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推知,土地出让收益的实质是土地租金,是开发商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给所有权人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出让收益的形成机制即为土地租金的形成机制。因此,旅游资源租金包含对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级差性的经济补偿,形成稀缺性租金、禀赋级差性租金和投资级差性租金。......
2023-11-16
(一)游憩内涵的理论解读
游憩(recreation)的释义是“劳累工作后力量和精神的恢复和振作;获得娱乐和消遣的手段”。[15]将“游憩”对应于“recreation”是源于《雅典宪章》的中译。在《雅典宪章》中,游憩与工作、居住、交通被列为城市四项功能。
在国内旅游学术界,“游憩”被认为与“休闲”一样,也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内涵难以界定清晰的概念。Stockdale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由“休闲”和“游憩”拼成“休闲游憩”,原因是这两个词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组合在一起时更便于表达学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而言,就研究范围视角而言,休闲研究不仅研究活动,而且研究时间和人们对待时间、闲暇活动的态度;游憩研究则主要涉及活动和设施,具有规划的含义。就时间维度视角而言,“游憩”是个缺乏时间维度的概念,“休闲”突出了时间维度。就空间维度视角而言,“休闲”和“游憩”的活动载体不同,“游憩”的活动载体更专业化一些,而“休闲”的活动载体则更多元、更宽泛一些。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游憩指一组特别的可观测的土地利用,或者是一套逐项列出的活动节目单,或指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16]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基于游憩主要特征认为游憩已成为生活必要组成部分,其具备一定道德标准并需借助外在载体,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活动形式多样的、多元共融性的状态、过程和体验。一些国内学者则认为,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的各种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也提出了游憩的概念。尽管上述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就本质而言,它们都包含闲暇时间、活动空间、满足自我、休闲活动这四个方面,仅仅在活动范围上观点不一。
综上所述,本书对游憩的概念性界定为:个人在其闲暇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从事的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合法的户外休闲活动。
(二)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理论内涵建构
国内外学者对于“游憩价值”的概念界定还未形成一致意见,Liston&Hyes的“游憩价值是指由旅游资源环境提供的,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这一定义在国内外的应用率相对较高。但这一定义没有体现出“游憩”,且在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评估方面难以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本书结合“游憩”与“价值”两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再界定。(www.chuimin.cn)
诚然,游憩价值隶属于价值的范畴,其具有价值的基本属性,只是在“价值”前多了“游憩”这个限定条件。既然“价值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事物的客观属性对人产生的效应或作用以及人对其的评价”,那么结合上文界定的“游憩”和“旅游资源”的定义,沿着集成式、综合式的研究思路,笔者对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概念性定义界定如下:
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就是景区依托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休闲活动而产生的货币化效用。
这个概念性定义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依托旅游资源的景区的存在对旅游者的作用或意义,即供旅游者从事游憩活动;二是旅游者对依托旅游资源的景区的效用的评价,即旅游者认为依托旅游资源的景区在为其提供游憩服务方面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亦即旅游者觉得在依托旅游资源的景区进行游憩活动获得了多少“福利”。[17]简而言之,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主要是指景区通过旅游产品和服务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需求的货币化福利,主要包括景区直接满足旅游者游憩活动需要的休闲娱乐、美学欣赏等各种功能或效用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在被获取的同时就被实现了,即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是以有旅游者在该处进行游憩活动来实现的,就那些潜在的旅游者而言,景区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现实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本书要评估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是指现实的游憩价值,而不包括潜在的游憩价值,是景区的整体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这个集体产生的整体游憩价值。在作用时期方面,旅游资源游憩价值是现阶段(一般为一年)的景区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者的游憩价值现值,而不是过去几年的游憩价值历史值或未来几年的游憩价值未来值。
由于旅游资源大多为国家所有而不能直接买卖旅游资源本体,所以旅游资源属于不具有市场直接交易价格的准公共物品,难以用经济学的市场价格方法来直接衡量其经济价值的大小。但是,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国外学者最先引入效用价值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探讨旅游资源与环境带给旅游者的福利,并通过旅游者的偏好程度将这种福利货币化,便能够评估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而且,随着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又陆续提出基于旅游者的旅行成本和消费者剩余或者旅游者的支付意愿评估得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因此,借助福利计量理论,用揭示偏好法(如旅行费用法)、陈述偏好法(如条件价值法)能够将可间接在市场上交易的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赋予货币化计量。
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理论探究的文章
由此推知,土地出让收益的实质是土地租金,是开发商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给所有权人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土地出让收益的形成机制即为土地租金的形成机制。因此,旅游资源租金包含对旅游资源的稀缺性、级差性的经济补偿,形成稀缺性租金、禀赋级差性租金和投资级差性租金。......
2023-11-16
假设十年前,国内旅游者倾向于选择游览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这会增加拥有该类资源的景区的游憩者人数,进而增加该类景区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假设现在,国内旅游者改变了游憩需求和审美标准,更偏好游览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那么拥有此类资源的景区的旅游者人数就会明显增加,旅游资源游憩价值就会上升。但是在这十年间,地文景观类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本体可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仅仅是旅游者的游憩和审美标准罢了。......
2023-11-16
从理论角度来看,可持续旅游管理框架可具体分为三个战略层次,即吸引力、整合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例如,从企业角度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研究与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研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交叉和重叠,可以将这部分文献纳入旅游价值链系统管理;从政府角度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研究与目的地系统管理研究在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叠;改善接待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可以被纳入目的地系统管理研究范畴。......
2023-11-16
科学界定景区旅游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对象范围对于进一步评估旅游资源资产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在现阶段,纪念馆、博物馆、寺庙这一类景区的旅游资源经营权不宜列入旅游资源资产的评估范围。其次,景区的一些营利性单位,例如在景区中实行独立核算的餐馆、酒店、商店等也不属于旅游资源资产的范畴。至于旅游资源资产的辐射经济价值,也无须在评估价值中体现,因为其受益者不是资产所有权人或者经营权人,而是当地政府或民众。......
2023-11-16
在这里之所以引用基因置换这个概念,是因为其在生物遗传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法可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中。近年来,对海河沿岸景观的提升改造,已将海河由防洪、泄洪为主转变成为一条以城市生活景观和经济发展为主的河流,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图1-1-1 深圳华侨城跨越式发展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模式问题,不同资源的业态,需要不同的转型方式。表1-1-4 旅游文化资源转型模式关系......
2023-11-16
(一)旅游资源转型的影响1.海河文化群落影响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积极的影响。海河文化资源群落的开发带动了天津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天津城市形象,实现旅游资源群的永续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绩效。促使深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了本地区良好的旅游形象,提高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竞争力。......
2023-11-16
在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社会变革逐渐展开的情况下,我国遗产资源管理的多目标共存状况不可避免,且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长期存在,因此,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再次明晰遗产管理的核心目标对改革方向的把握尤其重要。......
2023-11-16
旅游资源品牌化发展的前提是资源开发的形象定位。旅游资源品牌是旅游资源形象的物态表现形式,是旅游资源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11]同时,旅游资源品牌表现出的物质形态都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的。同时,依据三个转型路径选取了三个典型成功案例,对其开发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其他旅游资源开发转型提出文化涵化、资本化、业态创新和品牌延展等对策建议。......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