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是指动触头从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的动作过程,操动机构在高压断路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要保证断路器长期的动作可靠性,而且要满足灭弧特性对操动机构的要求。断路器开断大电流和开断小电流时对操动机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则要求能够很好地实现各种情况下的分合要求。操动机构的操作特点是由其动作时间来说明的。......
2023-07-02
(一)数字摄像机的种类
数字型摄像机按录像带规格不同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D8型(Digital)数字摄像机
这是索尼公司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种数字摄像机,它的最大特点是既可以使用以前的Hi8录像带记录数字格式的影像,达到500线的清晰度,又可以播放用模拟8 mm和Hi8格式录制的录像带,并且是自动识别。它是从模拟向数字摄像技术过渡的中间产品,目前使用率不高。
2.DV型(MiniDV)数字摄像机
这种摄像机是新一代更高质量的数字摄录一体机,它的格式是全世界主要厂商一起商定的,通用性较好。磁带宽度为6.35mm,体积小,仅为VHS-C型盒带的1/3。图像质量更加细腻,色彩更加丰富,水平清晰度达到500线。其音频记录直接采用PCM编码,声音质量与CD相当。另外,同为6.35mm宽度的录像带还有专业等级的DVCAM和DVCPRO。DV型数字摄像机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机型。用DV录制的动态影像可通过1394数据线直接传输到计算机,并通过专业软件进一步编辑,然后刻成VCD或者DVD等。
3.MV型(Micro MV)数字摄像机
这是索尼公司发布的更新一代数字视频摄录格式,它的出现也是数字摄像小型化、掌中化的趋势所在。它的磁带宽度仅为3.8 mm,但画质与DV格式摄像机不相上下,水平清晰度为500线。
(二)数字摄像机的使用
1.摄像机的功能与操作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摄像机及其功能和操作都有所差别。这里着重介绍目前的主流数字摄像机的常用功能与操作。
(1)光圈。摄像机镜头中有与照相机镜头中相似的光圈,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调节到达CCD图像传感器光线的多少,使其在摄像机的承受范围之内。摄像机中的光圈调整分为自动调整与手动调整两种方式。
①自动光圈调整以被摄物体的总体亮度的平均值或以被摄物体中心的亮度为调整基准进行自动调整,这是摄像机光圈调整的常用模式。然而当被拍摄主体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差比较大时,采用自动光圈调整所得拍摄的画面主体影像就会显得太亮或太暗。因此,自动光圈调整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手动光圈调整是在特殊光线下或追求某一种效果时使用的调整模式,例如:逆光下摄像。摄像对象明暗对比过于强烈。光照强度发生快速变化,如演艺场所等。拍摄运动物体。拍摄雪地、水面等反光强烈的景物。表现光线的环境气氛。需要控制景深的场合。
(2)快门。快门是摄像机上控制曝光量和追求某种画面效果的装置。通常设有1/50秒、1/100秒、1/250秒、1/500秒、1/1 000秒等。有的摄像机还设有低速快门和高速快门。
正常情况下摄像,用默认的1/50秒快门速度。但在下列情况下摄像,需要进行手动快门调整:
①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要用高速快门,以保证慢动作和帧放像时画面的轮廓清晰。
②拍摄电脑屏幕时,要适当调整快门速度,使摄像机的扫描频率和电脑的刷新速率一致,画面不闪烁。
③要想得到大的景深,用低速快门;反之,则用高速快门。
(3)聚焦。聚焦的作用是保证拍摄画面上的景物清晰。摄像机上的聚焦有自动聚焦和手动聚焦两种模式。绝大多数情况下应使用自动聚焦,只是自动聚焦不能使主体清晰成像时,才用手动聚焦,如:光线很暗,照明亮度不够。景物没有对比度。被摄物为竖条状或穿着竖条状衣服的人。被拍摄主体不在画面中心区域。两个主体离镜头的距离差别很大。拍摄对象快速移动。被拍摄物体处于不干净的玻璃后面。需要利用聚焦点转移突出主体,或用于转切的虚镜头。
