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社会,学习将逐渐实现文化的回归,现有的“学校学习”将走向突出“个性化”的学习之路。从人类最初的融合于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化学习发展到通过学校教育而实现的专门化学习,起到了加快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然而,信息社会的学习将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化学习,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折。教师的工作围绕着“学习”而展开,包括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求乡村教师必须成为一名有效的学习者。......
2023-11-16
基于以上关于文化基本结构的分析,文化由实物、行为、信仰和态度所组成,文化结构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为观念意识、制度行为和技术手段等基本要素。在批判性地借鉴新进化论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关于文化结构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相应地还可以将其分为技术系统、社会学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三个亚系统。其中,技术系统是决定其余两者的基础,是学习文化的关键性因素,其序列为技术层是基础,观念层最高,社会层居其中[15]。为此,本研究将学习文化分为学习的观念意识、学习的制度行为以及学习的技术手段组成的观念和规则系统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如表2-1所示)。其中,技术手段是基础,是观念意识、制度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学习的观念意识最高,学习的制度行为则居其中。
表2-1 学习文化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资料来源:吴刚.知识演化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学习文化,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学习生命活动中产生与凝结成的稳定的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它既呈现出一定的历时演进形态,也涵摄着多重的共时结构成分,还内蕴着无形的价值诉求[16]。在分析特定学习活动或者教育机构的学习文化演进发展时,也可以分别考察前面所述的学习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如图2-2所示)。
(www.chuimin.cn)
图2-2 学习文化的三层结构和演进发展
对于每一个层面,可以从一个或几个维度勾勒出一个连续统一体,或者确定若干非连续的“散点”[17]。比如,在技术手段及其使用方式方面,胡小勇和祝智庭就从学习时空、组织方式与组织结构、学/教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观念等多个维度勾勒对不同时期的学习文化进行比较的框架(如表2-2所示),这一框架可以用来分析学习文化。
表2-2 不同时期学习文化的反映
资料来源:胡小勇,祝智庭.技术进化与学习文化——信息化视野中的学习文化研究[J].中国电化研究,2004(8).
有关信息技术背景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
在信息社会,学习将逐渐实现文化的回归,现有的“学校学习”将走向突出“个性化”的学习之路。从人类最初的融合于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化学习发展到通过学校教育而实现的专门化学习,起到了加快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作用。然而,信息社会的学习将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化学习,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折。教师的工作围绕着“学习”而展开,包括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求乡村教师必须成为一名有效的学习者。......
2023-11-16
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是乡村教师群体在从事教学、研究和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共同享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是乡村教师及其群落在适应虚拟、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对话和合作过程中习得的并共享的一种“共性”。因此,乡村学校实践活动的本质决定了乡村教师个体及其群落、课程知识、乡村教师学习的重要他人以及环境因子是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生成的四大重要因素。......
2023-11-16
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始了一体化进程[11]。“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要体现全局观念、整体设计、阶段目标、共生互促和协同发展,尤其是需要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中小学教师以及区县教研员结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共同服务于培养卓越教师和教育家。......
2023-11-16
外部生态环境因子对于乡村教师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其决定了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生成的特定性。为此,乡村教师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在体现乡村教师是一个自我成长过程的同时,也表明了与所处学习生态环境相互关联和适应的关系。乡村教师的学习环境系统总是能够将时空等所有构成要素以恰当的方式编织起来。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构建,实质上就是要将真实的学习置于社会实践和外界交流合作中。......
2023-11-16
机制,原指自然物质系统的运行规律,如人体生理机制。现在,机制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和人文社会科学中,指称某一复杂组织系统各要素间彼此依存、有机结合和自动调节所形成的内在运行方式。关于教师的“机制”研究,人们从不同视角围绕教师文化进行了较多探讨。为此,乡村教师文化场的整体性、动态性与跨文化性,决定了乡村教师学习与发展必然是文化场关键事件与教师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互动的过程。......
2023-11-16
三是乡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对欠缺。这使得乡村教师群体呈现出“惰性”的学习图景。基于当前乡村文化规制下的乡村教师学习存在的现实问题,亟须通过乡村教师学习文化的建设,生成一种信息技术支撑的生态型乡村教师学习文化,改变乡村教师“惰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14]。......
2023-11-16
二是文化还是能够影响他人通过学习或模仿获得知识的特殊能力。即将文化看成一套充满意义的集合性系统,这些特征既定义了文化群体的共性,又将群体性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2023-11-16
因此,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乡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至为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参与学校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提高乡村教师的沟通交流能力。......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