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内敛其神,外聚其气。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
2025-09-30
杨澄甫(民国十四年)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然最要紧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终年,一经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弱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https://www.chuimin.cn)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尔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会。虽然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味,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学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至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摩,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摩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须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学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
相关文章
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内敛其神,外聚其气。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
2025-09-30
以上所说的“气”指的什么气,练拳者必须要正确理解。武术虽无内外之分,而气却分内外,太极拳所指的“气”不是像空气一样的气体,也不是用口鼻呼吸的空气,而是指人体内在的精气,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太极拳所练之气是人体内部固有的“气”,即道家所谓之“炁”,此“炁”与口鼻呼吸的空气完全是两种概念,故称为内气。太极拳锻炼中的“气沉丹田”“气贴于背”“气敛入骨”“气宜直养而无害”,这些都指的是真元之气。......
2025-09-30
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才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冥想和省悟。太极拳在明代由武当山道士张三丰传授,名为“太极十三势”。1928年,吴鉴泉、杨少侯、杨澄甫把太极拳术传播到中国江南。......
2025-09-30
无论是单推手还是定步和活步双推手,凡是推手锻炼都要讲究盘圈,太极拳的理法贯穿于盘圈之中,盘圈就是太极拳的基本推手。图2—3定步四正推手图2—4定步四正推手甲顺圈、乙逆圈盘熟后,还须调手换圈为乙顺圈、甲逆圈互推。对于左右两脚的调换同样不必重新搭手换脚,也可以在盘圈中调换,定步四正推手中有进一退一,如甲要进一步,乙必退一步,称为换脚。......
2025-09-30
太极拳的八大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也是推手的八法,掤、捋、挤、按为四正推手盘圈之基本方法,采、挒、肘、靠为四隅推手之基本方法。掤手臂向上或向外所用之劲力,称为掤劲。挤劲在推手中的运用是以手粘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能力,然后将其向前推掷而出。按与推同样都使用手掌,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手掌推人所用的是手臂局部的缓慢死力,手掌按人所用的是富有弹性而灵活的内劲。......
2025-09-30
《太极拳谱》谈到,太极拳锻炼的所有动作,都是人体各部位阴阳的变化,由拳势呼吸做起,要以气血周流全身,就少不了须通行于经络。在太极拳锻炼中要求气血周流全身,首要是疏通经络。练拳就要保持经络的畅通,才能使气血周流全身,维持人体各部位的营养平衡,保持身体健康无病。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经络又联系着所有脏腑,气血是依靠经络输送到全身各处,才能促使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
2025-09-30
吴图南太极拳的研究起源于我和《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宋远桥绪记》的缘分。这本文献里记载了太极拳又称为“十三势”。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这是难得的太极拳古谱。第二太极拳以静制动,练拳时一直处于身心松静的状态,应变时同样保持以静制动的状态。第三太极拳要以柔克刚,能战胜力气很大的对方。第四太极拳能以弱胜强。练太极拳可以稳定情绪,陶冶情操。......
2025-09-30
太极拳的内劲训练也称功力训练,人在运动时的一举一动,能量必在体内流动。太极拳的内劲首先是在走架中生成,走架要求“用意不用力”,虽然没有明显的蓄劲与发劲,但能使体内神、意、气、血周流全身,贯注于骨肉皮毛及筋脉,久久贯注内劲也日日增生。行拳走架重在以气运身,气贯四梢,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亦至焉,让气血周流全身,日积月累才能使内劲通灵。太极推手也是内劲训练的方式之一。......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