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简而言之,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主要是指景区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需求的货币化福利,主要包括景区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活动需要的休闲娱乐、美学欣赏等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本书要评估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是指现实的游憩价值,而不包括潜在的游憩价值,是景区的整体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这个集体产生的整体游憩价值。......
2023-11-16
(一)旅游资源游憩使用价值的变动形成游憩效用价值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对象,其具有美学价值(自然美或人文美感、独特性、新奇性等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反映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古迹、民族特色等方面的功能)、科学价值(在体现自然、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客观规律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科考价值)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会显著影响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或效用。而且,旅游资源自身所具备的丰度、品味度、知名度、集聚度、可替代程度等禀赋特征都会对旅游者的吸引程度和效用产生影响。[25]此外,不管旅游资源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开发成熟、初步开发抑或是未开发,都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游憩功能和效用。因此,旅游资源游憩使用价值的变动形成游憩效用价值,最终影响景区整体游憩价值。
(二)旅游资源稀缺性状况变动形成稀缺性价值
旅游资源一般具有自然美或人文美等艺术特征,能够作为反映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的物质载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客观规律。随着旅游者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变迁,其游憩需求和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想要体验异地不同文化习俗下的游憩资源或环境。旅游资源量的固定性与消费者不断攀升的游憩需求造成了第一个层面的旅游资源稀缺性——整体稀缺性。进一步地,不同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品味度有高低,为旅游者所认可的程度、广度、深度有差异,地理区域集中程度不同,独特性与奇异性不同,这就造成了高丰度、高品味度、高知名度、高集聚度、弱可替代性的旅游资源的局部稀缺性,亦即第二个层面的旅游资源稀缺性。
稀缺性资源租金是对资源相对稀缺的补偿,其产生源于旅游资源供给不变而旅游资源需求增加,以致资源稀缺性增强,资源价格上升。首先,景区内的旅游资源是稀缺的,无论其品质与开发条件的优劣,开发商在获得旅游资源经营权时都必须交纳使用稀缺性资源的基本租金,即稀缺性租金。稀缺性租金即霍特林租金,是在长期均衡中由于固定供给或成本提高而获取的生产者剩余,其表现形式就是使用者成本。[26]从其价值属性看,即现在开发的旅游资源量导致未来利润减少量的折现值。
(三)旅游资源禀赋和投资级差性状况变动形成级差性价值(www.chuimin.cn)
租金最早表现为土地的租金——地租。1662年,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在其《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总收益减去其他生产成本的剩余。紧接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阐释了地租的剩余理论。其后,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归纳了地租的剩余理论的两大原理:级差原理和边际原理。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租理论,分析了农业地租形成的本质原因和变动的一般规律,区分了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等三种形式的地租,并进一步将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在景区土地出让过程中,土地所有权人让渡土地使用权以获得土地出让收益,开发商在受让此用益物权时需要向土地产权人支付土地租金。由此推知,土地出让收益的实质是土地租金,是开发商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给所有权人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出让收益的形成机制即为土地租金的形成机制。土地租金的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即绝对地租;第二部分源于土地丰度和区位条件差异,即级差地租Ⅰ(区位租);第三部分源于同一地块连续地直接与间接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即级差地租Ⅱ(投资租)。
旅游资源与农地具有相似的特征,一方面由于丰度、集聚度、品味度、地理区位、开采条件、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存在,其开发成本有高有低,从而形成旅游资源的级差性价值。[27]换言之,旅游资源赋存条件的不同会导致旅游资源品质、开发条件的差异,这就形成了旅游资源的禀赋级差性价值,即级差性租金工。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者采用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方案会导致效率和开发成本的差异,这就形成了投资级差性租金,即级差性租金Ⅱ。因此,旅游资源租金包含对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级差性的经济补偿,形成稀缺性租金、禀赋级差性租金和投资级差性租金。
综上所述,在探究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笔者凝练出其三大价值形成机制:一是通过游憩使用价值的变动形成游憩效用价值;二是通过稀缺性状况变动形成稀缺性价值;三是通过旅游资源禀赋级差性和投资级差性状况变动形成级差性价值。旅游资源的游憩效用价值、稀缺性价值和级差性价值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旅游资源游憩价值。
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理论探究的文章
[17]简而言之,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主要是指景区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需求的货币化福利,主要包括景区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活动需要的休闲娱乐、美学欣赏等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本书要评估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是指现实的游憩价值,而不包括潜在的游憩价值,是景区的整体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这个集体产生的整体游憩价值。......
2023-11-16
假设十年前,国内旅游者倾向于选择游览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这会增加拥有该类资源的景区的游憩者人数,进而增加该类景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假设现在,国内旅游者改变了游憩需求和审美标准,更偏好游览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那么拥有此类资源的景区的旅游者人数就会明显增加,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就会上升。但是在这十年间,地文景观类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本体可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仅仅是旅游者的游憩和审美标准罢了。......
2023-11-16
从理论角度来看,可持续旅游管理框架可具体分为三个战略层次,即吸引力、整合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例如,从企业角度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研究与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研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交叉和重叠,可以将这部分文献纳入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从政府角度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研究与目的地系统管理研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叠;改善接待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被纳入目的地系统管理研究范畴。......
2023-11-16
科学界定景区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对象范围对于进一步评估旅游资源资产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在现阶段,纪念馆、博物馆、寺庙这一类景区的旅游资源经营权不宜列入旅游资源资产的评估范围。其次,景区的一些营利性单位,例如在景区中实行独立核算的餐馆、酒店、商店等也不属于旅游资源资产的范畴。至于旅游资源资产的辐射经济价值,也无须在评估价值中体现,因为其受益者不是资产所有权人或者经营权人,而是当地政府或民众。......
2023-11-16
在这里之所以引用基因置换这个概念,是因为其在生物遗传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法可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中。近年来,对海河沿岸景观的提升改造,已将海河由防洪、泄洪为主转变成为一条以城市生活景观和经济发展为主的河流,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图1-1-1 深圳华侨城跨越式发展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模式问题,不同资源的业态,需要不同的转型方式。表1-1-4 旅游文化资源转型模式关系......
2023-11-16
(一)旅游资源转型的影响1.海河文化群落影响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积极的影响。海河文化资源群落的开发带动了天津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天津城市形象,实现旅游资源群的永续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绩效。促使深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了本地区良好的旅游形象,提高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竞争力。......
2023-11-16
在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社会变革逐渐展开的情况下,我国遗产资源管理的多目标共存状况不可避免,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长期存在,因此,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再次明晰遗产管理的核心目标对改革方向的把握尤其重要。......
2023-11-16
旅游资源品牌化发展的前提是资源开发的形象定位。旅游资源品牌是旅游资源形象的物态表现形式,是旅游资源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11]同时,旅游资源品牌表现出的物质形态都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的。同时,依据三个转型路径选取了三个典型成功案例,对其开发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其他旅游资源开发转型提出文化涵化、资本化、业态创新和品牌延展等对策建议。......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