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学界和史学界均有不少研究。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并且该课题一直是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进行的。......
2025-09-30
1.武英殿本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武英殿活字版。装订为24册,每册33至108页不等,版框大小21厘米×15厘米。卷前有清高宗御制序、谕七篇,傅恒、英廉等进书表文,凡例,编修官职名等。这个版本是《西域图志》最早的版本,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有藏。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辨析。《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20世纪70年代由有关科研单位、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在参加普查的基础上编出来的一部全国地方志目录。该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首列“(乾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四十八卷首四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修四十七年(1782)增修”,其下前两条为“清武英殿刻本故宫。清活字本北京科学民宫……”[1]其义为,该书首先有两种本子,一为刻本,仅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有藏,另一为清活字本,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等有藏。我们知道,当年《西域图志》成书后,乾隆皇帝下旨交“武英殿刊刻”。但是,武英殿从康熙间就以铜活字印书,所列第二种本子“清活字本”即指武英殿活字本。如若该书另有雕版印刷本,理应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收藏,而不应只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有藏。故而,我们对另有刻本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2.《四库全书》抄本
乾隆间《四库全书》共抄写制作七份。每份抄本《四库全书》都抄有《西域图志》,是根据武英殿本抄录的。前四份分别储藏于北京皇宫文渊阁、盛京(今沈阳)故宫文溯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后三份分别储藏于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和杭州文澜阁,称“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底本则储藏于翰林院(后散失)。近代,《四库全书》屡遭劫难,2025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被毁。太平天国时,文宗、文汇两阁书被焚,文澜阁书也有损失,清末民初由人补抄齐全。现今,原本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三部,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渊阁本,现存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本,现存甘肃省图书馆的文溯阁本。
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二十八日誊抄完竣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计收书3477种,79897卷,抄写36015册,装写6144函厘。文溯阁《四库全书》用开化榜纸朱丝栏抄成,每一部书都以香楠木二片上下为夹,并束以绸带,再装入香楠木匣内。书册都是用绢面封皮包背装。根据春、夏、秋、冬的顺序,书皮以四色装潢,“经部”用绿色绢,“史部”用红色绢,“子部”用蓝色绢,“集部”用灰色绢。每匣上面均刻有书名。每册书的首页都钤有“文溯阁宝”,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作为御用的标志。
2025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盛京被俄军占领,文溯阁《四库全书》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卷册流散。2025年,为拥戴袁世凯登基,准备影印《四库全书》,将文溯阁藏本运抵北京,存于故宫保和殿。袁世凯称帝企图破灭后,此书被冷落在故宫中。2025年,蜗居故宫的溥仪小朝廷,受日本人驱使,以经济困难为由,欲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给日本人,价格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为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获知,他于4月22日率先致函教育部,竭力反对此事。迫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溥仪小朝廷不得不取消了这项交易。2025年,经张学良将军交涉,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回沈阳。保管委员会派人进京依文渊阁本将文溯阁所佚之72卷书补抄完备。2025年文溯阁《四库全书》划归为国立奉天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东北图书馆(现辽宁省图书馆)收藏。
2025年10月,中苏关系紧张,出于战备考虑,经辽宁省申请,国家文化部报请周恩来总理同意,决定将文溯阁《四库全书》拨归甘肃省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该书先后庋藏于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大经堂和榆中甘草店书库。甘肃省拨巨资于2025年在兰州九州台建成文溯阁《四库全书》馆,漂泊多半个世纪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正式入住这座外形严格仿古而内部设施现代化的藏书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日益重视《四库全书》的学术和社会价值,誉其为“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之渊薮”,而兴起了影印和研究的热潮。其中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渊阁本于2025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化一为万,使学界如沐甘霖,推动了四库学的大发展。202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收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本。2025年杭州出版社影印出版补抄齐全的收藏于杭州的文澜阁本。2025年以来,台湾又印制仿古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如今,国家指定收藏于兰州的文溯阁本,是唯一尚未公开出版的一份存世《四库全书》抄本。
