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罗马公民大会与元老院的治理制度及公告消息

古罗马公民大会与元老院的治理制度及公告消息

【摘要】:按照古罗马的治理制度,公民大会在广场上公开举行。元老院也有比较正式的议事记录。白色告示板是官方的告示板,上载每年执政的执政官和其他国家官员的名字,还有假日、宗教节日和日食月食的日期以及重要人物家中的出生、死亡、结婚和离婚的消息。除了政治事务的报告和官方统计数字及公告以外,《每日纪事》显然也登载琐事。

公元前44年,西塞罗写信给他的朋友,罗马在阿非利加的总督昆图斯·科尔尼菲斯乌斯(Quintus Cornificius),信中说:“我肯定您马上就要接到关于城内各种交易的公报。不然,我就会亲自在信中报告给您。”这样的公报称为“行为录”(acta),是古罗马最接近报纸的东西。它虽然每天都出版,但每期只出一份官方文本。国家负责在公共广场张贴《每日纪事》,但不管抄录或传播,这样的事由读者来做。报纸的这个老祖宗是靠经由社交关系网的非正式传播来到达广大受众的。

创办这份前无古人的刊物的不是别人,正是尤里乌斯·恺撒。公元前59年,他当选为执政官,这是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官位,每年选出两位执政官,轮流执政,每人每次负责一个月。这两位执政官有权否决彼此的决定,这一措施至少在理论上是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实际上,恺撒靠着强有力的政治关系,几乎从一开始就把另一位执政官马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比布卢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挤出了局,这样他自己就能够在任期内为所欲为。那是他四度担任执政官的第一次。据古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说,恺撒当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元老院议事和人民讨论的情况须每日汇编发布。”应运而生的公报叫作“the acta diurna populi Romani”,逐字翻译就是“罗马公民每日行为录”,不过名称经常简略为“每日纪事”,或干脆只是“行为录”。它以不同的形式一直延续到3世纪。意为“每天”的“diurna”一词成了英文单词“日报”(journal)和“新闻业”(journalism)的词根。

恺撒创立《每日纪事》的举措有其政治意义。他是平民主义者,认为元老院的贵族派(optimates)掌握的权力太大。他当选执政官前,曾承诺把国有的土地分给人民,但这一政策遭到了贵族的激烈反对。按照古罗马的治理制度,公民大会在广场上公开举行。然而,元老会却闭门议事,乐意的话才向大众公开辩论、演讲或投票的详细情况。恺撒命令公布元老院每天议事情况的小结,这个办法轻而易举地使民众注意到贵族元老院议员对他的平民主义政策的反对,并巧妙地削弱了元老院的神秘性和权威。恺撒的目的不是要使罗马的政治更开放、更民主,而是要削弱元老院的权力,努力实现他自己成为罗马的绝对统治者的野心。他相信,只有把权力尽集于一人之手,才能驯服罗马一团混乱的政治。他因此与贵族起了冲突,因为贵族要捍卫元老院的权力;也因此成了西塞罗的对头,因为西塞罗要保护共和国的机构和传统不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践踏。

《每日纪事》的内容有各种来源。立法议案、重要的讲演以及人民大会的宣言从来都张贴在广场上,任何人都可以阅读或抄录。元老院也有比较正式的议事记录。按恺撒的要求,这些都以简要的形式列入《每日纪事》,这样,人民和元老院的讨论就都有了记录。另一个信息来源是白色告示板(album),它位于广场东侧,罗马国家宗教的首席祭司——大祭司的府邸附近。恺撒策划组织了自己的当选,于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作为执政官,他负责的事务包括为神庙祝圣、管理日历、审查贵族的婚姻、判决有关遗嘱和收养的纠纷、监管公共道德等等。白色告示板是官方的告示板,上载每年执政的执政官和其他国家官员的名字,还有假日、宗教节日和日食月食的日期以及重要人物家中的出生、死亡、结婚和离婚的消息。现在这一切也都列入《每日纪事》中。

