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蒙特塞拉特加泰罗尼亚之美:守护圣母与黑色圣母

蒙特塞拉特加泰罗尼亚之美:守护圣母与黑色圣母

【摘要】:Montserrat在距离巴塞罗那一小时车程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里,有一座被称作La Moreneta的黑色圣母像。因为黑色的皮肤,所以被称作“蒙特塞拉特的黑色圣母”,是一尊婴儿耶稣坐在圣母膝盖上的圣母像。“蒙特塞拉特”在加泰罗尼亚语里意为“锯齿状的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蒙特塞拉特山的荒凉险峻。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的前身为一座小的本笃修道院,是1025年由Oliba主教在黑色圣母像所在的礼拜堂后修建的。

Montserrat

在距离巴塞罗那一小时车程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里,有一座被称作La Moreneta的黑色圣母像。

因为黑色的皮肤,所以被称作“蒙特塞拉特的黑色圣母”,是一尊婴儿耶稣坐在圣母膝盖上的圣母像。这座圣母像作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守护圣母,已经成为了当地的象征、一个尊贵的存在,受众人景仰。

说起蒙特塞拉特修道院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位是1534年创立了耶稣会(Compañía de Jesús)的San Ignacio de Loyola,另一位就是天才建筑家安东尼•高迪。Loyola是出身于巴斯克一个贵族家庭的骑士,他在战争中受了伤,在治疗的过程中听到耶稣的故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来到了蒙特塞拉特修道院。Loyola在这里接触到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奇迹之后,写下了《精神修炼》这本书。修道院的入口处摆放着他的雕像。而安东尼•高迪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时常来这里祈祷。高迪的代表作圣家族教堂的灵感也来自于蒙特塞拉特的山峰。

从巴塞罗那出发的火车刚在蒙特塞拉特Montserrat AERI站停下,游客们一窝蜂全下了。所有人看起来都很兴奋,看来大家都是来朝拜黑色圣母像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位于蒙特塞拉特山的半山腰,想要参观就必须得上山。虽然可以徒步爬上去,但我抬头看了一下山顶,还是把这种想法收回了。大家也都被险峻的岩石山所震慑,乖乖地掏出了钱包。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乘坐缆车或环山火车。乘坐缆车更加快捷,只要5分钟就能到修道院。如果有“高速恐惧症”或者想仔细地欣赏下蒙特塞拉特山的话,可以选择稍慢一些的环山火车,时间只差十分钟而已。

我决定坐缆车上去,因为在上缆车的地方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山的全貌。“蒙特塞拉特”在加泰罗尼亚语里意为“锯齿状的山”。这名字的确很形象,山顶确实像锯齿一样尖尖的。当我亲自来到蒙特塞拉特山,才得知发现黑色圣母像的人是牧羊人,还知道他们是为了躲避摩尔人而将黑色圣母像藏在了蒙特塞拉特山的洞穴里。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蒙特塞拉特山的荒凉险峻。

没过多久,缆车来了。人们由于激动,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缆车前往蒙特塞拉特山,确切说来,是前往位于海拔1236米的蒙特塞拉特山半山腰725米的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缆车速度很快,朝下望去,我惊奇地发现刚才上车的地方已经变得像火柴盒一样小了,同时,在山下看不太清的修道院和四周的奇特的山峰也越来越清晰。

靠近看,山峰一簇簇地聚集在一起,有圆滚滚的,也有尖尖的。山顶跟韩国的道峰山很像,岩石像屏风一样围成一圈,位于其中的修道院就像是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一样,被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之中。

从缆车上下来往修道院走,就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跟山下不同的是,这里挤满了游客。山上有咖啡厅、餐厅、纪念品商店,甚至还有能够载着游客往返的小火车。当时远离尘世到这里修道的修士们,怎么也想不到现在的修道院已经变成景点了吧。

由于山上气温很低,穿着短袖的我全身起了鸡皮疙瘩。我先到咖啡吧点了一杯咖啡暖身,然后马上前往修道院。如果不想错过每天下午一点的弥撒,就必须得加快脚步。除周六以外,其他日子做弥撒的时候能够听到Escolania少年合唱团演唱圣歌,这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少年合唱团之一。成立于14世纪的合唱团由50名团员组成,他们像普通的学生一样上学玩耍、一起住在蒙特塞拉特修道院。在旺季的时候,想要坐在前排听到圣歌,就必须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到达这里。少年们的人气由此可见一斑。

穿过可以俯视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内庭之后,就进入了教堂。教堂里早已挤满了人。我实在不想往前挤,于是站在原地。就在这时,从前面传来了歌声,悠扬的歌声充斥了整座教堂。那种感觉该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在五彩的光芒中,被挥着翅膀的天使轻轻地拥抱了一下,时间也仿佛被延长放慢了。大家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看起来十分虔诚。

