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道德审判和媒介审判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侵犯人权,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道德审判和司法审判这一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和媒介关系的不同。可见,道德审判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和媒介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以媒介道德审判的形式进行。媒介道德审判是否正当与媒介的介入和干预无关,与道德审判本身的正当性有关。......
2023-10-20
在中国知网搜索“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教学”相关词条,得到的文章少之又少,且文章大多数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论述,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题相偏离。
唐毅在《关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思路的探析》中对教授媒介素养课程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鼓励高校教师学习跨学科、跨媒体、跨文化的知识,与媒体合作,与传媒从业者沟通,从而引导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提高实践技能。[8]
有关在实践学习中提升媒介素养的具体方法,大多文献都是具体科研实践项目的记录与回顾。例如,西华师范大学的“创·中心”项目,尤其重视让大学生们成为各种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通过打造传统报纸、网络电台、影像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朗诵配音协会等五大实践教学团队,让学生利用各媒体平台的优势进行新闻生产,从而提高媒介素养。[9]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以长江大学为例》一文中,刘远军则指出,媒介素养课程质量的提升,需要提升师生们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力争学以致用。[10](www.chuimin.cn)
从上述媒介素养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媒介素养课程仍以聚焦第一课堂,即依据教学大纲在教室内进行的传统教学活动为主,对于第二课堂,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培养的重视程度仍较少。第二,媒介素养课程的实践培养部分,只是以应用于新闻专业的本科生为主,而更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与提高,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情况还有待改善。
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次准实验研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格外重视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中实践的教学方法,将课程设置为面向众多非新闻专业学生的“同时核心课程”,试图找到大学生提升其媒介素养的具体解决对策。
有关华中传播研究(第八辑)的文章
媒介道德审判和媒介审判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侵犯人权,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道德审判和司法审判这一属性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和媒介关系的不同。可见,道德审判作为一种道德现象和媒介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以媒介道德审判的形式进行。媒介道德审判是否正当与媒介的介入和干预无关,与道德审判本身的正当性有关。......
2023-10-20
道德惩罚是惩罚的一种,指因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而招致的惩罚。道德权利的广泛性似乎意味着道德惩罚可以将任何权利纳入管辖和打击的范围。这样的惩罚虽然以对悖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区分为前提,但却是对法律惩罚的模拟和替代。这暗示着道德审判的参与者不仅进行道德评价,通过道德评价进行道德惩罚,而且还希望在无法诉诸国家强制力的情况下获得法律惩罚的强制效果。媒介道德审判的道德惩罚......
2023-10-20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和同学们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采用结构化评分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关于课堂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小组成果为打分依据,每组成员得分相同,但奖勤罚懒。通过以上几种举措,同学们的学习不再单纯是期末完成一次考核,而是把精力放在整个一学期的持续学习,并且不分课堂内外。......
2023-10-20
媒体智能传播应该走向人机共生,以伦理为先导的方式促进媒体未来发展;赋予智能机器人有限法律人格,逐步建立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法规;设计顶层规章制度,完善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政策体系。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从大众传播、分众传播演进到智能传播阶段。......
2023-10-20
我们无法提供一个完全没有新闻侵权行为的网络传播环境,那我们就应该引导受众用正确的态度和眼光对待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侵权现象,提高自身的抵御力,在面对新闻传播中的侵权现象时勇于第一时间站出来揭露和批评。有效的监督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出现,减小新闻侵权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害。真实的新闻信息无疑是对新闻侵权现象最好的回击。只有反馈的中立和客观,才能减少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
2023-10-20
10月,另一宗震动安全行业的是发起于俄罗斯、乌克兰和东欧网站的BadRabbit勒索软件攻击事件。该事件中,攻击者还将目标瞄准基础设施并造成重大损害,其中乌克兰的关键网络资产和基础设施遭受的破坏最严重。技术决定论把技术视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可抗拒的社会影响因素,认为技术是塑造人类和世界,进而消除人类自主的一种力量。......
2023-10-20
2004年6月出版的《粉丝经济》一书提出:“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在其信任关系之上的社会资本平台和商业经营行为。因此,粉丝经济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经济形态,概括起来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裂变性。粉丝经济是典型的符号性、增值性消费,消费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品本身,更是被关注的偶像或品牌带来的情感上、意义上的满足。......
2023-10-20
三是拓展产业边界,跳出传媒业,在更大产业范围内整合资源,推进共享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激活更大范围的人与物协调发展的潜能,传媒与其他产业资源合作共享,不仅能促进传媒产业经济做大做强,同时能提升相关服务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协同高效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增加社会总剩余价值,从根本上促进实体经济内涵式提升、集约化发展、完美地对接虚拟经济。......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