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课程评价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收集和提供论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工具价值体现在满足要实现的外部目标的需要方面,它必须用要实现的目标作为标准,对不同事物的价值进行权衡;固有价值是事物本身具有的价值,它无须以任何外在的目标为依据。课程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受教育者。入世后,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人才应是创新型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全过程都应突出创新,贯彻落实。
(一)评价的目光应面对创新
这是就课程评价的价值观而言的。要评价课程,首先评价者的心目中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的核心。WTO表示一种智慧张力,即一种依靠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在WTO的理念和精神上,智慧的表征—自主、独立、求实、怀疑、批判等得到了必要的张扬,这也为知识创新的孕育提供了准备。在这里,创新既包括了求新、求变、怀疑、批判、自主、独立等精神,也包括了好奇心、探索心、想象力以及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思维过程。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服务,课程评价应充分注意学生显示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评价的方法应展示创新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方法本身的创新。评价是一种具有多种变式的活动。高等教育课程评价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科学的、适当的评价方式。高等教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采用情景化评价方式有利于对课程的优缺点做出客观、公正、有价值的评价,这种方法强调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评价,特别适合实验课、实习课、活动课等跟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课程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要合理选用评价创造能力的方法。美国创造教育评价专家豪斯瓦(Hocevar)曾对创造教育评价方法加以综述,指出9类创造力评价的方法:发散思维测量法、态度与兴趣量表法、人格量表法、传记量表法、教师举荐法、同伴提名法、管理者评价法、作品评价法、名人研究法。采用这些方法可判断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评价高等教育课程的优劣。(www.chuimin.cn)
(三)评价的内容应指向创新
课程评价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吻合。高等教育课程评价要做到现代技术、创造性智力技能和非智力因素三者统筹兼顾,以创造性智力技能为核心。高级技能是高等教育人才的必备能力。技能一般分为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动作技能)。英国教学论专家罗米索斯基从另一角度将技能分为再生性技能和创造性技能。高等教育大都针对技术岗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这些岗位的技能内涵中,创造性智力技能占有较大的比重,课程评价应注意这一指标。高等教育毕竟是教育而不是训练,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分清主次,突出创新。
(四)评价的结果应激励创新
系统科学告诉我们,有反馈才有控制。评价是一种对于优缺点和价值的判断,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反馈,有助于在了解优势和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控制。课程评价不是为了选拔、淘汰,而是为了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课程评价应为改革高等教育课程,使高等教育更适合当代社会需要服务。因此,评价的结果应该正确导向,引导创新:一要充分肯定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二要引导课程的参与者认识到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激励课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新需要。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指各高校具体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不同种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在稳定专业设置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波动性、即时性存在较大的矛盾。......
2023-11-19
普通教育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位置,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特殊教育途径完成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学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与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11-19
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