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环境科学集:污控措施可行性研究

上海环境科学集:污控措施可行性研究

【摘要】:废水处理系统缺乏针对性或运行不到位。

1.3.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普遍性问题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4]1 号)、《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宁环办[2014]24 号)、《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苏环办[2014]128 号)、《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06]95 号)等文件要求,对比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目前化工园区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生产过程部分废气未采取收集措施,主要体现在物料转移过程,如桶装液体有机原辅料抽料至高位槽、人工投料至反应釜、反应釜卸料等工段未设置收集处理设施[3];②废气收集措施不合理,集气罩面积不够、高度过高,收集风量偏小,导致收集不到位;③废气处理措施未正常运行,如活性炭、吸收液等更换不及时,设施配套装置不完整,如酸碱吸收装置缺少加药系统、pH监测仪等必要设备;④废气处理措施针对性不够,如高温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效果不佳,企业实际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污节点变化,导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也发生变化,企业未及时评估导致当前废气处理设施不能满足处理要求,部分企业未考虑有机废气浓度、主要特征污染物因子及稳定安全运行等问题,一味采用RTO、催化氧化和低温等离子体废气处理工艺;⑤贮运工程和环保工程废气未收集处理,如储罐区呼吸废气、危废固废暂存仓库废气以及污水站废气;⑥缺少废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设施,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1.3.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普遍性问题

根据《关于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苏环办[2014]25 号)、《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15-2012)以及其他化工企业废水收集处理管理要求,对比当前园区企业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废水收集不到位。一是废水分质分类收集不完善,生产车间高浓度工艺废水、高盐工艺废水、设备地面冲洗水以及其他低浓度废水未进行系统分类收集,废水输送管道未按要求涂色标识、未采用明管;二是废水输送不规范,少数企业仍采用吨桶或者临时软管将生产废水送至污水处理站,存在跑冒滴漏风险;三是初期雨水收集不完善,大多数企业未对厂区进行划区域收集初期雨水,导致初期雨水过度收集或后期雨水久未能达标排放;少数企业将事故应急池和初期雨水合建,不符合环保设计要求;初期雨水池和雨水排放池未安装电动阀门[4];四是循环冷却水强排水未收集至污水站处理,而是作为清下水外排,由于循环冷却系统里加有除垢剂等物质,不满足清下水排放要求。

(2)废水处理系统缺乏针对性或运行不到位。一是废水预处理设施存在缺陷,缺乏针对企业特征污染物的预处理单位,即使预处理工艺合理,也未根据废水产生特点设置对应的工艺参数,故效果差,影响后续生化处理单元效果[5];二是预处理单元缺乏自动加药设施,很多企业仍采用人工操作、间歇加药,系统无法正常稳定运行;三是废水处理站的自控水平差,各个处理单位缺乏在线监测设备,手工监测数据未能及时有效反馈;四是部分设备在环保验收后长期成摆设,或者维修不及时,无法正常运行;五是少数企业的好氧工段曝气设备局部损耗,导致曝气不均匀、不完整,影响生化效果;六是由于企业生产是应季或者以销定产,企业实际生产水量少于设计水量,或者废水中微生物营养物质不够,导致污水站不能正常运行等。

1.3.3 固体废弃物收集、贮存及处置普遍性问题(www.chuimin.cn)

根据《建设项目危废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及修改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文件要求,对比园区目前企业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环评危险废物识别不全,导致实际危废种类与环保手续不一致,如废催化剂、废包装材料和实验室废液等均存在遗漏的现场。

(2)企业危废暂存仓库设置体积偏小,尤其是在危废不能及时转移的情况下,不少企业暂存时间超过1年,危废仓库暂存能力不够,企业场地乱堆乱放现场存在。

(3)危废暂存仓库设置不能满足危废贮存控制标准要求,如墙面、地面未设置防腐防渗;未规范化设置地沟,渗滤液收集不通畅;未设置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或者观察窗口被吨袋、吨桶遮挡;不同类别危废未按区域分别堆放。

(4)危废贮存设施运行与管理不到位,如危废包装材料上未按照规范要求贴上标识牌;个别企业危废包装材料破损,未及时更换;危废仓库内未配备通信设备和急救援物资贮备。

(5)化工企业的危废仓库有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物和恶臭污染物排放,很多企业未设置气体导出净化装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