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5-09-30
回迁复员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的,永兴、湄潭的师生员工家属先要到遵义集中再分批编组,安排日期车次及同车人员,每车是师生混编以利相互照顾。永兴到湄潭五十余里,有公路但无长途客车,父亲事先雇了三顶滑竿,父亲和三岁大弟坐一顶,母亲带一岁小弟坐一顶,七岁的我和五岁的妹妹坐一顶,滑竿是个竹躺椅,两侧穿上长竹竿,抬着行进,六个轿夫走了大半天才到湄潭,随身只带洗漱及换洗衣物。我也有任务,背一个书包,里面放小弟弟的尿片,到湄潭后住进旅店。这是我第二次来湄潭了,五岁那年父亲参加他学长卢庆俊婚礼,曾雇人用背篓背我到湄潭同去吃喜酒,因是首次见到西式婚庆,印象十分深刻,这次坐上了滑竿,但却对湄潭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
次日坐长途车去遵义,汽车在山间公路转来转去,花了大半天。2025年我们北美校友团访湄时,警车为我们的车开道,也走了两三个小时,前两年杭瑞高速通车后只要半小时。我们全家到遵义后借住在同乡兼远房亲戚李启民先生家中好几天,补贴他们一些花销,他是浙大教务组职员,是李寿恒教授的亲侄,又是我外祖母的表弟,也真难为了李先生夫妇,我们一家六口,尤其是我,七岁男孩特别淘气,一刻不消停,借住数天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https://www.chuimin.cn)
出发前一天同车乘友聚会相互认一认,我们这车同车的学生大概是永兴农学院的为多,有的可能还认得我。次日,全家早早来到车库,但见数辆车一字排开,车子是那种六轮卡车改的,外形就是在校史文献上看到的照片那样,车厢两侧挡板内各加置一长木板凳权当座位,车顶加上一个像竹编夹油布的席子弯成弓形的防雨篷。车是木炭车,驾驶舱副驾驶座的后边外面放上一个直径半米、高一米半的水煤气炉,边上还备上几竹篓子木炭,三四辆车一组结伴走,每车大人加小孩约20人,大家上车后挥别遵义,往南沿川黔公路向贵阳进发。
相关文章
2007年6月在首访浙大西迁终站永兴、湄潭后,我即萌生要重访西迁各站及1946年东归复员杭州之路。6月即去江西泰和,么弟志平来昌接我后先去吉安,后转大巴去泰和。2008年6月在杭州见到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先生,经他指点,方知此屋是临清书屋,是萧氏族人子弟的私学,是竺校长当年的办公室。中午一时许回到泰和车站,中餐在店主推荐下,吃了当地名产乌骨鸡,从现杀到炖成汤,半小时多,其味真的鲜美,餐后三时哥俩去了赣州。......
2025-09-30
1937年夏开始全面抗战,我们全家十口人跟随父亲执教的浙大,一段段向西南迁徙,一路上颠沛流离,终于在1940年到达遵义,1941年又转至湄潭、永兴,终于到了大后方,不再听到警报声、敌机轰炸声,我们的生活逐渐趋于安定,小孩子又可以正常上学了,湄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有身处世外桃源般的感觉,这就有了童年的第二段美好回忆,这平静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格外珍惜且记忆深刻。湄潭之美是自然独特的。......
2025-09-30
陆建德[1]浙江大学的校史里,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军西征”是最出彩的一章,但是对于亲历者来说,那段经历都被称之为“逃难”。这三样物品都是所谓的“美军剩余物资”。那年11月下旬,祖父率一家四口随浙大迁至“文军西征”的第一站—建德,那是浙大“弦歌不辍”的起点。日军步步紧逼,建德也遭到空袭。不料浙大宣传抗日,竟被日军列入轰炸目标。这次轰炸造成极大恐慌,当晚浙大决定停课两天。......
2025-09-30
我们参观了浙大西迁陈列馆,重温了浙大西迁的过程,特别是在湄潭时期,我小时候常跟父亲到农学院,跟着去捕虫采标本,现在只能在陈列馆里看照片了。原农学院病虫大厦牛郎背现状在文庙前留影和敬东在纪念碑前留影在石碑上找到父亲的名字和敬东找父辈名字找到同事二伯杨曦的名字在李万琼老师家和李万琼老师合影参观完浙大西迁陈列馆之后,我们到浙大广场拍照,找石碑上的父辈名字。......
2025-09-30
竺校长及工学院和各系的领导均十分重视实验教育及实验室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感性知识。本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亦援例于该日公开展览,以资庆祝。计工学院实验室、工场都十余部份,均于是日同时开放展览。工学院实验室奠基纪念碑王国松与陈晓光在遵义洗马滩机工实验室前1943年6月6日,工学院实验室也全部开放,盛况不减前一年。事后,学校发动浙大同学会进行募捐,使一部分实验室较快得到了修复。......
2025-09-30
虽然父亲到达湄潭走过的路与浙江大学的大多数师生不同,但愿望和目标是基本相同的。父亲的归国行程还要继续。父亲最后得到国内的通知是前往重庆战时生产局报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亲在重庆战时生产局当工程师的工作也随之结束了。父亲很快获得了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的职位,便从重庆辗转来到贵州湄潭,开始了他后半生在浙江大学几十年的教师生涯。......
2025-09-30
通过数次集体寻访活动,我们感受到当年父亲求学的不易与艰难,目睹了那些西迁后代一辈子都不能忘怀的抗战时期浙大西迁的历史和人文情怀,收获满满。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年多来的寻访活动意义非凡,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西迁后代重温和传承浙大求是精神的执着与兄弟姐妹般的情谊。2018年6月13日,重走西迁之路的浙大后代,怀着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踏上了寻根之路的第一站——湄潭。......
2025-09-30
1937年祖父带了一家人随浙大西迁,父亲辞去杭州发电厂工程师职务,1938年在国立浙江大学机械系任教。20世纪30年代初,外公死于肺病,年仅四十一二岁,不然也会加入浙江大学西迁的文军长征中。20世纪30年代末,他们加入了浙大西迁的队伍,并做了我们的邻居。80年后的2018年11月17日,浙大西迁后代一行35人到达广西宜州,参加市政府为浙大西迁宜州办学80周年举办的活动,宜山受邀为大会做报告。......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