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镇峰顶的真武庙清道光七年即已荒废,据道光《直隶霍州志》:“旧志载霍山绝顶有元帝殿,明崇祯间邑人郭养正建,门枋栏楯皆铜为之,今废。”[10]由上可知,霍山铜殿建于明崇祯十六年,至迟于清道光七年已不存。从建筑形制来看,铜殿四面设铜栏杆,建筑群围绕以石垣的形式,显然也都是对武当金殿的模仿。......
2025-09-30
昆明铜殿构件的成分分析见表10-13。由于数据过多,对一些检测结果类似的构件(如槅扇)并未全部列出。
表10-13 昆明铜殿合金成分检测结果
图10-21 昆明铜殿平面轴号索引
续表
续表(https://www.chuimin.cn)
注:带阴影的数据受到表面金层的一定影响。
图10-22 昆明铜殿构件XRF分析典型能谱图
根据分析结果,昆明铜殿的殿身材料包括:铅锡青铜、锡铅青铜(Cu-Pb-Sn)、铅青铜(Cu-Pb)、锡铅黄铜(Cu-Zn-Pb-Sn)、铅黄铜(Cu-Zn-Pb)、简单黄铜(Cu-Zn)、红铜(Cu)。可以分成三组:青铜、黄铜、红铜。另外,铜殿石台基四隅部位的L型角石为铸铁,其用途应当是为了加强、拉紧角部。
部分构件表面测出金(Au)和汞(Hg),说明铜殿表面曾经做过金饰。据肉眼观察,有些构件表面残留有一层红色薄皮,本书分析构件基体时避开了这层,但仍有些部位测出了金和汞。镏金、贴金做法都有可能用到金和汞,因此对此金饰做法仍需进一步分析才能判断究竟为镏金还是贴金,详见文本第十一章。
典型能谱见图10-22。
相关文章
中镇峰顶的真武庙清道光七年即已荒废,据道光《直隶霍州志》:“旧志载霍山绝顶有元帝殿,明崇祯间邑人郭养正建,门枋栏楯皆铜为之,今废。”[10]由上可知,霍山铜殿建于明崇祯十六年,至迟于清道光七年已不存。从建筑形制来看,铜殿四面设铜栏杆,建筑群围绕以石垣的形式,显然也都是对武当金殿的模仿。......
2025-09-30
飞龙山铜殿位于石楼县飞龙山上的玄天宫内,现已不存。[17]图6-15雍正《石楼县志》志图中的玄天宫据此,飞龙山玄天宫始建于清顺治二年,落成于顺治十三年。综上各文献,飞龙山铜殿的建造年代上限应为清顺治十三年,下限为重修工程开始的康熙四十年。因此,飞龙山真武庙是否有铜牌坊,本处存疑。......
2025-09-30
这是泰山铜殿创建的直接原因。而从更远的历史渊源来说,泰山铜殿是明代第二座由皇家敕建的铜殿,其创意必然可以上溯到武当山太和宫金殿。......
2025-09-30
铜殿发展至此,已经在技术上、象征意义上完全成熟。一方面,昆明铜殿的构架成熟,各个构件也几乎全可以视为将木构建筑的木构件、瓦件同等替换为铜铸。其仿木形式、材料选择反映出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思想都标志着铜殿的技术成熟和发展高峰。平阳地区密集出现的四座铜殿就表现出将“金殿”符号化的趋势。本节对平阳地区这四座已不存的铜殿及其所在真武庙的深入调查和考证,首次确认了历史上这四座铜殿的存在。......
2025-09-30
相比金殿在总体设计上对象征意义塑造和落实的精彩表现,铁塔在总体设计方面的表现则相对平实。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五台山显通寺的一组铜塔像铜殿那样,通过总平面布置的手法获得了象征意义;另一方面,其他铜塔或依附于其他建筑、或置于室内作为陈设,而未在总体设计中与外部空间发生更多联系。但即便如此,由于铜塔使用了贵重的材料,后一种情况并未使铜塔本身的宗教功能和象征意义受到折损。......
2025-09-30
总体布局姑射山真武庙位于山顶,坐北朝南,随山脊走势,沿轴线排布。真武庙整组建筑建在砖、石基础上,整组建筑沿轴线逐级升高。真武殿后的院落西侧、东侧对称地各有一组偏院,现已倾圮。建筑形制图6-25姑射山铜殿须弥座台基图6-26当代复原重建的姑射山铜殿1999年当地新造了一座铜殿置于原址,其形象并不足为凭。与台基对应,姑射山铜殿应当是一座八边形平面的铜殿。......
2025-09-30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5-09-30
首先在青龙山山脊上用块石包砌出一个大台基,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基础。图6-21八角亭及其内部近年新铸造的小铜殿图6-22青龙山真武庙八角亭原台基如果是一座占据整个八角亭基址的八角形铜殿,按边长3.2米来看,这座铜殿的规模相当大,用铜量巨大。综上,推测青龙山真武庙的铜殿,可能也是一座佛道帐大小、神龛性质的小铜殿。......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