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葕染》是作曲家田震子创作于2005年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作品长5分钟,是一部将抽象的声音和具象的画面相结合的探索性作品,在2005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现代电子音乐会上首演,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作品的声音材料来自人不同频段和长度的呼吸声,在电子声音工作站Reason2.5中通过各种复杂的调频技术和效果处理使这一声音在音高、音量和长度上产生多种变化。......
2025-09-30
《废都》是青年作曲家于祥国于2025年为电子音乐和数字影像而作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在2025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首演,并获得德国西南广播电视台(SWR)颁发的奖学金。
《废都》是对当下现实的批判和对周遭人群生存境况的关注,它的创作灵感源于法国作曲家吕克·费拉里的作品《几乎没有》对当下生存状态的批判,只是作品借助了费拉里的时代所没有的数字影像技术罢了。
于祥国常漫步在北京的街头,看到那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散发小广告的农村妇女、大批的失学儿童、神情麻木的民工等,他们似乎与这个繁华的都市极不相称……于是,作曲家用手中的DV记录下了他所看到的一切。当一个个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物和他们身后不相符合的背景进入同一个DV镜头时,作曲家“内心深处涌现出一丝隐隐的悲凉”。
作品的声音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撕报纸、摇铃铛、人群窃窃私语,还有开始录制时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作品的视频材料部分,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代表边缘人群的都市失学儿童和民工;一类是繁华的都市建筑和夜晚中的车流;一类是笼中鸟。最后的镜头是将都市建筑、车流和笼中鸟叠化在一起,隐喻人们整天疲于奔命的生活就如同笼中鸟一样麻木,只知道个人世界的快乐,而不关注他的“笼子”之外的生活。(https://www.chuimin.cn)
在作品的开头,屏幕上打出了一排字幕:苍穹之下,两个世界,这是人间的两重天。数字,令人麻醉的毒药,困沌,如笼中之鸟。在作品的最后,又出现了一排字幕:生活,仍一如既往……这是表示自己的无奈。因为我们固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批判和关注这个社会,却无力改变这个社会的现实境况,这是内心深处一种极为孤独和无助的感受。生活不会因为《废都》有所改变,它仍将一如既往地前行。
(于祥国、徐玺宝)
相关文章
《葕染》是作曲家田震子创作于2005年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作品长5分钟,是一部将抽象的声音和具象的画面相结合的探索性作品,在2005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现代电子音乐会上首演,并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作品的声音材料来自人不同频段和长度的呼吸声,在电子声音工作站Reason2.5中通过各种复杂的调频技术和效果处理使这一声音在音高、音量和长度上产生多种变化。......
2025-09-30
《色彩进行》是作曲家金平于200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为计算机和音响装置而创作的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同年首演于美国的波士顿。《色彩进行》在2006年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色彩进行》通过Max程序设计,将音乐与色彩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听觉与视觉同时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多重刺激,表现了新媒体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和感染力,是计算机音乐技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的尝试。......
2025-09-30
《竺可桢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1939年11月14日星期二 雨 晨60°晚60°宜山橙子上市 女生王爱云得第一届侠魂女士奖学金。1939年2月1日,竺可桢夫人张侠魂去世半年后,竺校长以半年积蓄之大洋一千元作为基金,成立“侠魂女士奖学金”,为侠魂作纪念,并制订了获奖条件。由此看来,1939年秋季,妈妈获“侠魂女士奖学金”时,是大四毕业班学生,也是竺可桢任校长后的首届毕业生。......
2025-09-30
第二乐章《红箭》和第三乐章《孔雀》,分别使用了“诙谐曲”和“间奏曲”两种体裁,一快一慢、一动一静,用赞美的笔调刻画出各具性格的两种热带鱼形象——前者活泼可爱,后者温柔善良。终曲《虎皮》则采用“回旋曲”,以凶狠好斗的热带鱼“虎皮”的形象作为叠部,并综合了全曲的所有形象。......
2025-09-30
《我回来了》是作曲家唐建平的电子音乐作品。《我回来了》就取材于这样辛酸的真实故事,它通过客死他乡的走西口人第一人称的语气告诉活着的亲人,他们的灵魂将带着满身的伤痕与泪水重新回到这片生之养之的热土。作品中最为核心的音乐元素是中间部分的民歌《走西口哥哥我回来了》。......
2025-09-30
《飞鹄行》是旅美作曲家陈远林于1995年根据中国汉代同名古诗《飞鹄行》为女高音、单簧管、小提琴及电子数字处理系统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作品长度为12分钟。陈远林在作品的导言中写道:“经过漫长的历史,《飞鹄行》原来的音乐已经遗失不见,只有诗词和音乐的结构还依然存在,所以我的音乐创作就依据其原有的诗词和结构为基础。”......
2025-09-30
《太一》是作曲家许舒亚于1993年为长笛和电子音乐而创作的现代电子音乐作品,该作品曾获得法国第21届Bourges 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二等奖,以及意大利第15届吕齐·卢索罗国际电子音乐大奖。在谈及《太一》这部作品时,作曲家本人曾经说过:“出国十几年,耳闻目睹和吸收的都是西方现代艺术,但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作曲家,创作上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还是表现自己的文化底蕴,体现出自己接受的文化教育背景。”......
2025-09-30
《京韵》是作曲家陈远林于1992年为小提琴和磁带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同年在美国石溪大学首演。1992年,作曲家在赴美留学的第二年创作了这首洋溢着京剧音乐神韵的电子音乐作品,故名“京韵”。虽然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本身的京剧因素,但由于作曲家在作品中贯穿了颠倒再现方式的思维,实际上直到最后才出现西皮完整的主题。小提琴在演出现场使用话筒扩声,没有做变形处理,模糊的调性和京剧的神韵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