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至宋,冶金业规模明显增大,坑冶发展繁荣,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都有提高。宋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后,从总体来说也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涨期。[1]在铸造大型铸件方面,五代至宋时期对铸造技术应用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著名的作品除了铁塔,还有沧州铁狮子、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铜佛像等。上述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砖、石高层建筑技术方面的进展,为此时期铁塔的建设风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9-30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是“四夷酋长”为武则天颂德的纪功柱性质的构筑物,并不是铁塔,但归入铁塔讨论。它建于洛阳皇城正门端门外,前临洛河主桥天津桥,位于全城主轴线上,向南遥对洛阳主街定鼎门街和洛阳城正门定鼎门,是洛阳都城和皇城的重要地标(图8-20)。
正如傅熹年先生所指出的,这种在城市中轴线竖立纪念柱的做法,在中国城市史上是个创举。隋唐时和西方交流频繁,天枢又是“四夷酋长”请建,因此它立于通衢的布局,不排除受到东罗马影响之可能。[10]
一般来说,铁塔只有达到一定高度,不被寺庙的院墙阻挡,并且在城内或城墙外不远处,才能与城市产生视觉上的联系,成为城市景观。符合这些条件的铁塔只有镇江甘露寺铁塔、聊城隆兴寺铁塔和济宁崇觉寺铁塔。
甘露寺铁塔位于北固山上,是长江边的著名景观。《北固山志》的“北固山图”中,从东南西北四面都突出表达了甘露寺铁塔,可见其在当地景观中的重要地位(图8-21)。
图8-21 “北固山图”中的镇江甘露寺铁塔
清道光十六年《北固山志》
图8-22 “济宁城图”中的济宁崇觉寺铁塔
康熙《济宁州志》
图8-23 “东昌府城图”中的聊城兴隆寺铁塔(https://www.chuimin.cn)
嘉庆《东昌府志》
济宁崇觉寺铁塔在整个济宁城中,被认为是“高插云霄,居学宫巽方,实文笔峰也”[11](图8-22)。王梓在《铁塔寺增修铁塔记》中也提到:
“云济素称雄郡,名川古堞,烟树环合,乃铁塔岿然高出于千樯万瓦间,远望之益奇,实兹土巨观也。”[12]
上述评价在其他铁塔所在城市方志中极少见到。这首先与济宁铁塔的高度有关——济宁铁塔通高22.53米,是现存最高的铁塔。而更重要的是,崇觉寺位于济宁城东南方,地处巽位,不仅是济宁城的重要标志性景观,而且被认为发挥着兴文运的作用。
聊城隆兴寺铁塔是聊城著名景致之“铁塔烟霏”[13],康熙《聊城县志》“艺文志”中录有许东望的《铁塔烟霏》:
图8-24 济宁崇觉寺民国时期布局
根据寺僧回忆绘制
“步出城东到上方,稜层古塔老风霜。三齐自昔多名胜,七级于今□莽苍。绝顶摩云迴去应,暮阴倚树□鸣螗。争看惨淡烟光□,□气分明出海洋。”[14]
从志图(图8-23)中也可见,铁塔位于河边,元代以后是运河上可见的重要城市景观。
相关文章
五代至宋,冶金业规模明显增大,坑冶发展繁荣,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都有提高。宋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后,从总体来说也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涨期。[1]在铸造大型铸件方面,五代至宋时期对铸造技术应用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著名的作品除了铁塔,还有沧州铁狮子、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铜佛像等。上述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砖、石高层建筑技术方面的进展,为此时期铁塔的建设风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9-30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5-09-30
欧美铁框架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所有“西洋楼式”建筑不同,故宫灵沼轩颇有新意地使用了铁框架与砖石墙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是之前中国金属建筑所习用的,而且,铁框架建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是近100年间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对铁框架建筑的来龙去脉稍加梳理,以便完整理解灵沼轩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人们开始主动探寻将铸铁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技术。......
2025-09-30
铜殿发展至此,已经在技术上、象征意义上完全成熟。一方面,昆明铜殿的构架成熟,各个构件也几乎全可以视为将木构建筑的木构件、瓦件同等替换为铜铸。其仿木形式、材料选择反映出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思想都标志着铜殿的技术成熟和发展高峰。平阳地区密集出现的四座铜殿就表现出将“金殿”符号化的趋势。本节对平阳地区这四座已不存的铜殿及其所在真武庙的深入调查和考证,首次确认了历史上这四座铜殿的存在。......
2025-09-30
本章从武则天时的天枢谈起,认为天枢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而且甫一出现,就显示出了技术上的高起点——它的高度未被后世的金属塔超越。上一章揭示了铜、金在道教中的意义,本章则讨论了佛教对金、铜的崇尚,初步揭示了铜塔、金塔的象征意义和理论根源。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汉式金属屋面还是藏式金顶,它们常常又是出于形制需要、建筑等级、象征意义而使用的。......
2025-09-30
由秦汉至南北朝,铜建筑构件的使用记录日渐丰富,大多是铜柱的使用,如《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但如果要建造一座全铜的建筑,则还需要解决梁架、门窗槅扇、覆瓦等围护构件的问题。[29] 这里的“黄铜为墙”,应当指的就是用黄色的青铜来造围护性的墙。因此,铜殿的出现此时已经具备了立柱、围墙等基本结构技术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梁架、屋顶的技术问题仍未能解决。......
2025-09-30
[52]《句容金石记》录有明焦竑《勅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观音菩萨铜殿碑》、明黄汝亨《勅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碑》,题于万历乙卯冬。[53]前引《寄园寄所寄》提到万历三十三年八月,宝华铜殿仍在南京旱西门外监厂内。综合考虑上述史料,宝华铜殿应造于万历三十二至三十三年,于万历三十四年四月正式安放宝华山隆昌寺。宝华铜殿现已不存,具体毁坏时间不详。......
2025-09-30
常见的醮炉有砖或琉璃的,也称作焚帛炉。铁醮炉不会是明代才发明的,但从现存实例来看,铁塔形的铁醮炉从明代开始出现。单从焚化的功能来说,醮炉并不一定要做成这种高达四五米高耸形状。明代中晚期以各种铁塔、铜塔、铜殿为表现的金属建筑文化的流行,可能对塔形铁醮炉在此时大量产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兴平文庙的两座铁醮炉铸于明崇祯三年,原先并不位于文庙。明代以及清代的铁醮炉多位于陕西、晋南,工匠也来自这一带。......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