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5-09-30
教育部门及其他部门职责部分已明确,相关单位对于防治欺凌和暴力也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学校要认识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危害,包括对学生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其他学生的危害和对本学校的危害。要特别记住“一个批示”和“三个事关”。
“一个批示”是指学校要切实认识到校园欺凌和暴力是反人性、反人类、反文明的暴虐行为,牢记李克强总理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批示。
“三个事关”是指2025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简称《方案》)在文件开头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亿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伟大复兴。”
学校要走出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认识的误区,具体为:
第一,“我们学校不存在校园欺凌和暴力”。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校园暴力通常被认为仅发生在其他学校里,尤其是偏远的地区,而没有发生在自己的学校。“坏事总是发生在别人家。”正是在最容易忽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学校,最有可能发生校园欺凌和暴力。
要知道:在管理混乱的学校里,学生实施欺凌和暴力时,并不避讳被老师发现,甚至会对老师动手。当然,这是极端个例。
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是非常隐蔽的,会避开学校和家长的监管。除肢体欺凌和暴力外,其他方式欺凌和暴力不容易被发现,即使是肢体欺凌和暴力也难以被发现。当事人包括被欺凌者、旁观者也不会主动告知家长、学校、老师。我们看到媒体公开的校园欺凌和暴力视频或图片,都是学生自拍上传的。所以,没有发现不等于事实上没有。
第二,“孩子年幼无知,打打闹闹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
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控力,孩子间的打闹不能过于敏感,但也不能轻易忽视,不能轻易将其定性为“开玩笑”,要注意发现其中欺凌的因素。
第三,“教师们知道如何处理校园暴力,这是他们的工作职责”。(https://www.chuimin.cn)
教师们擅长教育教学,对于欺凌和暴力这种棘手的事情并不专业,面对家长和顽劣的学生甚至会束手无策。对此,学校要培训到位,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要出面协调解决。有的学校这样做:在某个班里发生的事,由班主任协调处理;发生在两个班学生之间的事,由两个班的班主任协调处理。这样做说明学校不够重视,处置也是非常轻率的。
第四,“学生会将欺凌和暴力事件报告学校和家长”。
多数情况下,学生不会将发现的事件告诉学校和家长;即使是自己遭受了欺凌,通常也不会说。实际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学生不会主动报告,是因为:怕欺凌者知道,遭到更狠的欺凌和报复;认为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认为学校管不了,说了没用;认为会给家长添乱和增加负担。因此,学校要建立调查的长效机制,及时发现相关问题。
第五,“身体攻击属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其他行为不算”。
中小学校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学校要认识到: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形式多样,范围较广。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及其他类似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和暴力。不管情节怎样,都会造成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例如:给学生起侮辱性外号也属于欺凌和暴力。
第六,“有的学生非常顽劣,学校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手段,因此学校对防治无能为力”。
学生实施欺凌和暴力有一个发展过程。对于某一个学生来说,其最初的不当行为没有被发现和制止,导致做出更为严重的行为;对于学校总体学生来说,单个学生的欺凌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导致欺凌和暴力行为在本校蔓延。
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工作确实存在学校缺乏惩戒权限的问题和学校能用的处罚措施很无力的问题,但学校要反思和自查:学校进行主题教育了吗?学校及时发现本校的欺凌行为了吗?学校对欺凌和暴力行为是否进行了有效处置?对当事学生是否进行了长久帮扶?
如果一名学生最初的偏差行为没有被及时发现,从而没有得到批评和引导,直到做出触犯刑法的行为,必须到少管所进行矫治,那么对这名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学校要抓早、抓小、抓教育。
美国的Arnold P.Goldstein在《青少年行为改变策略》一书中提到:“学校想独立改善欺凌、暴力问题,可能会有困难,但学校是关键性的机构。其他机构既没有学校所拥有的机会,也无法集中这么多的青少年。”作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发生的场所,作为同学关系建立的空间,学校在事前预防、事中制止、事后处置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没有的优势。所以,学校要承担防治欺凌的主体责任。
相关文章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5-09-30
校园暴力是指与学校和师生有关的暴力行为,包括外来对学校的暴力攻击行为。然而,基于大家通常的认识,我们还是将校园暴力侧重指学生与学生间的肢体暴力行为,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群体性。校园暴力没有被有力处置和管控时,实施暴力的学生会逐步聚集,团队固化,体现出其组织性。校园暴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常常是为了一点小事。......
2025-09-30
问题并作出回答。美国讲到学校安全问题首先想到校园欺凌和暴力。(二)发生在美国的校园欺凌典型案例美国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零容忍。(三)政府防治措施美国的各个州已经制定了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惩罚,已经制定出了欺凌弱小、伤害保护的学校方案或法案,足见政府对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的重视。......
2025-09-30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日本《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充分体现了日本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措施。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主要是对儿童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危害。......
2025-09-30
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2025-09-30
总体上说,欺凌者对被欺凌者实施欺凌和暴力,是因为被欺凌者处于弱势。(一)性格与身体弱势这是最容易导致被欺凌的因素。1986年2月,日本一名初中学生鹿川因受欺凌而自杀。他们把鹿川的课桌放到黑板前,摆上鹿川的照片,并在旁边写“鹿川,再见”、“傻瓜”、“要是没有你,就太好了”等,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名教师竟然也在场并签名。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对他人实施欺凌,也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家庭的弱势成为被欺凌的因素。......
2025-09-30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欺凌和暴力影响的界定仅仅是“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教育部门除了自己认识到位,还要通过定期培训、专题培训来提高学校的认识。教育部门要通过研讨会、协调会、培训会等形式增进其他部门和单位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认识,从而引导这些部门和单位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好各种资源,参与防治工作中来。......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