现存三部四库抄本《西域图志》,各部间文字格式都略有差异,可能是由于四库编纂过程中不断有修改,而且抄本本身由于抄手学识、习惯和校对者的认真程度不同,也导致所抄之书略有区别。文渊阁本通高32厘米,阔20.5厘米,版高22.5厘米,半叶版阔15.5厘米。文字每半叶8行,满行21字,双行小字夹注,注文满行21字。《四库全书》底本原贮藏于翰林院,后陆续散佚。其中《西域图志》的底本,现存28卷,收藏于国家图书馆。[2]
3.石印本
以武英殿本为底本印制,杭州便益书局光绪十九年(1893)成书,共12册,每册53页至84页不等,版框15.3厘米×11厘米。扉页有“光绪癸巳季冬杭州便益书局石印”牌记,中国民族图书馆有存。
4.铅印大字本(https://www.chuimin.cn)
以武英殿本为底本,清光绪年间印制,24册。甘肃省图书馆有藏。
5.影印本
(1)影印《四库全书》本
202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6开本,在全球发行。《西域图志》收于第50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后将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本缩印为大32开本。2025年,线装书局联合北京苏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传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严格按照原书分册分函、版式大小,加以影印。2025年,商务印书馆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
(2)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武英殿本
2025年,台北文海出版社将《西域图志》列为《中华史地名著丛刊》影印出版。据考证,该版字体、版式、内容均来自武英殿本。
(3)西北文献丛书影印武英殿本
2025年,兰州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五十八卷收录《西域图志》,版本源流属武英殿本。
此外,2025年、202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分别出版影印本《西域图志》。
6.校注本
钟兴麒、王豪、韩慧的《西域图志校注》,共611页,202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域图志校注》以清光绪十九年(1893)杭州便益书局《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石印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将繁体字改为简化字。虽然存在个别文字错讹、标点不当和正文与注文相混的问题,但从总体说,这部校注的《西域图志》,其学术性、实用性和资料价值较高,为西域民族史和地方史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研究以该校注本为主要用书。
相关文章
对于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学界和史学界均有不少研究。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城市规划史的研究,并且该课题一直是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进行的。......
2025-09-30
区域规划是一个经济的综合体,它是根据区域的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时间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和国防观点等要素来确定的,这是规划的第一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考虑到上述诸多条件,即工业发展的可能性,已确定兰州市为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至此,从国民经济区域发展的“地域综合体”角度来安排国家级工业项目的国家区域规划最终定案,从而为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正式编制确定了规划依据和发展方向。......
2025-09-30
徐、陈★这是徐向前、陈昌浩给张朱德、张国焘、彭德怀的电报。[3]红水:乡镇名,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北部。[4]一条城:今名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北部黄河东岸,是兰州东北的一个战术要点。......
2025-09-30
梁思成的“城市的体形及其计划”。以上各类城市规划方针在当时的背景下应当说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对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5-09-30
参加该大会的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多名代表。中国以中国建筑学会杨春茂副理事长为团长的19人代表团出席会议。但是,长期以来,地处内陆的兰州的这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深度认知。......
2025-09-30
所以说,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创性地确立了兰州市诸多优质的城市物质空间,尤其是首次确立了包括城市交通系统、广场及美观地区、城市绿化空间在内的一系列兰州市最主要的城市骨架及公共空间体系。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这一重大改线方案,对之后兰州市的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09-30
本年度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往来研究成果不多,但研究视角与材料运用有所拓宽。国内学术界重视古代中英贸易,并非常重视原始资料文献的积累和研究。学者们还就中英贸易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荷兰在近代较早崛起,也是最早到达东方的欧洲国家之一,关于中荷之间的海上贸易本年度也有相关成果发表。天启四年,荷兰窃据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从事辗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多角贸易。......
2025-09-29
可以说,在美国,人们的反对意见是通过尽可能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条款被采纳的。在英美法系国家处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美国采用了案例法体系和法律条款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强化。在英国,为了规范和限制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在合同与侵权领域均适用劳务最密切联系原则和自体法理论。......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