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冷岑松《五行》:当代中国电子音乐作品评介

冷岑松《五行》:当代中国电子音乐作品评介

【摘要】:《五行》是作曲家冷岑松创作于1996年的电子音乐作品。作品以五种象征性或较抽象的声音材料为基本素材,它们分别象征着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品力图表现演绎出“五行”的相互衍生、排斥等错综复杂的辩证关系,试图揭示出其中某种依从于自然法则的既定规律。

《五行》是作曲家冷岑松创作于1996年的电子音乐作品。其所有声音皆通过计算机波形处理手段生成,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了分解、复合、滤波、调制、压缩等手段的变化处理。作品以五种象征性或较抽象的声音材料为基本素材,它们分别象征着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品力图表现演绎出“五行”的相互衍生、排斥等错综复杂的辩证关系,试图揭示出其中某种依从于自然法则的既定规律。

乐曲大致分为呈示、展开、变化再现三个部分。象征“五行”的五种材料分别以五种声音波形或乐器声音采样样本来表现:编钟采样样本象征着“金”;木鱼或梆子象征着“木”;自然水滴及溪流声象征着“水”;篝火的噼啪声象征着“火”;埙的声音采样象征着“土”。

第一部分:五种声音材料依次呈示,其呈示次序依照某种自然衍生的原则(来源于太极及相关学说),即水、木、火、土、金。

作品以微弱间歇的水滴声开始,音响较为空洞而清晰,之后逐渐加入由清到浊的溪流声,基本保持在中弱力度范围内。随后,梆子的声音叠入,其以单点开始,逐渐出现多点加密,响度并有所增强,水声亦逐渐淡出。此时,火的噼啪声开始以星点状潜入,在经过一定的“灼热”之后,加之以一定密度的梆子声音,使音乐达到一个小的高潮。

之后,埙的声音出现,开始为其特有的气息重声,接下来为起伏较大的保持音,并对前面的气息声做了延时效果处理,在经过一定呈示之后,编钟的声音进入。编钟以较低沉的闷击开始,其维持着音乐的一定紧张度。最后,第一部分在残留的钟声中“结束”,并以变形的水声材料潜入而直接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此部分的发展手法主要以打破第一部分五种声音材料出现的次序,声音材料以变形的形态为主加以变化发展。(www.chuimin.cn)

此部分所运用的声音处理手段主要有较长混响、单点延时、多方位多点延时、原始波形在时间上的伸长与缩短、声音高度的改变、声音在音高上的弯曲、多普勒式音高移动、傅立业变形式过滤、梳状滤波、扫掠式移相器、镶边等。具体运用上有单纯的、多重的,以及同效果不同参量的处理的等各种效果类型的对比、混合、合并。

声部处理上,以不变或少变的材料与变形的素材混合、叠加、复合、对比,其中有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点状材料(梆子等)与线状素材的对比;细薄音响与厚宽音响的对比;等等。在此部分后半部,出现全曲的高潮点,通过将所有素材同时进行纵向叠加(含变形及较原始的)合并而把音乐推向最高潮。之后,音乐逐渐减缩自然消退而不间断地进入乐曲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以再现因素的材料为主。整个部分趋于安静、稀疏。

在此曲中,为了将繁多的波形材料进行更好的融合,还另外加入了一个较弱的低音背景式长音做铺垫,隐约中起到一种“环境”或“气氛”的作用。

(田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