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培根的著述可分为三大类:(1)专业类;(2)文学类;(3)哲学类。
(1)专业类的著述主要有三种:第一,读产权法笔记;第二,法律原理;第三,法律的供用(大概是伪书)。
从职业来讲,培根是研究法律的,英国原是以习惯法为主的一个国家,法律条文,繁乱无纪,不加整理编纂,是十分难读的。培根以哲学家的眼光,科学家的手腕,运用其法律家的专业知识,把散乱的法律材料加以整理、汇集,作出许多概括性的结论,洵为法理学的津梁。可惜的是这项工作不曾做完,他就去世了。这项工作也是他的哲学研究组成部分之一,看他的名著《学术的推进》便知。
(2)培根文学类的著述很多,首先是论述道德问题、历史问题、神学问题的小品文,其次为杂文,杂文以《论文集》最为著名,最为人所爱读。其1597年的初版只有文章10 篇,1612 年版增为38 篇,1625 年版再增到58篇。在这些短文中,不但能看到培根词章的藻丽,行文的严谨和议论的精辟,而且比较二十余年各版所刊文章的内容与其字句的增删,更可体会到培根思想的变化。“在这些论文中,培根的人格处处皆有自然的流露,表明他作为思想家有充沛热烈的情感,作为政治活动家更有远大的眼光。不管是以一个政治活动家或一个文学家出现,培根的思想总是从实际出发的。”[1]这几句话正确地描写了培根著作的精神。
《论文集》是英国人人传诵的一本书。作家引用培根的话语多半是出于这个集子。以1945年英国牛津大学刊行的《引用语辞典》[2]为例,辞典中所载培根著作常被引用的计183条,就有111条,几乎全数的2/3,是出自《论文集》,也就是58篇论文,常为人引用达44篇,足见这书流行之广。
文学类中还有Meditationes Sacrae,De Sapientia Veterum,History of NenryVII,Confession of Faith,The Paradoxes 等书。其中De Sapientia Veterum 最为人所注意。该书大意在指出古希腊文学中许多纯粹神话故事都含有哲学意义,也显示了培根在当时的创见。
(3)哲学是培根最心爱的。他多年计划要写一部大的哲学著作,为《伟大的复兴》,他计划这书完成时当有六个部分。兹仅引用培根自己的话语,说明六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科学的分类(Partitiouis Scientiarum)——“科学经过分类后,我们就能了解过去已经发明和已知道了的东西,以及遗漏了而需要继续寻求的东西。……凡我们认为残缺的,我们不但要列举其名目,说明所要完成的部门的纲要,而且要仔细地按照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中的困难,指出进行工作的准则,或者试作某种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示范。……我们在这部分工作上,不仅要像思想者说,只占卜地域,而要像作战的将领,攻城夺地所向皆捷。这是工作的第一部分。”[3]
第二,新工具,又称解释自然的说明(Novum Organum,Sive Fdicia de Futerpretatione Nature)——“工作的第二个目标在提示学说发挥理智更完善的效用,以增进思想的能力,要按照人类的实际需要使思想克服自然界中出现的困难并揭露其秘密。我们所指的是一种逻辑,即解释自然的技术,和通行的逻辑大大不同,乃是要帮助理解和指导理解必须与之一致的。其不同于通行的逻辑之点有三,就是目的不同,证明的程序不同,研究的根据不同。……通行的逻辑尽耗其全力于三段论式。前此的逻辑好像不大注意归纳法,至多不过约略地谈一谈。可是我们认为三段论式的方法太过模糊,使我们知自然交臂相失……三段论式是命题组成的,命题是词组成的,而词只是东西的符号与标志。概念可说是词的灵魂,而概念又是任何哲学结构的基础。如果概念只是从事物里轻率地抽象出来,模糊不清,不先加以界说和限制,则整个结构是会崩溃的……可是我们还是让三段论式和根据三段论式作出的那些出色而受欢迎的论证在通俗的和只论的推理中保持它的领域,至于寻求有关事物的性质,我们的大小前提就都要用归纳法,因为我们认为归纳法之为论证是包围自然,追击自然,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命题是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的,到了最后就有了最广泛的公理,这些公理不是一般的概念而是有其定义,并根据其性质之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的。”[4]
