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安至宝鸡公路修建及文史资料

西安至宝鸡公路修建及文史资料

【摘要】:要修建全天候公路,必须到80公里以外才能有沙石料场,运费昂贵,难以解决。不久,我离开西安向西去另一个古城——咸阳,它距离西安32公里,在那里继续搞水泥稳定土筑路试验。一进入他的办公室,他拿出总司令蒋介石的电报给我看,并说:“这是一条从西安到宝鸡的紧急军事运输线,要求在17天内全线通车。也就是说17天内必需完成320公里的筑路任务。”

早在1937年我就对自己说,学成之日,就是我报效祖国之时。然而,当我回到祖国后,我感到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修公路是非常困难的事。我对此感到茫然了,在中国何处能发挥我的专长呢?我很想用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去修筑中国的四车道公路,很快我发现这种想法与实际相差甚远。在中国,重要的是必须能吃苦,即只修土路。当时,南京政府公路总局对不使用混凝土和柏油去修筑全天候公路路面很有兴趣,于是我提出可以采用“稳定土”,他们赞同。很快,我就成了这个局西安工程指挥部的初级工程师。

我到达西安后,立即到工程指挥部向刘如松总工程师报到。他安排我负责建筑从西安到兰州的公路。这段干线的第一段完全没有沙石料,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黄土。干旱季节,驾车行驶在这种地区的蜿蜒便道上,黄土飞扬,人们必须戴上风镜以保护眼睛。雨季,黄土成了泥浆,车辆寸步难行。要修建全天候公路,必须到80公里以外才能有沙石料场,运费昂贵,难以解决。我建议采用我的研究成果——水泥稳定土。刘总工程师同意先做一小段试验路,却遭到指挥部法国顾问工程师反对。最后在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怀疑目光下,我用水泥稳定土完成了试验路段的施工。刘总工程师支持我继续搞下去。不久,我离开西安向西去另一个古城——咸阳,它距离西安32公里,在那里继续搞水泥稳定土筑路试验。这里的水十分宝贵,因为缺水,当地人除了吃喝以外几乎没水可用。我们试验用水要从几公里以外用马车拖着50加仑空汽油桶装运来。有了水、水泥、石碾子等我们开始作试验,并开始了水泥稳定土的路面施工。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一段16公里长的试验性路面。然而没有想到当地的马车大多是铁轮子的,水泥稳定土路面只能供汽车轮胎行驶,马车的角轮必然会把路面轧碎,这并非水泥稳定土路面的失败。

1937年9月3日,工程指挥部的刘总工程师通知立即离开工地急速赶回西安,说有要事通知。我只好去了。一进入他的办公室,他拿出总司令蒋介石电报给我看,并说:“这是一条从西安到宝鸡的紧急军事运输线,要求在17天内全线通车。也就是说17天内必需完成320公里的筑路任务。”刘反复提醒我蒋总司令的命令不允许你开玩笑。他给了我50名工程技术人员,6部无线电发报机,一部俄式旧卡车和一份蒋介石命令的副本。指示我可以向沿线各县政府征派劳动力。

我立即进行部署。全线分3段,每段派一名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并分别选定了指挥部。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出发,一面勘察现有的马帮小道,一面沿线找各县的县长要劳力。(www.chuimin.cn)

当我来到第一个县政府见到县长时,说明上级决定筑路,需要劳力。这位忠于蒋介石的县长十分痛快地为我提供了2000名劳动力。到了第二县城,我发现我们运气就不那么好了。这位县长向我诉苦说收成不好,县里很缺劳动力,他也无法去征调等等。我亮出了王牌,说明征用的劳动力一律按日每人发给运方土钱。这个贪官听说有钱马上就改了口气,很快答应三天之内为我搞到3000名劳力。我一眼看穿了他想中饱私囊,决定把工钱直接发给每一个民工,他一听脸色又变了。我对他说,这是蒋总司令给的命令,不许违抗,他不敢不听了。

我们在这条公路沿线的11个县,历时4天,共征集到22000多名劳力,公路修筑工程顺利全面开工。工程共用了14天,全线提前完工。第15天,蒋价石派出的由500辆重载卡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过了这条新修的公路。我和我的同事们都知道,赶修这条线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由西安通向重庆的一条古道,是为国民党撤退而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