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2023-11-19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开发出来以后,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加入WTO后,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而且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对高级人才的适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应注重基础(这里的基础是指专业基础,即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奠定更新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使学生真正具有应变、生存和发展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专业理论为重点,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协同发展。
(一)高等教育课程中的知识内容
高等教育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内涵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大学里这些课程都可以作为公共课,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沿实际应用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科学基本理论、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理论。
三类知识是一个三元结构,三类知识的关系不像青铜鼎三足鼎立,而像金字塔三面一体。其中基础理论处于基础层次,专业理论处于中介层次,专业技术处于较高层次。从以上关系可以看到,前两者使高等教育课程具有高等性,后者使高等教育课程具有技术性,高等性和技术性的融合是高等教育课程适应性与针对性有效结合的体现。(www.chuimin.cn)
(二)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应侧重专业理论
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应侧重专业理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占适当的比例。理由有三点:一是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沿一定专业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和提炼出的基础理论,因而,它是针对性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的统一;二是专业理论是学习和发展同类专业技术的基础;三是专业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加强专业理论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又不失应对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国际上不少国家课程实施非常重视专业理论教学。
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强化专业理论教学,具体有以下措施:第一,在学时上给予充分保证,专业理论教学所用学时应占高等教育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第二,根据专业技术课教学需要制订和实施专业理论教学计划,确定专业理论课教学重点,提高校业理论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实际效益。第三,完善专业理论教学设施建设(特别是实验设备),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第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灵活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的交流和对话,调动和提高高等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2023-11-19
一课程的实施课程编制者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课程方案,还仅仅是一种“预期的课程”。实施课程的主体是广大的教师。课程的实施,实际上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并为课程实施所需的设备、教具做好准备。前者只寻求根据预先设定的课程目标,对实施后的课程是否达到了目标进行测评。课程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也同样需和其他各方......
2024-01-22
如何认识公共基础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把握“必需、够用”这个度,如何实现“以应用为目的”,这些问题对于搞好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一)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任务高等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但能力培养不是单靠专业课就能够完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不可或缺的。......
2023-11-19
课程领导力是在影响共同体成员实施课程领导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种影响力必须基于共同的愿景目标,通过共同体成员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形成合力才能展现出来。制度与规范是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的基本要素,也是共同体模式运行的保障性因素。......
2023-11-2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理应承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核心职责。这两所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彭水县及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使其成为引导学校进行专业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在高校规划布局上的区域性考虑,目的是发挥高校对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3-08-20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的改革,是一次基础教育的大变革。(四)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初目标。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观是极大的推动。......
2023-08-01
通过聘任制、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使校领导、院系主任们所承受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各个教师;通过挂牌上课,则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下而上地传递给教师,完善“压力—动力—活力”的压力传递机制,始于压力而终于活力,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2023-11-19
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时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二)前瞻性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生命力,与时俱进,并能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支撑。(四)人格化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格化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技巧的人”,突出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启迪思维,学会学习。......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