《每日纪事》每天张贴在广场的木制张贴板上。开始时,《每日纪事》内容的重点是政府工作,如介绍演讲内容,列出支持或反对某个议案的元老院议员的名字。这正是恺撒的初衷,不过他也把《每日纪事》用于更直接的政治目的。例如,公元前44年,在他权力的巅峰时期,他装模作样地拒绝接受国王的称号,就是利用《每日纪事》来宣扬他的谦恭。(此时,恺撒已经被宣布为“终身独裁者”,所以他尽管没有国王之名,实际上已经有了国王之实。)《每日纪事》创立后几年之内,内容范围就扩大到非政治领域,比如馈赠、遗产、葬礼,以及非同寻常、值得注意的事件。有些事情即使表面上是小事,实际上却有政治意义。比如,离婚在古罗马政治中是备受关注的事情,因为婚姻经常用来加固政治联盟或获取财富来支撑政治生涯。因此,离婚意味着政治上的机会。塞内加不无嘲讽地说:“没有离婚就没有《每日纪事》。”

《每日纪事》并不使用大字标题,文风也不夸张渲染。从公元1世纪的戏剧家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在小说《萨蒂利孔》(Satyricon)里对《每日纪事》的滑稽模仿中可以看出,《每日纪事》以简洁明了的文风叙述事件,如同当今的新闻电报稿。《萨蒂利孔》里有一段讲道,原为奴隶、后来暴富的特里马尔奇奥(Trimalchio)举办了一场奢华而恶俗的宴会。宴会上,一个办事员出来向来宾宣布特里马尔奇奥广阔庄园上的最新事件,他宣读的文稿是以《每日纪事》的文风写成的:“8 月7 日,库迈城(Cumae)附近属于特里马尔奇奥的庄园上诞生了30 个男孩和40 个女孩。从打谷场运了500 蒲式耳的小麦存入粮仓。给500 头耕牛上了轭。同日,奴隶米特里达提斯(Mithridates)因对我们主人盖乌斯(Gaius)的守护神语出亵渎而被阉割。同日,1000 万塞斯特斯存回了金库,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同日,庞贝的花园发生了火灾,是市政官纳斯塔(Nasta)家中起的火。”

除了政治事务的报告和官方统计数字及公告以外,《每日纪事》显然也登载琐事。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罗马博物学家和政治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编写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期间,在记录异常的自然现象的时候就参考了存档的《每日纪事》。比如,他报告说,公元前50年,麦洛[1]在广场演讲时一场陨石雨自天而降;红队的一个战车驭者死后,一个悲痛欲绝的粉丝纵身跳入火葬的柴堆;一个人去罗马朱庇特神殿献祭的时候带了他的8 个孩子、28 个孙子、8 个孙女,还有19 个曾孙;一只凤凰被带到罗马在广场展览,“有记录为证,虽然所有人都认为那只凤凰是假的”。普林尼引用的另一条消息讲到一只对主人异常忠实的狗在主人被处决后拒绝离开主人的尸身:“他的尸身被扔进台伯河后,这只狗游向它主人的尸身,试图不让尸身下沉。人们蜂拥而至观看这只忠狗。”

尽管(也许正因为)《每日纪事》包括了这些内容,罗马城内和罗马治下领土的人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它。公元1世纪的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说,《每日纪事》中发表的新闻传遍了“各省和全军”。西塞罗在信中时常假定他在遥远省份的朋友能看到《每日纪事》,也提到他在旅途中接到《每日纪事》的抄本[“我接到了3 月15 日的城里新闻”,“我在帖撒罗尼迦(Thessalonica)等待关于8 月1日议事的新闻”]。副本都是手工抄录和传播的。罗马人其实掌握了必要的技术,有能力制造活字印刷机:西塞罗在一篇哲学专著中顺便提到过用各个单独的字母组成新词的可能性[“为什么不能设想通过把大量用黄金或其他物质铸造的字母随意地组合起来,当场就可以用这些字母印刷恩尼乌斯(Ennius)的《编年纪》(Annales )呢?”]。但是,奴隶制意味着使用人工抄写十分廉价,所以,没有人热心于发明印刷机。(https://www.chuimin.cn)

