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中的知识构建和探究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中的知识构建和探究

【摘要】:建构性是当代学习研究突出的核心特征,即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根据个体原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一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接受一个既成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是介入式的、主动性的学习。

建构性是当代学习研究突出的核心特征,即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根据个体原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意味着关于学习的看法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接受一个既成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是介入式的、主动性的学习。二是建构性的学习强调所建构的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有效性,这种知识只有能有效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才是有生命力的,因而学习过程中知识同现实世界是密切关联的,知识的生产力时时受到检验[1]。即社会性的相互交往和作用对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作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鉴于每个学习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经验世界,因此,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关于事物的理解,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的争辩和讨论,使这种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三是学习要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真正的实践活动来获取、发展和使用工具。即建构主义非常强调把所学知识与真实任务情景联系起来,这里的实践并不仅指个体的行动,而基于实践的个体经验的反思也是实践的形式之一。

在乡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乡村教师不仅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而且还是自身学习的“探究者”和“建构者”,他们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自主解读,在自己头脑中建构新知识。整个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的思维过程。为此,乡村教师应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不是简单通过教师向学习者传递,而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资源建立对话关系。(www.chuimin.cn)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和学习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网络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此,乡村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丰富的社会、教学和学习经验,以及较为成熟的学习心理,使得建构主义学习观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