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真人,我们可以讲讲晋代的大名士阮籍。这一切,阮籍看在眼里,特别厌恶。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有一次他在晋文王的宴席上纵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阮籍在一旁饮酒吃肉,神色镇定自若。其实阮籍才真是个孝子。这种礼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阮籍才不管这一套哩。每次嫂子回娘家,阮籍总要帮她提包袱送很远。......
2025-09-30
虚名不仅常使人生索然无味,也常把后代贻误。
天真烂漫的儿童应该让他们的天性充分地发展,让他们的童年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觉得生活充实美好,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中才能百折不挠,在任何困境中都热爱生活,乐观自信。不幸得很,现在很少有儿童的生活是健康快乐的。一出生——甚至在妈妈怀里——就与功名缠在一起。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除了上幼儿园外,还得上几种业余学习班,逼着他们去学绘画、音乐、舞蹈、外语……学的课程比大学生还多还杂。有的家长见现代一位大文人傅雷的儿子傅聪成了扬名海内外的钢琴家,就拼命凑钱买来钢琴,硬要孩子去学钢琴;有的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奥运会得金牌也很荣耀,就不管孩子的体质是否合适,强迫他们去跳水、去打球。
目的只有一个:出名,出人头地。
这样,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广泛地接触生活,从小就没有尝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许多孩子对生活冷淡,对学习缺乏热情,总是被父母逼着去干强加给他们的事情,久而久之失去了人格的主动性,失去了小孩特有的好奇心,失去了他们天生的活泼和童心。他们几岁就讲大人的语言,思考大人的问题。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可能有事业的创造力?怎么可能有对事业的热情和冲动?怎么可能富于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潜能在还没有充分发展时,就已被自己的父母压抑和摧残了。
有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竟然逼呆、逼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上海有一对高学历的夫妇,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为了把千金培养成外语人才,两三岁就开始给她教外语,到了五岁就给她买了许多外语磁带,夫妻俩轮番对她进行强化训练,规定她每天要记多少单词、背多少短语。女儿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这么重的负担,到六岁时就患了后天痴呆症,记忆力几乎完全丧失。(https://www.chuimin.cn)
武汉一对青年工人夫妇,儿子已经上小学了,聪明活泼,在班上的成绩名列前茅。这对夫妇觉得自己这辈子当工人是当定了,把扬名出风头的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无奈年幼的儿子还难以体会父母的苦心,一天下午他逃学去玩游戏机,父亲知道后,一怒之下,将儿子捆个严严实实。望子成龙心切,没想到一捆竟活活把儿子捆死了!
就这样,好虚名致使我们的眼光多么狭隘,多么缺乏人情味!
现在是该听听老子的教诲了:
“名声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对人更重要?过分好名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关文章
说到真人,我们可以讲讲晋代的大名士阮籍。这一切,阮籍看在眼里,特别厌恶。阮籍的母亲去世后,有一次他在晋文王的宴席上纵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阮籍在一旁饮酒吃肉,神色镇定自若。其实阮籍才真是个孝子。这种礼节实在没有什么道理,阮籍才不管这一套哩。每次嫂子回娘家,阮籍总要帮她提包袱送很远。......
2025-09-30
老子同样也看到了这些现象,他认为要保持自己的天性,就要做到虽然明知圆滑的好处,自己却甘于诚实;虽然懂得谄媚会给自己带来利益,自己仍然照样挺起胸膛来做人;虽然知道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会扬名四海,自己还是坚持默默地耕耘;虽然明白富贵荣华使人羡慕和尊敬,自己却安于过一种贫贱卑微的日子;虽然也知道美味佳肴好吃,自己还是津津有味地吃粗茶淡饭。做人又应该像白玉,不管埋在什么地方都不改变自己洁白的本性。......
2025-09-30
“大巧若拙”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的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独特的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老子成为中国大智若愚的典型。老子是一位崇尚自然诅咒智巧的先驱,而《老子》却是一座装满了智慧机巧的宝库。......
2025-09-30
老子早就指出过追逐外物必然丧失自己的本性,“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丰美的食品使人舌不知味,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贵重稀有的物品使人去偷和抢。因此高尚的人只求安饱而不逐声色,拒绝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内心安足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只知拼命攒积金钱财富,只注重动物性的满足发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财富的追逐中,都浸泡在放纵感官肉体的快乐里面。......
2025-09-30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自然与人为造作相对。河神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真性情存在于内心,神采便洋溢在脸上,这就是自然。将自然的天性用于人事,侍奉父母则孝敬,对自己的祖国便忠诚。......
2025-09-30
总在提倡大公无私,就是因为有的人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假如人人都能公而忘私,那么大公无私就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品德。等到伯乐一出现,到处吹嘘自己善于养马,马的天性便遭到了破坏。木匠又站出来说:“我会削木,使弯的像钩,直的像绳。”......
2025-09-30
“其政闷闷”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领导方法,同时也是他的一种政治理想。“闷闷”和今天“苦闷”的意思不同,它是指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其政闷闷”是指政治环境宽松和谐。最好的领导是清静无为的,从不轻易发号施令,但下属各自忠于职守,尽力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办好,等到大功告成了,人们还不知道这是头头的功劳,大家甚至忘记了有头头的存在。......
2025-09-30
不过,司马迁最终还是倾向于认为老子是春秋末年的人,孔子还曾向他求过学。下面是关于老子的模糊肖像,只是对《史记》中老子传的临摹——老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老子虽然很有学问,不过他的学说以不求闻达为宗旨,他肯定不会像今天有些学者那样,为知名度不高而苦恼,更不会为著作的署名问题,与别人上法院去打官司。......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