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见》的相关要求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共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2023-11-20
暴力是指凶狠、残酷的武力行为。
校园暴力是指与学校和师生有关的暴力行为,包括外来对学校的暴力攻击行为。本书所说的校园暴力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
如果说校园欺凌包括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等类型,那么肢体欺凌与校园暴力相对应。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语言欺凌是语言暴力,网络欺凌是网络暴力。然而,基于大家通常的认识,我们还是将校园暴力侧重指学生与学生间的肢体暴力行为,也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
为何包括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呢?因为学生对学生的欺凌(暴力)行为管控不住,会发展成对老师的暴力行为。学生与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是我们着重研究和讨论的。这个界定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一定对应理论研究上的界定。
校园暴力具有以下特点:(www.chuimin.cn)
第一,群体性。校园暴力往往不是单个学生对单个学生,而是一群学生对另一群学生,或一群学生对单个学生。最严重的是一群有组织的学生对另一群有组织的学生的斗殴行为。校园暴力没有被有力处置和管控时,实施暴力的学生会逐步聚集,团队固化,体现出其组织性。
第二,模仿性。学生模仿学习江湖上的哥们结交,崇尚英雄气概和侠义风度,将自己实施的暴力行为当作类似英雄的正义行动,把武力看成解决人与人之间争端的唯一手段。
第三,随机性。校园暴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常常是为了一点小事。比如:一个眼色、不小心的碰撞就打了起来。究其原因,是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或“荣誉”,认为自己受到欺负或挑衅,自己的行动是出于正当的。
第四,单纯性。表现为动机单纯和不计后果。学生的暴力行为动机单纯,或是为榨取钱财,或是维护帮派利益,但往往思维简单,不计后果,实施暴力行为时下手狠重,造成重伤和死亡的后果。
有关正向引力:如何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文章
(一)《意见》的相关要求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共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3部分。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2023-11-20
结合典型案例,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四)编订防范欺凌校本教材研制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手册。......
2023-11-20
校园欺凌和暴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消失,还会表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向。男生实施索要、恐吓、抢劫、殴打,女生在此之外,还会通过给受害人脱衣等进行人身侮辱。女生往往因为对某女生嫉妒或恋爱纠葛而对其实施欺凌和暴力。......
2023-11-20
学校是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实施单位。本部分主要是从学校主体责任的角度,全面阐述防治欺凌和暴力的具体做法和实施途径,同时兼及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学校要客观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其危害性,科学评估本校是否存在校园欺凌情况,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调度、研究,要从关注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部署专题教育与防范措施。......
2023-11-20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日本《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充分体现了日本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措施。要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主要是对儿童生命和身心健康的危害。......
2023-11-20
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件发生。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做好相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审判和犯罪预防工作。......
2023-11-20
根据该指导意见的题目,我们所说的校园欺凌和暴力应该有一个学段的界定,就是中小学。幼儿之间的冲突当然不能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间的冲突,即使出现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学生的情况,也不宜列为校园欺凌和暴力,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行为意识比较弱,即使出现类似情况,也是主观性不强。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治不仅仅是学校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等问题。......
2023-11-20
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原则上学校应在启动调查处理程序10日内完成调查,根据有关规定处置。实施欺凌学生应向被欺凌学生当面或书面道歉,取得谅解。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处置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为主。......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