第三,宇宙现象。又称自然的和实验的历史(Phenomena Universi Sive Historia Naturalis et Eaperimentalis)——“那就是各种经验以及自然的历史,可为哲学的基础东西……大凡决定不与任意猜测而是要寻找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人们,不是空称诸天的神话与种种传奇,而是要探讨和解剖这真实世界的人们,必须以查照事物本身为其唯一的任务。……其材料首先要从新型的自然历史中得来的。理智须有适当的对象,正如它需要真正的帮助一样。可是我们的自然历史像我们的逻辑一样,许多地方是不同于流行的自然历史的:特别是它的目的或功用不同,搜集方法不同,其探讨的微妙不同,选择材料不同,所指出进一步的工作也不同。”[5]
第四,理解的阶梯(Scala Intellectus)——“理智获得帮助与加强之后,就准备进入哲学阶段了,但这工作是艰巨的,它指示其实用途径所必须注意的某些事项。首先按照我们的方法提示一些探讨和钻研的实例,其对象最伟大但彼此不同,而且每一个部分都有其范例。所谓实例不是清规戒律的说明,乃是指示工作第二部分的完整模型,使人一目了然,能看清思维进行的途径,正如数学的圆球与机器有利于较隐晦较微妙的论证一样,使人能从仔细选择出来的范围看清所要继续作出发明的轮廓与程序。”[6]
第五,前驱,又称新哲学的预测(Prodromi Sive Anticipatones Philosophae Secundae)——“第五部分只是过渡性的,等到全部工作完成时,它就变为无用了。……所包括的,大都是人们运用一般理智发明所经历所增加的东西。……而利用过路站,只在使心思暂时休息,准备向前明了更多的事实。……我们绝不主张有什么不可知的东西,只是认为认识事物,须遵照一定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认识的可靠性有其个别的程度之不同,因其范围的广狭与用途有别,但要进展到我们找出原因的说明为止。”[7]
第六,新哲学又称主动的科学(Philosophia Secunda Sive Scieutia Activa)——“著作的第六部分,是其它各部分所从属的。它是由上面所提出的适当、纯净而又严谨的探求而自然流露出来的哲学,在这里予以阐述。但是要完成这工作不是我们今日能力之所逮,实超出我们期望之外。然而我们须奠定其基础,上层建筑则有待于来兹。”[8]
这样浩大的科学研究工程,自非培根一手所能竣事。不只新哲学的上层建筑有待于来兹,即其各个准备阶段也不是培根所能做得了的。试一清查他生前已刊行的著作和死后的遗稿,其中有的是计划作为《伟大复兴》的某些组成部分而后来被摈弃,为别的著作所代替的;有的是和《伟大复兴》有联系而不是其组成部分的;而又有的是《伟大复兴》的组成部分的。兹分别来说一说。
属于被摈弃之类的人(1)《学术的推进》(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出版于1603年至1605年。十余年后,培根增修这书而以拉丁文写出,名为De Dignitate et Ougmeutis Scientiarum(《科学的伟大与科学的成长》),出版于1622 年,为《伟大复兴》之第一组成部分。(2)Valerius Terminus,大概是培根1603年的作品,为《伟大复兴》第一、第二两部分的大纲,内容简略,不算明晰,但从这稿件可以看出《伟大复兴》在培根的思想中是怎样逐渐发展的。(3)Temporis Partus Masculus,可译为《时间的刚性生育》。所谓时间生育,就是指哲学的成就,而书名之加上“刚性”字样,盖影射着过去的哲学柔弱无能,惟有新哲学才是刚性的,结着丰满的果实。(4)Redargutio Philosophiarum,可直译为《哲学的批判》,是演说体,大约写于1608年或1609年,其中有许多是《新工具》第一卷《剧院偶像》的材料。(5)Cogitate et Visa,可译为《所思所见的东西》,是《新工具》第一卷的材料。(6)Descriptio globi Intellectualis,可译为《理智汇编》,似是《学术推进》和《科学的伟大和科学的成长》两作的过渡作品,评论科学分类的问题。(7)De Interpretatione uaturae Senteutiae Duodecim,可译为《关于自然的解释之十二条意见》,显然是《新工具》第一部分的试作,其中的词句许多是一样的。(8)余为Inqinsitio de Motic,Coloret Frigus,Hisctoria Soni et audituo和Pheuorueua universi,都是短稿,大都是自然历史的小品,试用其新方法的。
