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宝慈爱、节俭与谦逊,离不开道德经

三宝慈爱、节俭与谦逊,离不开道德经

【摘要】: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c,二曰俭d,三曰不敢为天下先e。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我有“三宝”,掌握并保持它们:一叫慈爱,二叫节俭,三叫不敢为天下先。天下的人都说我所讲的“道”太大了,有点虚无缥缈,似乎不大对头。我有“三宝”,请你们把握住而且保持下去。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治理国家,下至做一族之长,都离不开这三宝。现在舍弃了慈爱之心,而去好勇斗狠,侵略他人。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a。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b,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c,二曰俭d,三曰不敢为天下先e。慈,故能勇f;俭,故能广g;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h

今舍慈且勇i,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j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a似不肖:似乎不像什么东西。b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如果像什么东西的话,它早就渺小不成为“道”了。c慈:慈爱。d俭:节俭。e为天下先:走在天下人的前面。f慈,故能勇:因为慈爱,所以勇敢。g俭,故能广:节俭才能宽广。h器长:万物之长。i舍慈且勇:舍弃慈爱而求勇敢。j以:用,指使用慈爱。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我说的“道”大,它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的广大,所以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什么具体的东西,它早就不是“道”,而是别的事物了。

我有“三宝”,掌握并保持它们:一叫慈爱,二叫节俭,三叫不敢为天下先。保持慈爱,就能勇敢;保持节俭,就能富裕;不敢为天下人先,就能行走于天地之间。

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勇敢,舍弃节俭而欲富贵,舍弃退让而想争先,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慈爱,用它去征战就能获胜,用它去防守就能巩固。上天想救助谁,就用慈爱去保护谁。

持而保之(https://www.chuimin.cn)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天下的人都说我所讲的“道”太大了,有点虚无缥缈,似乎不大对头。“夫唯大,故似不肖。”就是因为这个“道”实在太大了,大到没有边际,摸不着,看不见,所以才不像那么回事。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好在这个“道”什么都不像,如果这个“道”像一个东西,让人容易理解,一说就明白,那它就一点儿也不伟大了。假使这个“道”可以讲明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那它早就没有了,也就不是“道”了。总之,这个“道”究竟是什么,大家既然听不明白,我也讲不清楚。那就继续往下听好了。

老子接着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宝”,请你们把握住而且保持下去。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治理国家,下至做一族之长,都离不开这三宝。

“一曰慈”,不管做什么事情,永远都要怀有一颗慈爱之心,而且要推己及人,处处仁慈。“二曰俭”,这是指物质上的节俭,也指精神的消耗。言行也要节俭,不要说那么多废话,也不要做那么多不着调的事,以免徒然浪费精神。“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要在天下人之前争先,不要老想着出风头,做事情恰到好处就可以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原则已经讲了,应该如何去运用去创造,如何去做事,就在于个人的智慧了。

“慈,故能勇”,具备了慈爱之心,才能大智大勇。有了爱天下人的心,才有牺牲自我的勇气。“俭,故能广”,因为节俭,所以发挥起来更为广大。比如,一个人什么事都做得很琐细,那么精力有限,就不能做到广博了。“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因为不为天下先,就能统领全局,使得万事万物符合自然之道,生命悠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现在舍弃了慈爱之心,而去好勇斗狠,侵略他人。舍弃了节俭,欲望越来越多。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只顾自己,不管别人。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国。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有了慈爱之心,用它来打仗就会取胜,用它来防守就会稳定国家。上天如果想救谁的话,一定会让他有慈爱之心。“天心仁爱”,万物依靠天地而生生不息,一个人真正有了慈爱心充沛于体内时,上天自然会佑护你。

对这一章的理解就到此为止。但是,也有谚语说,“慈不将兵,义不掌财”,仁慈的人不可以带兵,慷慨的人不能掌握财政。一般学军事的人,很少提到“慈”,更少提到慈可以打仗。老子为什么说“夫慈,以战则胜”呢?这就要深入到较高层次的哲学境界了,《孙子兵法》中提到“仁”,认为假如没有仁爱之心,没有爱天下人之心,不能为大将。至少在这个意义上,统领全军,如果没有仁慈之心,不能爱惜士兵,那是无法打好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