(4)变焦。就是改变镜头的焦距。通过变焦,可以摄取距镜头远近不同的物体,既能保证成像清晰,又可调整成像物体在屏幕上的尺寸大小,从而获得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不同镜头效果。
摄像时变焦分为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光学变焦是摄像的基本变焦手段,它分为电动变焦、手动变焦两种。
光学变焦是由摄像人员操纵变焦环等机械装置,直接改变镜头焦距来实现的。至于数字变焦,它并不会改变镜头的焦距,而是通过数字电路的方法,将镜头摄取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一定的倍率,得到类似变焦的画面效果。它一般可以有很高的放大倍率,但图像放大越多,清晰度就越小,甚至出现马赛克现象。因此,数字变焦一般很少被应用。
电动变焦操纵起来十分方便,按下相机“T”或“W”推、拉按钮,根据按力大小,可以改变变焦速度。按力大,焦距变化得快;按力轻则变焦慢。但要产生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急速变焦,电动变焦难以实现。这样就需要手动变焦。
(5)白平衡。设置白平衡,是为了在摄像过程中使色彩得以正确还原所采取的步骤。彩色摄像机的图像信号是由红、绿、蓝三基色组成的。调整白平衡就是要调准这三个基色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衡就无法使拍摄到的图像色彩得到正确的还原。在景物中,最敏感的颜色是白色,如果摄像机经过调整能够拍摄出正确的白色信号,那么其他颜色就可以得到准确再现,否则就会出现偏色。
数字摄像机一般设有自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调整是由摄像机根据照明光线的色温情况,通过内部处理器自动调整进行的。这是摄像时正常采用的白平衡调整模式。
手动白平衡调整是选择一个不掺杂色,且不反光的白纸或纯白的物体,将其顺光置于光源下,将镜头对准白色物体并使之充满画框。然后根据菜单提示按下白平衡按钮,直至显示“OK”为止。摄像时,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手动白平衡调整:
①摄像机或被拍摄物体处于阴暗的地方。
②照度过低时。
③在汞灯、钠灯和普通荧光灯下拍摄时。
④摄像机与被拍摄物体不在同一光源照明时。
⑤当画面出现强烈的红光照明时,如日出日落等。
⑥照度的光线色温剧烈变化的场合,如舞厅等。
⑦当被拍摄物体过亮时,如雪地、海滨等。
⑧手动光圈逆光下拍摄或使用微距离拍摄时。
摄像时为了追求画面基调或渲染气氛以及营造特殊的环境,可以不用纯白纸调白平衡。如用偏红色的纸调白平衡,拍摄画面色彩会偏青,呈冷色调;若用偏黄色的纸调白平衡,拍摄的画面会偏蓝;若用偏紫的纸调白平衡,拍摄的画面会偏绿;若用偏青的纸调白平衡,拍摄的画面会偏红。
(6)取景器和液晶显屏。现代数字摄像机一般都装有取景器和液晶显屏。
①取景器装在摄像机的上部,用1英寸显像管或LCD做屏幕。电子取景器用于摄像前选择画面布局和精细对焦及拍摄图像的检验。取景器设置了调整适合使用者视力的调整钮,对应摄像角度的目镜角度在上下90度、左右180度内可调。相对于液晶显示屏,取景器更加省电,在室外拍摄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光线的干扰。
②液晶显示屏对角线一般为2.5~3.5英寸,装在摄像机侧面上,可向每一个方向旋转180度,提供摄像者观看最大的灵活性。
(7)逆光补偿。用自动光圈在逆光下摄像时,画面上的主体往往显得非常黑,逆光补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按下逆光补偿钮(Back Light),让摄像机开大光圈,以便使处于逆光下的景物清楚明亮。
(8)夜视功能。摄像机的夜视功能有两种:红外夜视和彩色夜视。
①红外夜视是一种主动夜视拍摄技术,它由摄像机发出红外线去照被摄体,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红外夜视的特点是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但由于采用红外线摄像,无法进行色彩还原,拍摄出的画面色彩可能不正常或不自然。由于摄像机发出的红外线强度有限,一般适合于中近距离拍摄。
②彩色夜视功能则是被动拍摄的方式,它是通过延长CCD的曝光时间来实现的拍摄过程。这种方式不能在全黑的情况下拍摄,至少要有微弱的光线,其拍摄的画面是彩色的。使用彩色夜视功能时要用手动对焦,最好使用三角架。
(9)特技效果。数字摄像机特技功能很多,如果使用得当,会增加较好的艺术效果。
①淡入淡出又称“淡变”。淡出功能是使拍摄的图像和声音在场景结尾渐渐地消失,只留下黑色的屏幕;而淡入功能则是使拍摄的图像和声音在场景开始时渐渐地从黑色屏幕中显现出来。淡入和淡出通常是组合在一起使用的,一般用于段落的分割和过渡。