至于和《伟大复兴》有联系而非其组成部分的则有:(1)《新亚兰特斯》(New Atlantis)一书。全书约一万余字,以传奇体裁,描写着一个理想的国家,一个利用政治力量体现培根新哲学的原则的乌托邦。这本小册子,还未写完。看样子培根本是要续上一半,说明理想国的法律……;后来才因故中止了的,所以1627年培根的秘书饶理(W.Rawley)将这书发刊时,就在末尾注上了“未完”字样。(2)《神仙故事的基础与起源》(De Priucipiis atqae Qriginibus Aecumdum Fobulas Cupidinis et Caeli)是两个神话故事,出版于1621年,谈到科学的尽头处,谈到一切的起源、原始物质的性质,也提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近代的帖烈肖,含义深远颇饶兴趣。(3)Cogitationes de Natura Rerum(《关于事物性质的思想》),大约写于1605 年,《潮水说》(De Fluxu et Raflexu Moris)大约写于1616年。
属于《伟大复兴》组成部分的著作,其第一部分已经写完,其第二部分为《新工具》,是培根驰名海外,始终能在哲学史占一席地位的杰作。这书经培根先后修改不下12次,虽尚未完成,但已不失为哲学上的一种名著。第三部分培根只写了简短的导论,名曰Parascevead Historiam Valuvralem et Experimentalem,可译为《自然与实验室休息日之前夕》,原刊称为《新工具》的附录。属于这部分的还有Historia Ventorum(《风的调查》),Historia Vital et Mortis(《生与死的调查》),Historia Densi et Rari(《密度与稀度的调查》)和Sylva Sylvarum(《森林之森林》),出版于1624年。《森林之森林》是大量事实与观察结果的汇集,为科学研究的资料。关于第四部分,培根只在1606年写了两三页的短文,称为Filmtabyrinthi,可译为《迷宫的线索》。属于第五部分的,培根遗著,只有简短序言。有人认为De Principics De Fluxu et Refluxu,Cogitationes de Natura Rerum 等作可能是为这部分而写的。《新工具》第一卷箴言第一百一十六有这几句话:“在一些特殊的问题上,我所有的不完备的结果,虽然已比通行的结果真实得多,有效得多(即我在《大复兴论》第五部分所搜集的那些结果),可是我并没有完全的、普遍的系统要提出来。”[9]第六部分是新哲学,正如培根所言,“不是我们今日能力之所逮……有待于来兹”[10]的。关于这点,他很感慨地写道:“完成科学复兴工作的第六部分(那就是由自然的解释所发现的那哲学要做的工作),现在好像还非其时,我们也不能希望我们的寿命能延长到那个时候,可是只要我们在这青芡不接的当儿,能安静地有益处地推进工作,抓紧时间替后代撒下一些比较纯粹一点的真理的种子,至少像这样把伟大的事情开动起来,那么我们也就满意了。”[11]
这是培根写在《新工具》上的话,至迟也是1620年,在他逝世前6年,他还未满60岁的时候。我们看他在死之前一年,即1625年,他是怎样估计自己的工作的。在写信给一个国外的朋友,谈到他的《伟大复兴》时,他说:“第一册是关于《学术的推进》,而你知道这是已经出版了,其中有科学的分类,那就是我的《伟大复兴》的第一部分。跟着就是《新工具》,还须加上后一半,而我对于这是心有成竹的,那就完成《伟大的复兴》之第二部分。其第三部分,《自然的历史》,显然是要一个大权在握的人,国君或教皇;否则必须是一所学府或一整个宗教团体,才能办得到,绝非某一私人的勤劳所能胜任。我所刊出的某些部分,关于‘风’,关于‘生与死’,并非纯粹历史,因为渗入了一些公理和比较重要的意见,成为自然历史和粗浅不完善的理智机器混在一起的写法,那应该属于《伟大的复兴》之第四部分。其次就是第四部分本身,其中应该要有这机器的许多实例,比较是更正确而且比较更加是运用归纳法的规则的,在第五部分里,有我称为《第二哲学的前驱》那本书,其中载有由实验提示而为我发现的新公理,这些公理是像树在地上的柱头一样,拾取来而建立着的。我以这为《伟大的复兴》之第五部分。最后是第二哲学本身,即《伟大的复兴》的第六部分,而我对此已绝望了。后世之有志于此的必能使之繁荣。由此你可看见,我的期望很深,而力是薄弱的。……可是我回忆自从少年从事这研究,于兹四十载,历漫长的岁月而衷心未尝一日荒怠,未敢灰心,而至今满怀信心地以《时代伟大生育》这美好名称名这著作,宁非天意使然,这才是我对前途的展望。”[12]培根晚年的际遇是凄惨的,而他是一个哲学家。真正的哲学不管一时的际遇怎样,总可退居到他自己牢不可破的堡垒,就是他的哲学研究里面。百年后替他写传记的司徒尔特说:“培根面临死亡的时候,读柏拉图《费都》[13]这篇著名的对话。……他的最后几年真正是和死亡赛跑,而遗留给后世的许多著作就是他不朽的纪念碑。”[14]培根曾悲愤地写过:“人生不过是水面上的素描,尘土上的字迹。”[15]这是培根的伤心语,但是培根的著作已是不朽的了。(www.chuimin.cn)
【注释】
[1]译H.W.Robin and W.H.Coleman:《世界文学》,1938年,英文原版,第580页。
[2]Oxford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1945.
