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 Dong》是作曲家瞿小松为两支短笛、双簧管、埙、琵琶、三弦、独弦琴、打击乐、钢琴、男低音、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而作的单乐章混合室内乐。图1作品曲式结构图乐曲以人声的假声清唱开始,唱词如同作品标题《Mong Dong》一样,有语音而无语言的确切含义,代表着一种原始、混沌的状态。......
2023-11-03
《五行》是作曲家冷岑松创作于1996年的电子音乐作品。其所有声音皆通过计算机波形处理手段生成,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了分解、复合、滤波、调制、压缩等手段的变化处理。作品以五种象征性或较抽象的声音材料为基本素材,它们分别象征着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品力图表现演绎出“五行”的相互衍生、排斥等错综复杂的辩证关系,试图揭示出其中某种依从于自然法则的既定规律。
乐曲大致分为呈示、展开、变化再现三个部分。象征“五行”的五种材料分别以五种声音波形或乐器声音采样样本来表现:编钟采样样本象征着“金”;木鱼或梆子象征着“木”;自然水滴及溪流声象征着“水”;篝火的噼啪声象征着“火”;埙的声音采样象征着“土”。
第一部分:五种声音材料依次呈示,其呈示次序依照某种自然衍生的原则(来源于太极及相关学说),即水、木、火、土、金。
作品以微弱间歇的水滴声开始,音响较为空洞而清晰,之后逐渐加入由清到浊的溪流声,基本保持在中弱力度范围内。随后,梆子的声音叠入,其以单点开始,逐渐出现多点加密,响度并有所增强,水声亦逐渐淡出。此时,火的噼啪声开始以星点状潜入,在经过一定的“灼热”之后,加之以一定密度的梆子声音,使音乐达到一个小的高潮。
之后,埙的声音出现,开始为其特有的气息重声,接下来为起伏较大的保持音,并对前面的气息声做了延时效果处理,在经过一定呈示之后,编钟的声音进入。编钟以较低沉的闷击开始,其维持着音乐的一定紧张度。最后,第一部分在残留的钟声中“结束”,并以变形的水声材料潜入而直接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此部分的发展手法主要以打破第一部分五种声音材料出现的次序,声音材料以变形的形态为主加以变化发展。(www.chuimin.cn)
此部分所运用的声音处理手段主要有较长混响、单点延时、多方位多点延时、原始波形在时间上的伸长与缩短、声音高度的改变、声音在音高上的弯曲、多普勒式音高移动、傅立业变形式过滤、梳状滤波、扫掠式移相器、镶边等。具体运用上有单纯的、多重的,以及同效果不同参量的处理的等各种效果类型的对比、混合、合并。
声部处理上,以不变或少变的材料与变形的素材混合、叠加、复合、对比,其中有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点状材料(梆子等)与线状素材的对比;细薄音响与厚宽音响的对比;等等。在此部分后半部,出现全曲的高潮点,通过将所有素材同时进行纵向叠加(含变形及较原始的)合并而把音乐推向最高潮。之后,音乐逐渐减缩自然消退而不间断地进入乐曲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以再现因素的材料为主。整个部分趋于安静、稀疏。
在此曲中,为了将繁多的波形材料进行更好的融合,还另外加入了一个较弱的低音背景式长音做铺垫,隐约中起到一种“环境”或“气氛”的作用。
(田震子)
有关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上卷)作品评介汇编的文章
《Mong Dong》是作曲家瞿小松为两支短笛、双簧管、埙、琵琶、三弦、独弦琴、打击乐、钢琴、男低音、六把小提琴、四把中提琴、四把大提琴而作的单乐章混合室内乐。图1作品曲式结构图乐曲以人声的假声清唱开始,唱词如同作品标题《Mong Dong》一样,有语音而无语言的确切含义,代表着一种原始、混沌的状态。......
2023-11-03
《我回来了》是作曲家唐建平的电子音乐作品。《我回来了》就取材于这样辛酸的真实故事,它通过客死他乡的走西口人第一人称的语气告诉活着的亲人,他们的灵魂将带着满身的伤痕与泪水重新回到这片生之养之的热土。作品中最为核心的音乐元素是中间部分的民歌《走西口哥哥我回来了》。......
2023-11-03
第二乐章《红箭》和第三乐章《孔雀》,分别使用了“诙谐曲”和“间奏曲”两种体裁,一快一慢、一动一静,用赞美的笔调刻画出各具性格的两种热带鱼形象——前者活泼可爱,后者温柔善良。终曲《虎皮》则采用“回旋曲”,以凶狠好斗的热带鱼“虎皮”的形象作为叠部,并综合了全曲的所有形象。......
2023-11-03
《废都》是青年作曲家于祥国于2005年为电子音乐和数字影像而作的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在2005年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首演,并获得德国西南广播电视台颁发的奖学金。《废都》是对当下现实的批判和对周遭人群生存境况的关注,它的创作灵感源于法国作曲家吕克·费拉里的作品《几乎没有》对当下生存状态的批判,只是作品借助了费拉里的时代所没有的数字影像技术罢了。生活不会因为《废都》有所改变,它仍将一如既往地前行。......
2023-11-03
《B 大调钢琴协奏曲》,由丁善德创作于1984年,作品编号为第23号。丁善德于1984年6月着手写《钢协》钢琴部分,次年2月起,为《钢协》配器,3月完成,5月18日,在第十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李名强担任钢琴独奏,上海交响乐团协奏,陈燮阳指挥。《钢协》配器简明而富有效果。作为有丰富创作经验的著名作曲家,丁善德之于《钢协》的个性化配器,彰显出独特艺术魅力。因此,《钢协》可谓是钢琴技术展示库。......
2023-11-03
全曲长约19分钟,分为四个段落,标题分别是:《寂》、《情》《激》、《泣》。在第四部分《泣》中,马林巴小心地演奏由“哭泣的主题”演变而来的半音下行式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一个新的、旋律性较强的主题,作曲家称这一段为“无声的、内心的哭泣”。......
2023-11-03
其音调中的上行四度犹如佤山挺拔的线条,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则凸显出佤山的雄浑与坚定,整个动机音调成为佤山雄伟身姿的缩影。例1佤山主题的核心动机原型见例1。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声部的进行始终以细胞音程或细胞因子音程为主要的距离依据。从裂度来看,正好是“最小细胞因子—细胞音程—最小细胞因子”这样呈中心对称的规律。......
2023-11-03
交响大合唱《我们的祖国》是一部为女高音领唱、混声合唱及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性作品。随着节拍的变换以及速度的稍稍加快,乐队以间断的四度、五度进行,在D大调的属和声上顺利引出第一乐章。尾奏在材料、风格上与引子遥相呼应,在D大调的终止式上欢快地结束了这一乐章。这个激越的尾声倾注了作曲家对伟大祖国的无限挚爱。最后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奔腾,在与引子相呼应的D大调上酣畅淋漓地结束了全曲。......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