②划变。划变是指将活动画面中的最后一帧图像存储起来,并能实现与下一个活动画面之间的衔接。划变就像拉开另一道屏幕一样,用最后拍摄的画面慢慢推出,直至出现新场景中的全部图像。
③叠画。叠画就是前一幅拍摄的静止画面渐渐淡出的同时,新场景中的移动图像渐渐地淡入,两者有一个重叠的过程。
④频闪。频闪是通过每隔0.2秒的时间拍摄一帧画面而形成的动画效果,它适合拍摄运动的物体,具有较强的艺术韵味。
⑤拖尾。拖尾可在运动的物体后面产生多个重影,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这种效果适合于拍摄夜晚车河,表现城市的五光十色。也可以在主体物静止的情况下,应用该特技并通过变焦或移动摄像机获得拖尾的效果。(www.chuimin.cn)
数字摄像机的特技效果还有很多,如镜像、负片、褐色、黑白、曝光过度等。
(10)录像功能。摄像机中的录像功能除可录制本机的信号外,还有下列功能:
①定时自拍。在按下摄像机录像开启钮后,摄像机数秒左右才开始录像,此功能有利于拍摄者拍摄自身的图像。
②定时录像。按下摄像机录像开启钮后,摄像机每隔一段时间自动拍摄录制几帧景物的功能。此功能若用于拍摄植物生长,可通过较短的时间栩栩如生地反映出其较长的生长过程。
③逐帧录制功能。即摄像机不动,交替地移动被摄对象,一帧一帧的拍摄,它可以产生动画效果,增加画面的情趣。
以上三种录像方式均要使用三角架。
④复制其他信号源的图像和声音。录像机中一般设有AV和DV端口,AV端口可以方便地连接到诸如电视机、DVD、录像机等绝大多数播放设备上,复制其所播放的视频、音频信号。DV端口要求播放设备也要具备DV输出功能,用这种方式连接,所复制的图像与声音质量好。
⑤视、音频编辑功能。用摄像机中编辑功能可以平滑地插入来自其他录像机和DVI)所播放的视频和音频,丰富其画面的内容。
(11)放像功能。使用摄像机的放像功能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和效果:
①特殊图像效果。如图像的色彩和亮度反转,彩色图像变成深棕色、白单色影像变成彩色的蜡笔画等。
②放大图像效果。用这种功能可以细致观察画面中每一处细节。
③日期和零点记忆功能。使用这种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相关内容。
④变速播放功能。如暂停镜像、慢速或倍数播放、逐帧正放或倒放等功能。
2.摄像机拍摄要领
(1)画面要平。画面要平主要指所拍摄的画面要摆平。也就是说,在拍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处于水平状态,让地平线与画面的上下边线平行,垂直线与画面的左右边平行,使画面的水平符合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和心理要求。但有时为了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也可以故意倾斜。
为了使画面能够水平,最好使用三角架拍摄。手持拍摄要时刻注意取景器边与有明显水平或垂直线条的物体的关系,也就是要找好参照物。如电线杆、树木、房屋、海平面等。
(2)画面要稳。画面要稳是指拍摄的画面要稳定,没有不必要的摇晃现象,否则不仅破坏画面的气氛和艺术效果,也会使观众看不清楚画面,甚至会产生误解。
当然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拍摄时可以有意摇晃摄像机。如:利用主观镜头表现人物头晕目眩、伤势严重等。
使画面保持稳定的最好办法是使用三角架拍摄。如果手持摄像机,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拍摄姿势。常用的拍摄技巧如下:
①站立拍摄。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右手举起摄像机,肘部贴紧身体,左手由镜头下方握住摄像机,右眼轻贴于取景器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
②站立移动拍摄。腰部挺直,双腿微曲,脚尖先着地,走碎步,腰、腿、脚要有机配合。
③站立摇镜头拍摄。如果摇镜头起幅长而落幅短,可以先按平常姿势拍摄,然后缓慢均匀地转动腰部拍摄。如果起幅短而落幅长,则将身体朝镜头终止方向站立,然后腰部扭向镜头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摇完后身体恢复正常姿势。
④跪姿拍摄。眼睛由上方轻贴取景器,手肘放在大腿上做支撑,若拍摄景物比较低,可打开液晶显示屏并调好角度拍摄。
⑤坐姿拍摄。坐姿拍摄时腿的摆放要舒服,不能别劲。