乘坐缆车到达半山腰就能看到修道院。修道院背后的山峰呈锯齿状,跟韩国的道峰山很相似。

圣歌一结束,变慢的时间又恢复了正常。这时人们才放松下来,熙熙攘攘地走出了教堂。

教堂右侧有一扇独立的门,可以通往黑色圣母像。看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打算等人少一点时再过来,所以决定先在修道院里转转。

蒙特塞拉特修道院的前身为一座小的本笃修道院,是1025年由Oliba主教在黑色圣母像所在的礼拜堂后修建的。这跟佛教僧人们在幽静的山上修建寺庙是一个道理。在13世纪这里发生了许多奇迹后,前来朝圣的人迅速增多。现在还不断地有朝圣者慕名而来。就在我刚才闲逛的时候,还遇到了几位杵着登山杖的朝圣者。修道院的规模日益扩大,到15世纪已经成为了大修道院,蒙特塞拉特教堂就修建于1592年。1811~1812年间,修道院被拿破仑的士兵彻底破坏,这是9世纪建造的众多礼拜堂之中仅存的一座,当时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在危难的时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先把黑色圣母像好好地藏起来,由此可见黑色圣母像作为加泰罗尼亚精神支柱的重要性。现在我们看到的修道院是在19~20世纪之间重新修建的,还有部分仍未完工。

等待的队伍短了不少,终于可以去看黑色圣母像了。我在门口注意到印有各国语言的观光介绍手册,其中竟然有韩文版本。在欧洲旅行的时候,很少能够看到韩文的观光介绍手册,没想到这次能在宗教圣地看到韩文的介绍手册,我觉得既高兴又感激,因此一字不漏地看着手册,等待排队入场。

据说黑色圣母像由St.Luke建造后,于公元50年传入西班牙。St.Luke被认为是第一个为圣母画像的人。为了躲避公元718年摩尔人(公元711年开始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教徒)的入侵,黑色圣母像被藏到了蒙特塞拉特山的山洞里,直到公元880年才被发现。据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某一天,在蒙特塞拉特山放羊的牧童们看见一道强光反射,并听到天上传来了歌声。孩子们跑去告诉父母,大家赶到光照到的地方,发现了一座黑色圣母像。听到这个消息,Manresa(蒙特塞拉特近处的一座城市)的主教想把黑色圣母像转移到Manresa,但圣母像却丝毫无法被移动。主教认为留在蒙特塞拉特山可能是圣母的意愿,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了礼拜堂。

上面的故事都只是传说,历史学家们的意见稍有不同。从黑色圣母像的服装和面部特征来看属于罗马式风格应该制作于12世纪末。欧洲一共有500多座黑色圣母像,全都制作于11~13世纪。这些圣母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漆在木头上的涂层时间一久就会变得颜色很深。关于哪种说法更有说服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1881年,黑色圣母像被利奥十三世教皇授予了“加泰罗尼亚地区守护圣母”的荣誉。

为了听到Escolania少年合唱团演唱的圣歌,早早前来占位的青少年们。

天顶画“天使少年唱诗班”令人印象深刻。天使之门前,为了朝拜黑色圣母像,游客们排起了一条长龙。

走过了圣佩德罗礼拜堂、Sant’lgnazio礼拜堂、本笃礼拜堂等小礼拜堂之后,就能看见“天使之门”了。教堂中的圣母玛利亚在云层中合拢双手,天使围绕在其周围飞舞。教堂左侧描绘了亚当和夏娃从伊甸园被逐出的场面,右侧描绘的是“圣母领报”的故事,下面刻着的是几位圣人。通过这道门,在向上阶梯的尽头可以看见亮光,看来这是通往天堂之路。楼梯的两侧用金色的马赛克拼绘了众圣者的样子。走上楼梯有一小块空间,中间有个小喷泉,描绘的是在毕士大池边发生的神奇故事。

现在只要再穿过一道门,就能够看到圣母像的真面目了。这道门上刻着的是大天使加百利和圣约翰。门边一个唱诗班少年的雕像吸引了我的注意。关于这个雕像的故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位患病的少年,十分渴望成为唱诗班的成员。修道院再三考虑后,决定完成少年的心愿,给他穿上了唱诗班的衣服。虽然少年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能够永远实现这个心愿,制作了一个雕像并把它捐赠给了修道院。我在想,如果天上的少年现在知道他化作了一座雕像每天迎接着各国宾客,也应该会感到幸福吧。

黑色圣母像终于出现了。所在房间的天花板装饰得像天堂一样,天使们在天空中飞舞,还有许多鸽子。整个房间都是金黄色的,想必天堂也是如此。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黑色圣母像被隔在玻璃罩里。不过这里的游客摩肩接踵,罩在玻璃罩里保护一下也能够理解。

