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相关论著中提到了一些金属建筑案例,用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建筑、铸造等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例证。他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积极评价。但从其引用的文献可知,李允鉌的论述实际上也是基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金属建筑的观察和评价。......
2025-09-30
铭文表明,道士米道兴、王道一组织了小铜殿的募化活动。前文已经分析,捐建者主要集中在武昌路及其周边府、县(共45项捐建记录,占总数的71.4%),以及襄阳路、常德路(各2项记录)。襄阳路属于从武当山到武昌路的必经之路,常德路沿水路亦可方便到达。而其他各地,捐建记录各仅为1或2项[8],且路程也较为遥远,因此估计两位道士可能并未前去化缘,而是当地的信众来武当进香时捐的资。
他们外出募化,应当走的是水路,在武昌路梅亭山造好铜殿的大部分构件后,沿汉江返回。途经襄阳时,再取到铸造好的鸱尾和脊筒,带回武当山组装。正因为走的是水路,所以也有机会从一些“江河往来船”上的信士那里募到捐助(5项,占总数的7.9%)。
小铜殿的建设工程,从创意到募捐到实施,应当全是由道士米道兴、王道一组织和操作的,而非源自香会会首或某位捐资者。这从铭文格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铭文是每户捐资者自成一则,内容包括捐资者姓名、籍贯、住地、认捐构件、组织者,以及捐赠日期。多名捐资者合成一则的情况仅有武昌路崇阳县(铭文20号)。这说明,米道兴和王道一大多是一家一家化缘的,而不是以香会或其他宗教社团为单位去化缘的。记录有多名捐资者的铭文20号中,在两位道士的名后还有一位“上清大洞宝箓嗣真女官劝缘王氏静常”,这应当是崇阳县本地信众组织中的负责人或联络者,她可能帮助组织了崇阳县的募捐。
从“守、道、明、仁、德……”[9]的辈谱来看,米道兴和王道一应为武当山元代著名道士张守清的徒弟辈道士。张守清组织募建了南岩宫[10],他们则为南岩宫募化了铜像一座,在江西庐陵铸成,运回武当供奉[11]。可见在募建小铜殿之前,他们已有外出化缘募捐的经验;而在小铜殿建成的十年之后(1317),他们又为天柱峰大顶修葺地面,再至襄阳募捐(铭文49号),可谓尽心尽力。(https://www.chuimin.cn)
在一些铭文中出现了“劝缘张守真”的字样,并列于“化缘米道兴、王道一”之后(铭文24、25、46号)。这位“张守真”可能是张守清的师弟,而非宋代天师道第三十二代传人张守真。
小铜殿通过建筑本身对南斗、北斗、三台符号(或“太一”符号)的表现,以及对具有“复古”意味的鸱尾的使用,充分昭示其作为玄武大帝供奉场所的道教建筑特征。从米道兴和王道一在这座小铜殿上倾注的大量心力,以及小铜殿对道教装饰意象的准确理解和使用来判断,设计意图和手法应当来自这两位道士。他们意图通过这些深具古意的图像,确保信众们相信:他们“喜舍资财,永充供养”的这座位于“玄帝升天处”的铜殿——也许是他们见过的第一座全用青铜建造的殿堂——并不是道士们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一座有着古老传统的神殿。在有限的资金和场地限制下,设计者无法通过增大建筑的规模或给建筑镏金、贴金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等级”或“形制”。这时,使用一套具有古意的图像,就成为提升建筑品质和品位的有效策略,从而巩固崇奉对象、教派的正统和权威地位。
小铜殿体现的这种通过在建筑中使用“复古”图像以建立宗教正宗性、权威性的模式,值得今后用更多案例进行探讨[12]。
相关文章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相关论著中提到了一些金属建筑案例,用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建筑、铸造等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例证。他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积极评价。但从其引用的文献可知,李允鉌的论述实际上也是基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金属建筑的观察和评价。......
2025-09-30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5-09-30
基于这种认识,就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用各种适用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一张认识之网,来研究古代建筑。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跨越了单一学科,综合运用建筑、考古、艺术史、宗教、材料分析、社会史研究等学科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对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研究,尤其以对其象征、设计、材料、铸造、建造、项目运作的深入研究弥补了中国建筑史在此领域的空白和缺失。这是此前未被发现的规律。......
2025-09-30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5-09-30
[20]因此,每一个具体构件究竟采用的是何种铸造方式,都要经过科学、细致的工艺分析,如采用X光透视、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并结合文献记载,才能予以定论。冶金史学者孙淑云对玉泉寺铁塔的铸造工艺做过分析,现结合本书的考察,简要整理如下:玉泉寺铁塔使用的范型应当是陶范。从各层塔身构件上的范缝可以推知,构件是拼范铸成的。内、外范之间的空间,即为拟铸造构件的厚度。[21]铸造分范示意图见图11-......
2025-09-30
在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下,金属建筑虽然数量稀少,但唐以后的历代均有建造,凝聚了重要象征与大量财力。金属建筑的理论根源和技术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是触发某一案例出现的直接因素。......
2025-09-30
图5-33《宝华山志》中的隆昌寺图铜殿在画面左上方图5-34宝华山隆昌寺铜殿周边现状平面图形制据《宝华山志》卷三:“铜殿:由大雄宝殿右上。殿高二丈三尺,阔一丈五尺,深一丈三尺五寸,梁栋栌桷窗瓦屏楹悉范铜为之。”铜殿虽然不存,但这座砖木建筑却仍被称作“铜殿”,用以指代从前的那座铜殿。《宝华山志》山图中可见铜殿形象。......
2025-09-30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