⑥卧姿拍摄。卧姿拍摄要求双肘撑地,胸部适当抬起。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姿势拍摄,都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要调整好取景器的角度和亮度,以便于观察取景。
第二,要养成用右眼取景的习惯,用左眼余光观察周围的动态,以便及时抓住精彩镜头和保证自身安全。
第三,要注意呼吸方式,拍摄短画面时,可屏声静气;拍摄长画面时,要采取腹部吸气法,保持胸部和肩部的放松。
第四,不要穿太宽松和太紧的衣服,以免影响拍摄时的灵活性。
第五,利用变焦镜头的广角端,可以相对提高画面的稳定性。
(3)摄像要准。摄像要准主要指拍摄的对象、范围、起幅落幅、焦点变化、镜头运动以及景深运用等都要准确。也就是说,无论在运动过程中还是在镜头结束时,不但要让拍摄对象始终处于我们的镜头之中,还要构图准确,画面主体清晰。比如将镜头由一棵树推到树枝上的小鸟时,由于由广角变成长焦,画面景深变小,很容易出现画面模糊的情况,即焦点不准。这就需要先将镜头推至小鸟特写,把焦点调实后拉出来,再正式推上去,以避免焦点不实。再如采用“摇”和“跟”的手法拍摄一辆奔驰的汽车,应该始终让汽车出现在画面里。另如从A物摇到B物,起幅A应该构图准确,摇到B时构图也应该准确,不能摇过了再调整回来,因为那样会使画面显得不稳。总之,拍摄稳定的画面,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拍摄镜头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地随心所欲地乱拍。
②拍摄运动镜头时,最好进行演练。一是要演练拍摄方向与路径并找好参照物;二是要演练跟焦点。
③利用推或摇镜头时,如果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一是要提前选焦点,校准被拍摄景物的距离,而不是达到某一距离后才调准焦点,切记焦点要赶前不赶后;二是利用景深的原理,先把镜头推到主体物,调好焦后,再拉出来重拍。
④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用右眼取景,左眼观察被摄物体的动态,右手控制摄像机角度的变化,左手调焦点,手眼并用,协调一致。
(4)摄像要均。摄像要均主要指镜头运动速度的均衡和构图上的均衡。所谓镜头运动速度的均衡是指在利用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时,不能忽快忽慢,动动停停,以免造成画面视觉效果和节奏上的失衡。当然有时为了表现主观镜头或跟镜头也可以运动速度不均。如表现一个科学家走走停停观察植物的镜头,就可以根据科学家的运动状态来摄取镜头。所谓构图上的均衡指的是根据我们所要表现的意图或传达的信息,让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和位置合适,也就是说要安排好画面的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之间的关系,要利用好光线、线条、色彩、形状、明暗等构图要素来营造画面。
3.摄像机的使用与维护
(1)防结露。当摄像机由温度低的地方移到温度高的地方时,要等一段时间再使用,防止磁鼓和导带机构结露。当发生结露时,有的摄像机会有结露提示,此时应立即停机,取出录像带,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待结露完全消失后再用。
(2)防尘。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如暂时不用,要盖好镜头盖,若较长时间不用,应将机器装在箱包里。要特别注意多尘或有风沙的地方对摄像机的污染。如果发生污染应该用下列方法清洁:
①外观清洁。可用吸尘器吸或用气老虎吹去表面灰尘,再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对于顽固的污点,可用湿布或专业清洗剂清洗,然后用干布擦干。注意不能用酒精或化学清洗剂清洗,否则会令外壳变色或受损。
②镜头清洁。用镜头纸或麂皮从镜头中心旋转向四周擦拭,如果擦拭不净,可用麂皮蘸些镜头擦洗剂擦拭。擦拭时格外小心,切忌把手上的污物粘到镜头上,否则更难清洗。
③磁头清洁。磁头清洁不能随便进行。当摄像机录像时效果差、杂波大、画面雪花点多,甚至寻像器中出现糊磁头(“RF”错误)的提示时,要及时清洗磁头。
清洗磁头最好用清洗带清洗,这一点对数字格式的摄像机尤为重要。清洁的方法是按通常装磁带的方法把清洗带装入摄像机中,按重放键或录制键5秒钟后取出清洗带。清洗带每次使用不要超过5秒钟,如果没清洗干净可继续清洗,如果清洗四次后效果还没有改善,说明机器有其他故障需要修理。注意清洗带不能快倒或快进,且只能使用一次。
(3)防潮。摄像机不能存放在潮湿的地方。在雾中或雨中拍摄时,不要让雨水淋到机器上。录像带也应避免存放在潮湿的地方,防磁粉脱落,影响录制效果和摄像机磁头的寿命。
