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M1细胞在共同居住的WT小鼠中仅略有增加,表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主要影响浸润的免疫细胞而不是常驻的免疫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变化在AD进展过程中可以驱动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和神经炎性激活。图7-6-8肠道菌群是免疫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注:A.口服抗生素5个月对7月龄5XFAD 转基因小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E、F.7月龄 WT、同笼饲养型WT和5XFAD转基因小鼠脑匀浆中Th1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的变化。......
2023-11-16
Kiyoshitakeda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乳酸和丙酮酸通过诱导GPR31介导的肠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而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
通过表达CX3CR1的小肠单核细胞(CX3CR1+细胞)来调节免疫反应,通过将树突伸入腔内而摄取腔抗原。然而,尚不清楚CX3CR1+细胞如何在肠道中诱导树突突起。
研究通过小鼠实验表明细菌代谢物丙酮酸和乳酸通过GPR31在CX3CR1+细胞中诱导树突突起。缺乏GPR31的小鼠的肠道CX3CR1+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小肠中表现出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缺陷。无特定病原体小鼠(而非无菌小鼠)中部分溶于甲醇的小肠内容物,可诱导肠CX3CR1+细胞的树突延伸。活化GPR31并诱导了乳酸的分泌,乳酸和丙酮酸均诱导野生小鼠CX3CR1+细胞的树突延伸,但不诱导Gpr31b-/-小鼠的树突延伸。口服乳酸和丙酮酸增强了野生小鼠小肠中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但不是Gpr31b-/-小鼠的树突突出。此外,用乳酸盐或丙酮酸盐处理的野生小鼠表现出增强的免疫应答和对肠道沙门菌感染的高抗性。
这些结果表明,肠腔中细菌代谢物乳酸和丙酮酸通过诱导GPR31介导的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而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
图3-5-5 肠内容物诱导CX3CR1+细胞树突的延伸(www.chuimin.cn)
图3-5-6 GPR31依赖性树突突出肠CX3CR1+细胞
图3-5-8 由乳酸和丙酮酸诱导的CX3CR1+细胞的GPR31依赖性树突突起
有关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文章
同时,M1细胞在共同居住的WT小鼠中仅略有增加,表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主要影响浸润的免疫细胞而不是常驻的免疫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变化在AD进展过程中可以驱动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和神经炎性激活。图7-6-8肠道菌群是免疫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注:A.口服抗生素5个月对7月龄5XFAD 转基因小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E、F.7月龄 WT、同笼饲养型WT和5XFAD转基因小鼠脑匀浆中Th1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的变化。......
2023-11-16
哺乳动物的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受损,会诱导全身性T细胞反应失调,最终致使远端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等。结果表明,饮食中色氨酸的限制会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特性,进而影响脑炎性T细胞反应。肠道菌群、饮食色氨酸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的治疗策略。......
2023-11-16
肝移植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中MDRB的定殖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未来肝移植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思路。耐多药细菌感染仍然是肝移植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疾病晚期的肠道营养不良可能使患者的肠道更易于被MDRB感染和定植,进而加剧营养不良。但是,LT术后MDRB定植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023-11-16
有研究利用一批初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AIH中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并提出了使用肠道微生物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评估疾病活动的潜力。对AIH患者进行肝活检,并根据scheuer系统评估炎症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和BMI后,该结果得以进一步证实。研究中排除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后,相对于健康对照,AIH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仍然明显较低。......
2023-11-16
肠道菌群对身体有方方面面的影响,调节体重、影响胃口仅仅是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在肠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肠道菌群健康而稳定,就能抑制致病菌的侵扰。在科学家看来,代谢发生异常,离不开失衡的肠道菌群。如果长期吃高脂高糖的食品,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会增加,益生菌则会减少,很容易使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转化为脂肪,从而为人类带来体重增加等肥胖问题。......
2023-10-28
与其他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的总短链脂肪酸浓度显著降低。在低脂饮食组中,与宿主代谢紊乱有关的代谢物对甲酚和吲哚减少。此外,高脂饮食与花生四烯酸和脂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富集以及干预后血浆促炎因子升高有关。因此,研究认为转变为高脂饮食的健康年轻人摄入过高脂肪,这似乎与肠道微生物群、粪便代谢组学和血浆促炎因子的不利变化相关,且可能会对长期健康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2023-11-16
最近研究发现肠道细菌株可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使其具有细胞杀伤能力,并能对抗癌症和防止感染。图3-5-18肠道细菌株可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注:a.Tanoue等人报道了11种细菌菌株的鉴定,这些菌株寄居于某些人的肠道中,并增强了摄入了这些菌株无菌小鼠的免疫反应。含有特定菌株的疗法可能会增加反应的稳健性,并降低移植携带未知细菌成分粪便样品的相关风险。......
2023-11-16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此处。2014年9月,一项发布在《Nature》上的研究揭开了人造甜味剂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机制——破坏肠道菌群,从而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发现,人造甜味剂使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死亡,并促进另一些细菌的增殖。在实验研究的甜味剂中,糖精拥有最强的效果,其次是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糖精并不会引起龋齿。......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