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一项名为“寄宿与留守对农村儿童卷入校园欺凌的影响”的研究显示:卷入欺凌的儿童占总体的40.81%;留守和寄宿的儿童被欺负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和非住校的儿童。[1]201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郑新俭公开透露: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达2486件3788人,提起公诉3494件5468人。......
2025-09-30
有学者提出了对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可进行参照,现提供如下:
(一)认知行为法
通过矫正学生的思想、信念和态度,达到治疗的目的。这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纪律法律教育、学生守则教育。
(二)集体影响法
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同样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在解决同学纠纷时采取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来妥善解决、化解矛盾。为了引导学生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同学冲突,要教育学生在遇到冲突时可以用哪些非攻击的方式解决,多体验鼓励、表彰这些高尚行为的情绪。在集体中还可让学生亲眼看见有攻击性行为的同伴是如何受到批评和处罚的,使他们引以为戒。
(三)正面强化法
一些学生的打架斗殴只是一种自我表现行为,目的是引起旁人的注意。其实,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教师应能够懂得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表扬其正面的良好表现,有意忽略其不良表现,同时委婉地批评其不良行为,发挥其优点,使其改掉攻击性行为。当此学生采用非攻击性行为或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平时应多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https://www.chuimin.cn)
(四)明辨是非法
当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就要向学生指出行为的错误所在、错误的危害性,分清是非,给予公正处理;情节严重的,必须严肃批评,指出违反哪条校纪校规或学生行为规范,违反哪条国家法律,违反哪些道德准则,并在必要时给予纪律处分,同时教育其他学生。
(五)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法即个体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认同国家法律、伦理道德、规章制度、公众舆论、行为规范的约束,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学生抵制攻击性行为的愿望。控制法应该分为3步:第一步是教师或父母的完全控制;第二步是受控制部分自我控制;第三步是完全自我控制。
(六)提供合理的宣泄途径
让具有较强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多参加合理宣泄攻击性行为的活动,释放攻击的能量。例如:让他们参加辩论赛,讨论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或自然问题;鼓励他们参加体育竞赛等。
相关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一项名为“寄宿与留守对农村儿童卷入校园欺凌的影响”的研究显示:卷入欺凌的儿童占总体的40.81%;留守和寄宿的儿童被欺负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和非住校的儿童。[1]2018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郑新俭公开透露: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达2486件3788人,提起公诉3494件5468人。......
2025-09-30
《方案》指出:“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
2025-09-30
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成因,系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所致已成为共识。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会比独生子女更容易实施欺凌和暴力。这样强调孩子的欺凌行为具有存在合理性和天然性,容易淡化欺凌行为中家庭、学校及实施欺凌者本人的责任。这3个方面的原因具有关联,互相影响。共同的问题是社会、家庭、学校均存在错位、缺位、越位的做法。......
2025-09-30
(一)《意见》的相关要求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共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2025-09-30
问题并作出回答。美国讲到学校安全问题首先想到校园欺凌和暴力。(二)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欺凌典型案例美国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零容忍。(三)政府防治措施美国的各个州已经制定了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惩罚,已经制定出了欺凌弱小、伤害保护的学校方案或法案,足见政府对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的重视。......
2025-09-30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5-09-30
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2025-09-30
学校是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实施单位。本部分主要是从学校主体责任的角度,全面阐述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做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兼及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要客观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科学评估本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况,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调度、研究,要从关注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部署专题教育与防范措施。......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