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处理的客体化过程,是指人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能够被实践者自身和其他相关人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过程。主观处理的客观化过程,还有人类通过语言,将我们的知识和意图传达和传授给其他人类个体的过程。前已述及,人类进行主观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客观实践。......
2023-10-26
当我们把自然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三种当代辩证法的存在形式相互区别并对立起来的时候,主观辩证法是指研究和论述人类进行主观处理及其语言表达现象的一门学问。由于语言是人类主观处理的客观物质表达方式,因此,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主观辩证法可以说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哲学,是用来比较和表达各种语言进步程度的一门学问。
哲学研究与文学创作不同。文学创作直接追求的是理想。文学创作可以天马行空,随意设想。正如年轻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颖最近所说的,“一个小说往往能够有多个合理的结局”[3],别人不能说该小说写得对还是不对,只能说该小说写得好还是不好,符合不符合自己理想和期望,等等。所以说,文学创作是最为自由的。而哲学却不能这样。哲学直接追求的是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哲学对同一个事件,或者说同一个客体,只能追求一个在当时看来是最为合理、最合乎逻辑,也就是当时看来最符合当事者最大利益的答案,并且许多人都可以对该答案置喙臧否,说该答案到底是对还是不对,等等。
在对待同一件事上,对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绝对真理只能有一个。而每一个绝对真理的确定,又都是要经历命题、论断、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这一系列过程的。也就是说,每一个绝对真理都是在当时的时空条件下,由命题、论断、相对真理转化而来的。每一个绝对真理,都既是命题和论断也是相对真理,只是由于当时时空条件的限制,它才转化成绝对真理。这一时空条件,指的就是当时思维者和实践者所处的主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当时思维者和实践者的最大利益之所在。
所以说,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是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制约的。当然,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法律思想来说,哲学又要自由许多。这是因为,尽管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是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经济和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制约的,但是哲学到底还纯粹是人类头脑的产物。所以哲学这一意识形式,与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法律思想等意识形式相比,它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距离又远了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法律思想,是要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直接联系并直接被现存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所制约的。相对于哲学,自然界和社会个人与阶级阶层的对立面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哲学则可以超越现存的自然界与社会现象,去想象和描绘一些现存的自然界与社会所没有的东西。这是因为,人们在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使一个概念与无数多的概念相对立,还可以进行主观虚构。由于可以进行主观虚构,而主观虚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因此主观辩证法的研究范围也可以是无限的。
不过,我们今天特别强调主观辩证法是用来表达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与其他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各种语言进步程度和优缺点的一门学问的历史背景是,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经济一体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政治法律制度也将经历一体化过程。而为经济发展和政治法律制度存在和发展服务的官方文字语言,也将经历一体化过程,就如当年秦统一六国之后,书同文,统一全国的官方文字语言一样。而在世界文字语言一体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母语成为唯一的官方文字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核心利益。而相关的各民族必然都想使自己的母语成为唯一的官方文字语言。为此,相关的各民族必然会发生激烈的争论、暴力冲突乃至战争。为比较顺利地实现全世界文字语言一体化,尤其是官方文字语言的一体化,尽量减少暴力冲突和战争,我们需要从哲学方法论角度概括出,并说明每一种目前使用人数较多的文字语言的优点和缺点,最后逐渐选出或者是改良出一种既易学易懂易记,又能最有效表达各种文化现象的文字语言,作为全球占主导地位的文字语言来使用。而且这种改良出来的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文字语言,必须是一种在现存人类共同体中使用人数非常多的一种文字语言,如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德语,等等,而不能像从前人们生造出来的世界语那样,毫无生命力。其实,这也是一件世界历史必然经历的事件。不论每个人的母语是什么,不论每个人是多么热爱自己的母语,但在历史发展规律面前,不论是个人、民族或是语言共同体,都无法螳臂挡车,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哲学界开始逐渐重视语言哲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一世界历史必然经历的事情,各民族只能采取提前计划好对策,以便尽量地保护好本民族的各项利益的态度,而不是阻止其发生。而且这件事也是关系到世界上每一个活着的人类个体的事情,无法保密,只能公开讨论。
同时,随着以计算机为工具和基础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对人类是如何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上来思维一个命题/推理/理论体系是否是正确的,或者是对人类实践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这一问题也将变成主观辩证法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论题。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我们尽可能地解决好这一问题。(www.chuimin.cn)
【注释】
[1]《词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225页。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1-386页。
[3]《80后女科学家被称“北斗女神”:另类科普迷倒中学生》,《百度新闻》,发稿时间:2017-02-27,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关主观辩证法公理化的文章
主观处理的客体化过程,是指人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能够被实践者自身和其他相关人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过程。主观处理的客观化过程,还有人类通过语言,将我们的知识和意图传达和传授给其他人类个体的过程。前已述及,人类进行主观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客观实践。......
2023-10-26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哲学变成了对哲学词汇的解释。总之,哲学语言对于哲学家来说也是难懂的。也许有人会说,科学概念往往也是很难懂的呀,也和日常语言很不一样。可是哲学的那种“深远”并不是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种逻辑层次。而且,即使人们想得深远时,也不一定想到的就是哲学,也许会想到它,也许不会,也许想到的是别的什么。......
2024-01-24
从古希腊起,“实践”就是哲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实践概念,曾撰写著名的《实践论》一文,重点论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哲学界,实践这一概念与理性活动这一概念的含义几乎是一致的。这一观点更加符合人类理性活动的特征。[4]而且国内哲学界至今还未在实践的定义问题上取得较为统一的认识。因此,笔者觉得目前还是应当从对当代实践概念的正确界定谈起。......
2023-10-26
在几何学中,人们虚构没有面积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体积的面,也是使用主观否定方法的一个存在形式。再如,生物学界所说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等级,都是需要经过人类主观处理过程,并在人类主观处理过程中才能产生的概念和范畴。换句话说,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主观辩证法本身最近的属概念就是主观处理。笔者认为,这里的“道”,指的是人的主观处理。......
2023-10-26
二律背反是西方哲学界将矛盾现象归结为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或者是一个重要的思维环节。在西方哲学界,康德最先将在人类的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着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或者说完全对立的观点和解释的现象概括为二律背反。[2]康德所提出的二律背反概念,对主观辩证法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康德将上述截然相反的概念也称作矛盾和对立,也就是二律背反。......
2023-10-26
人类的思维分工又是与人类的群体实践紧密相连的。人类自诞生以来,他们的实践和思维就是一种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人类可以根据历史条件的发展,不断自主扩大和改善他们的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这一点是任何单个机器人或者是任何机器人群都无法自主学会和自主操作的。更不用说,制造出电脑和编制出谷歌阿尔法电脑围棋比赛程序这两件事,本身就是群体实践和群体思维的结果。......
2023-10-26
[23]这是由于,人类周围环境的客体有千千万万种,而对它们形成概念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和环节,以防止重名现象的出现。[24]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人们首先需要把握和确定的环节就是对象化环节。当今世界,形成概念比较难的一关是在本语言共同体内达成语言表达合意。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每隔一些年,就要重新编写其母语词典和母语大百科全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3-10-26
然而,这一努力被广泛理解为应将哲学问题视作语言问题,引使人们把哲学混淆于语言学和语义学。本文通过明确哲学的反身性质,划清哲学和语言学、语义学的界限。19 世纪20 世纪之交开始的语言转向带来的结果,最简要地可以表述为:所谓哲学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语义上行的要点是把关于事质差异的讨论转变为关于语词差异的讨论。......
2024-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