[3]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0—11页。
[4]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1—12页。
[5]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6—17页。
[6]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8—19页。
[7]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9页。
[8]译《培根集》,1901年,英文版,第19—20页。
[9]见关琪桐译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3页。
[10]见关琪桐译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03页。
[11]译自《新工具》第一卷箴言第一百一十六。查关译不太妥,故重译如上。——作者
[12]译司徒尔特:《培根传》引言,见该书第135—137页。
[13]《费都》(Phaedo)这篇对话是柏拉图描写其师苏格拉底临死一日的情况,证明苏格拉底是为着真理和正义视死如归的。——作者
[14]见《培根传》上引版第237页。
[15]But Limns the water,or but writes in dust,见论文《世界篇》。
有关韦卓民全集(第9卷)的文章
“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包括了当时各方面的知识:逻辑、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美学。”关于亚里斯多德著作,历史悠远,传说不一,而文献不足,多未征信。亚柏里康死后,苏拉乃将亚氏全部遗著运至罗马。19种外,亚氏佚著尚有多种科学作品与科学研究所搜集的材料,未经编入其系统著述者,即上面所列的第2类。例如第拉氏书目中名目虽多,要不过是现存各书的某些部分,未可认为专著,而且今已散佚了。......
2023-11-08
我们之所谓“模”乃是培根所用拉丁文forma之文,还有人把它译为“形式”的。这种解释培根认为是深入的。培根认为柏拉图凭其抽象的理想,悬拟某些形式以为现象界种种对象真实性之标准与来源,这完全是虚构的。究竟培根要在事物观察和实验中所确定的是什么呢?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第二卷中反复地说明他所用“模”这一词是什么意思。......
2023-11-08
“根据培根的生平和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人类的贡献来看,这种评价是不能认为公允的。”在这学会成立时,与会的科学家一致同意以培根做他们的典型,认为学会的成立是由于他的遗著的鼓舞。培根通过他自己的著作和通过他的承继者霍布斯与洛克,对于后世的哲学思想的的确确有其重大的影响。这确是培根的主张。但话要说回来,这种事实并不剥夺培根在哲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2023-11-08
培根对于学术的推进,尤其是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这种深厚的热情,寄予这样巨大的希望,当然是不满意于其当时的学术和科学的情况的。其结果就是繁琐的哲学,自然科学的裹足不前,培根为其长叹息。这是培根反应的他的时代的精神,认为亚氏学派的传统逻辑不能适合于自然科学研究,故思有所改弦更张,甚至提出一种新逻辑以取而代之,正如本文在第五章所述,于是才有《新工具》之作,其用意是......
2023-11-08
培根是西洋近代哲学的先驱者之一,而西洋近代哲学时期和中世纪哲学时期的分水岭是文艺复兴,所以为要了解培根的思想背景与其思想的形成,首先就要从文艺复兴说起。文艺复兴的萌芽是在15 世纪呈现的。其时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而资产阶级逐渐增强,起而反对经济和政治上的封建主义形态,群众性的人民运动已开始和贵族互相斗争,法国农民战争也是在16世纪初期“预言地指示了未来的阶级斗争”[1],培根在英国是生于这时代的。......
2023-11-08
根据马克思的评定,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创造者又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者”[4]。培根认为这方法就是归纳的方法,是前人所没有用过,必须由他自己来发明提倡的。培根称新方法为新逻辑就是因为这方法不只是关于观察,而且是关于思维的。按培根用这字的意思,乃设若无事实根据而对自然作主观断定。培根认为真正的归纳法不是这样,而是“自然的解释”。培根认为有意义的否定事例正所以显出肯定事例的本质的。......
2023-11-08
在逻辑科学的范围里,“优先权的例证”这个名词,就是最重要的例证的意思[223]。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列举了二十七种优先权的例证。可见,培根这一些优先权的例证都是为要指导观察,促进理解的。他称这五种为“灯光”的例证,又称它们为“直接消息”的例证。[230]灯光的优先权例证的第一种,即全数二十七种中的第十六种,称为门户的例证。[231]培根在这里已列举了自然科学加强视觉的观察之主要仪器了。......
2023-11-08
读他的《新亚兰特斯》一书就可以知道了。培根的《新亚兰特斯》是一本传奇体的小说,描写他对于科学成就的远景。书名之《新亚兰特斯》是有其来源。培根借用这种神话而名他的理想社会为“新亚兰特斯”[372]。培根的《新亚兰特斯》一文仅一万余字,又是没有写完的一本书,所以这书1627年初版的末尾即有“其余尚未写完”的附语。......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