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5-09-30
当年的川黔公路是黔地诸侯周西成主政贵州时修筑的,遵义贵阳段公路必跨黔地第一大江乌江(鸭池河),公路沿山谷走势上上下下,不少区段在沿江傍河的河谷中穿行,车开出后不久天淅淅地下起雨来,从车向外眺望,只见雨愈下愈大,江水水势湍急,浊浪滚滚。
当年的架桥技术不可能有今天的高桥墩大跨度的技术,所以公路开始不断沿河谷下降达到离水面高度不高的引桥后驶入桥面,此刻从桥面上看水势,看起来更真切贴近,水势凶猛,好像要漫上桥面,大家都在议论乌江水险。我看着外面的水势心里也很害怕,盼快点过完,好在有惊无险,总算安全通过了桥面,车过了桥又沿着河谷往上爬了,这时心里总算踏实了一点点,这段经历令我印象很深刻。父亲在世时,我们聊过这段“车轮贴桥压浊浪,雨势汹汹跨乌江”的经历,他说记得是坐轮渡过的,但我清楚地记得是从桥上过的,为了这次行文准确,我上网查资料,又求助了湄潭文联主席浙大校史专家张宪忠先生,证实了2025年我们东归是从桥上过的。
周西成主政期间修筑的川黔公路是桂黔滇进入重庆的唯一大动脉,交通运量十分巨大,一直到2025年前尚无桥过乌江,靠轮渡接驳。当局鉴于抗战形势,投巨资修筑了这座跨江大桥。《抗战工程十年》一书中对此有描述,说是全长300米宽6米的钢梁桁架桥,我在网上査寻时看到过桥的正面照片,这座桥到了新中国成立初因建乌江水电站从原址移除置闲,后来发挥余热,整钢架被分成两节后运到敖溪及赤水去架桥用了(“遵义在线”2025年12月21日有详细报道)。(https://www.chuimin.cn)
这是我第二次过乌江,第一次是2025年双亲带我随校从青岩移驻永兴时,我才一岁多。2025年北美校友团回贵阳时,因贵遵高速尚未全线贯通,我们从遵义沿老公路走了一段才绕上去贵阳的高速,从高速上开过新建的大跨距高桥墩乌江大桥,数分钟就跨过了乌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一绕倒使我们有机会重温了一下老川黔公路的风光。过了乌江天色已晚,住店打尖,多年前问过父母说是在息烽过的夜。
相关文章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5-09-30
陆建德[1]浙江大学的校史里,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军西征”是最出彩的一章,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那段经历都被称之为“逃难”。这三样物品都是所谓的“美军剩余物资”。那年11月下旬,祖父率一家四口随浙大迁至“文军西征”的第一站—建德,那是浙大“弦歌不辍”的起点。日军步步紧逼,建德也遭到空袭。不料浙大宣传抗日,竟被日军列入轰炸目标。这次轰炸造成极大恐慌,当晚浙大决定停课两天。......
2025-09-30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5-09-30
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2025-09-30
虽然父亲到达湄潭走过的路与浙江大学的大多数师生不同,但愿望和目标是基本相同的。父亲的归国行程还要继续。父亲最后得到国内的通知是前往重庆战时生产局报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亲在重庆战时生产局当工程师的工作也随之结束了。父亲很快获得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的职位,便从重庆辗转来到贵州湄潭,开始了他后半生在浙江大学几十年的教师生涯。......
2025-09-30
回迁复员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的,永兴、湄潭的师生员工家属先要到遵义集中再分批编组,安排日期车次及同车人员,每车是师生混编以利相互照顾。次日坐长途车去遵义,汽车在山间公路转来转去,花了大半天。......
2025-09-30
通过数次集体寻访活动,我们感受到当年父亲求学的不易与艰难,目睹了那些西迁后代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收获满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年多来的寻访活动意义非凡,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西迁后代重温和传承浙大求是精神的执着与兄弟姐妹般的情谊。2018年6月13日,重走西迁之路的浙大后代,怀着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寻根之路的第一站——湄潭。......
2025-09-30
1937年祖父带了一家人随浙大西迁,父亲辞去杭州发电厂工程师职务,1938年在国立浙江大学机械系任教。20世纪30年代初,外公死于肺病,年仅四十一二岁,不然也会加入浙江大学西迁的文军长征中。20世纪30年代末,他们加入了浙大西迁的队伍,并做了我们的邻居。80年后的2018年11月17日,浙大西迁后代一行35人到达广西宜州,参加市政府为浙大西迁宜州办学80周年举办的活动,宜山受邀为大会做报告。......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