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程序是指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过程中,事故处理机关及人员必须遵循的工作流程行为准则。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除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车辆的或者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以外,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
2025-09-29
交通管理部门在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记录在案。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听证。这里所指的较大数额,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按省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人民政府规定或其授权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交通部直属的交通管理机构按5000元以上执行。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7日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会通知书》,告知当事人组织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会主持人名单及是否申请其回避和可以委托代理人的权利。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会公开举行。听证会由主持人、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证人、书记员参加。听证会主持人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定的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应人员担任。委托代理人出席听证会的,应当提交当事人的委托书。
听证会按以下程序进行:
1.听证会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宣布案由和听证会纪律,宣布和核对听证参加人员;
2.案件调查人员介绍案件的违法事实和调查过程,宣读或者出示案件的证据,说明拟作出的行政处罚的内容及依据;(https://www.chuimin.cn)
3.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依据及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和申辩;
4.听证会主持人就案件的有关问题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询问;
5.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做最后陈述;
6.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阅读、修改《交通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笔录》,并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席听证会或者中途擅自退出听证会的,视为当事人放弃要求听证的权利。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会结束后将听证情况和处理意见制作成《交通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报告书》。
相关文章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程序是指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过程中,事故处理机关及人员必须遵循的工作流程行为准则。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除未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车辆的或者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以外,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1)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
2025-09-29
表7-2 中间变量及地址(续)2.主程序OB1主程序OB1如图7-11所示。图7-11 OB1程序图7-11 OB1程序(续)图7-11 OB1程序(续)3.功能程序FC20功能程序FC20的建立如图7-12所示,在SIMATIC管理器中的“块”处单击鼠标右键,依次选择“插入新对象”→“功能”即可。图7-13 FC20程序4.功能程序FC30按照FC20建立的方法,建立FC30功能程序,如图7-14所示。......
2025-09-29
主承销商还应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申请文件进行核查。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具体转股期限应由发行人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存续期及公司财务情况确定。条款应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不得损害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2025-09-29
同时,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制定具体规定时,要充分考量对农民生态权益所造成的影响,争取将农民的生态利益放在优先位置。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法律措施和制度用以防止农民生态权遭受损害和事后救济。例如,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用于公民的生态权益遭受侵害时的救济。如此,生态权及其保护均于法有据,农民的生态权益便能因此而得到有效保护。......
2025-09-29
法庭辩论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法庭调查的证据和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发言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未被法庭认定的事实,审判人员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在法庭辩论中,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法庭可以决定停止辩论,恢复法庭调查,查清后再继续辩论,如当庭难以查清,且对案件的裁判有重大影响的,可以延期审理。......
2025-09-29
签订保险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成立要件之一是合格的主体资格。保险合同是一种有偿合同,投保人取得对保险标的的经济保障的代价就是定期、足额缴纳保费。被保险人的财产、身体、寿命等是保险事故发生的主体,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是利益受损的人,因此,被保险人也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当特定风险事故发生导致保险标的受损或者保险期间届满时,被保险人有权要求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2025-09-29
而且,剥夺自然人的国籍无疑应履行一定的手续和程序,在这一问题上,新加坡的国籍法可以说规定得最为细致。根据新加坡宪法和1985年公民法,在剥夺一个人的新加坡国籍前,应发给该人一份书面通知,告知他/她为何要剥夺其国籍及他或她有权把该案提交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应对剥夺国籍的理由及关系人和政府两方提出的理由和证据予以调查。政府最后根据有关事实和情况对应否剥夺该人国籍作出裁决。......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