寄托身患疾病少年的心愿,唱诗班少年铜像。

黑色圣母像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圣母像大不相同。脸和手跟身体比起来显得相当大,服装是罗马式的,看起来很独特。圣母的脸和脖子分成了两种颜色,脸更类似于酱色。年幼的耶稣乖乖地坐在圣母的膝盖上。圣母的右手捧着一个球,象征着地球;左手看起来似乎在抱着耶稣,但其实她并没有碰到耶稣尊贵的身体。耶稣的右手在为世界祈福,左手拿着象征生命和富饶的松果。在相当于圣母拿着黄金球的位置,玻璃罩上穿了一个洞,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洞触摸到圣母的手和手上的球。听说摸着金球许愿,愿望就能成真,我也许了个小小的心愿。

黑色圣母像和耶稣被罩在了玻璃罩中。圣母右手捧着的金球象征着地球。(www.chuimin.cn)

从教堂里出来,我打算到修道院四周转转。我所持的通票可以乘坐连通修道院上下的索道。索道在险峻地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手段,相当于电梯。我决定先去Santa Cova。Santa Cova意为“圣窟”,是当时发现黑色圣母像的地方,听说里面还设有礼拜堂。我坐上索道下山,和刚才游客如织的修道院不同,“圣窟”这里很是安静。

前往礼拜堂的路是那种半山腰上的悬崖小路。刚才坐缆车的时候我还在想,礼拜堂修在那种偏僻的地方谁会去啊,没想到自己现在就在这条路上。我深呼了一口气,迈出了前往礼拜堂的脚步。我也知道前路会很艰难,但来都来了,不去觉得太可惜。

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描绘耶稣受难之路的雕塑。祈祷和冥想之路顺着悬崖向前延伸。我还以为再走几步就到了,谁知还早着呢。因为怕赶不上回巴塞罗那的火车,我有些着急。我赶紧加快了脚步,头上的汗滴大颗大颗地流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去礼拜堂单程就需要40分钟。

到礼拜堂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了。这里空无一人,只有寂静在流淌。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小房间,里面摆放着人们献给圣母玛丽亚的礼物。小孩子穿的鞋、项链、真诚的信件和照片……每件物品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再往前走一点,就能看见一座小礼拜堂和发现圣母像的地方了。礼拜堂里的人们手持着星星点点的蜡烛。在圣母像被发现的地方立着一尊青铜像,黑色圣母像原来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发现的啊!居然会想到把黑色圣母像藏在如此险峻的蒙特塞拉特山上,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虔诚。

现在该坐索道上山了。San Juan是一个可以鸟瞰修道院的地方,那里有徒步路线,也有人会花一两个小时爬上去再爬下来。从San Juan往下看,可以清楚地看到蒙特塞拉特山山顶的奇岩怪石。我正拍照的时候,旁边一起乘索道的男士笑着对我说:

“你看到那边的猴石了吗?”

望向他指的那个方向,有一个石头真的很像猴子。

“还有其他动物呢,找一找吧。”

男士说完准备下山。

“如果不是我告诉你,你可能也不会觉得像猴子。”

比如他告诉我那是“思想者之石”后,我就能看出身体蜷缩的样子。他告诉我他只不过是把石头潜在的形态按照自己的想象说出来罢了。从蒙特塞拉特山获得修建圣家族大教堂灵感的高迪也是这样的人吧——能从奇山异石联想到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真不愧是大家。

旅行贴士

推荐交通

在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广场Palaca de Cataluña站内的郊区线FGC站台乘坐R5号,到Montserrat AERI站下车,总共需要1小时5分钟左右。Montserrat AERI站乘坐缆车5分钟可到达蒙特塞拉特修道院。如果乘坐环山火车Cremallera de Montserrat的话需要15分钟。这两种交通工具的通票可在西班牙广场站买到。建议买票的时候留意列车时刻表,提早制订路线。

推荐美食

蒙特塞拉特共有三家餐厅。Restaurant Montserrat,Restaurant Abat Cisneros和咖啡驿站。因为餐厅的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咖啡驿站。在咖啡驿站,您可以先自选橱窗里的食物,然后再结账。

推荐酒店

HotelAbatCisneros

位于修道院旁边的酒店。如果想要领略没有游客时的修道院的话,可以选择投宿在这里。

地址 Monestir de Montserrat,s/n

电话 938777701

推荐景点

蒙特塞拉特修道院MonasteriodeMontserrat

1025年修建的修道院,内藏于Sancova发现的黑色圣母像。除每周六外,每天都能够听到Escolania少年合唱团演唱圣歌。

网址 www.montserratvisi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