在罗马城内,富人可以派抄写人拿着铁笔和蜡版去广场抄写《每日纪事》中主人感兴趣的内容,并记下在广场能够得到的文件或听到的传言。想知道《每日纪事》全文的人可以派抄写人去全部抄下来。很快,一些有生意头脑的罗马人看到,每天记下《每日纪事》的内容,让抄写人誊写若干份,再把抄本送到城里愿意付钱买的人家,这是个赚钱的路子。尤维纳利斯(Juvenal)在《讽刺诗》(Satires )里描述过一个贵族妇女在家中边读“长篇日报”(应该是《每日纪事》的抄本),边化妆,边折磨奴隶。这些抄本再由自家的抄写人誊抄后送给外地的朋友。西塞罗的信表明,他和他同时代的人不在罗马的时候,就靠朋友把这样抄下来的《每日纪事》的抄本或摘要和信件捆在一起送给他们,他们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来掌握罗马的事态发展。一个半世纪后,小普林尼回他在托斯卡纳(Tuscany)的庄园暂住期间,仍然以这种方式获得新闻。他给在罗马的朋友庞培·法尔科(Pompeius Falco)写信说:“别丢了在我乡居期间给我送城里公报的习惯。”

请朋友转达新闻有一个好处,他们在送来的《每日纪事》抄本的附信中会强调里面的某些内容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或背景介绍。一并收到个人信件和客观新闻比单独收到任何一者都更有帮助,因为它们能互相提供进一步的背景情况。那时和现在一样,如果朋友说某件事重要,或对它发表了意见,人们就会对那件事更加注意。所以,当西塞罗被任命为罗马的一个边远省份西里西亚的总督时,他要求他的朋友兼门生马库斯·凯利乌斯·鲁弗斯向他报告罗马的情形。凯利乌斯这个年轻人人脉很广,西塞罗希望他能就政治消息作出内容丰富的评注,以充实《每日纪事》干巴巴的报道。但凯利乌斯误会了西塞罗的要求,以为只是想让他送去尽可能多的罗马城里的消息。凯利乌斯写道:

您启程远行时,我保证说要把城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仔仔细细地写下来报告给您。是这样的,我一直在努力找到一个能报告一切细节的人——任何小事都不放过,我甚至担心您会觉得他过于啰唆……这次送上的包裹就说明了我做的工作。别说写下这些东西,就连看一遍也需要不知多少时间。元老院的裁定、法令、传言、谣言——全在里面。您若对这些不满意,千万要告诉我,免得您不胜其烦,也免得我浪费金钱。

凯利乌斯雇用了一个名叫赫里斯图斯(Chrestus)的抄写人把每天的《每日纪事》都抄了一份,再加上广场上其他的布告、宣言和传言。我们可以想象西塞罗打开从凯利乌斯那里收到的卷轴,坐下来阅读——却失望地皱起眉头。他回信给凯利乌斯说:“唉!你真以为这是我要你做的吗?向我报告角斗士的比赛、案件审理的中止、赫里斯图斯汇集的杂事,还有我在罗马时没人胆敢在我面前饶舌的家长里短?”他解释说,他真正想要凯利乌斯做的是让他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过滤有价值的新闻,并作出评论,对所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犀利的分析,而不是报告角斗士比赛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想听你告诉我过去或现在的事情,而是想让你像一个放眼未来的人一样,告诉我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有点儿垂头丧气的凯利乌斯回信给西塞罗辩解他为什么给他送去那么多的信息:“很多内容您一定要略过不看,尤其是对赛会和葬礼的详细叙述,还有所有其他的家长里短。但大部分信息是有用的。其实,我宁愿告诉您您不想知道的事情,也不愿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

使历史学家十分恼火的是,《每日纪事》一份也没有保存下来。因此,我们无法看到在从共和国过渡到帝国这一段罗马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它是如何报告各种事件的。公元前44年3 月,恺撒遭到他在元老院的政敌的暗杀,恺撒的同情者谋杀了西塞罗,内战随之爆发,最终导致恺撒的养子屋大维(Octavian)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这些事件在《每日纪事》中一定都有报道。但是,《每日纪事》不比西塞罗、恺撒及其同代人的信件,抄录者认为它的内容不值得保留,于是所有的《每日纪事》都湮没无存。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把谣言女神法玛(Fama)描述为一个可怕的怪物,她长着巨大的翅膀,每一根羽毛根部都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和一张嘴巴。“白天,她踞于最高的楼宇顶上,观察一切;夜晚,她在天空中漫游,转述一切;她从不休息,传播谎言和真话同样孜孜不倦。”罗马人确实经常听到远方传来的消息。然而,现实生活中把消息广为传播的不是四处漫游的女神,而是抄写人、信使,还有携带蜡版和莎草纸卷的旅人;他们抄录信息,并把信息从一个朋友处送给另一个朋友。是他们驱动了罗马的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