(4)防强光。要避免把摄像机镜头直接对着强烈的阳光或其他光线。如确有需要,应尽量缩短对着强光的时间。
(5)防磁。摄像、录像带应避免在有强大磁场的地方操作和保存。太接近磁场的地方会使摄取的图像色彩不准。
(6)防震。摄像机属于精密设备,在操作乃至运输中都要避免强烈震动和碰撞。
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章
操作是指动触头从一个位置转换至另一个位置的动作过程,操动机构在高压断路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要保证断路器长期的动作可靠性,而且要满足灭弧特性对操动机构的要求。断路器开断大电流和开断小电流时对操动机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则要求能够很好地实现各种情况下的分合要求。操动机构的操作特点是由其动作时间来说明的。......
2023-07-02
由上述可知,功包含了两个因素,即力和位移。图13-6广义力的虚功力状态;位移状态当力与位移的方向一致时,虚功为正值,当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时,虚功为负值。使力做虚功的位移,可以是荷载引起的位移、温度变化或支座移动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位移,也可以是虚设的位移。......
2023-06-16
第一节 认识摄影摄影既是一门高雅的空间艺术,又是历史瞬间的永恒记忆。方寸之间,记载着一幕幕自然景点和生活画面,让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自身。1.认识功能摄影记录了自然和社会现象,使人们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客观自然和人类社会。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图1-3《饥饿的苏丹》3.审美功能摄影如同绘画一样具有审美功能。......
2023-07-21
数字输入和输出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数字输入/输出接口通常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和产生某些测试信号。数字输入/输出接口处理的是二进制的开关信息,ON通常为5V的高电平,在程序中的值为TRUE;OFF通常为0V的低电平,在程序中的值为FALSE。数字输出常用以表示是否超过临界值,或可为电路供电。数字输入则用以触发信号的采集任务。3)选择数字线后,运行该VI。......
2023-07-02
显然,微波通信是指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作为载波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的方式;而数字微波通信则是指利用微波频段的电磁波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通信的方式。因此,数字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称为现代通信传输的三大支柱。目前已试制成功2、4、6、8、11GHz等多个频段的各种容量的微波通信设备,并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迅速发展。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2023-06-24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时需要明白其测量的原理、方法,从而理解性地记忆。附图5测量交流电流附图6测量电容1) 测量步骤 将电容两端短接,对电容进行放电,确保数字万用表的安全。......
2023-06-23
第一节养生按摩功养生按摩功常用的操作方法为:1. 掌揉膻中穴以一手掌心内劳宫对准膻中穴。此法揉按的关元穴,为小肠经之募穴,手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又是全身强壮穴之一;气海穴为丹田呼吸之中枢,生气之海,故体虚者经常按摩关元、气海穴可收良效。如有消化不良,可加按摩中脘穴。此法能补肾纳气,是治疗慢性肾炎、性功能障碍等泌尿及生殖系统疾患的辅助功法。......
2024-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