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所谓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影响其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涉及其发展规律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是回避不开的,是由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因此,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是由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功能两个方面组成,它们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说明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本质联系得很紧密,学徒制本身反映了本质。......
2023-10-03
一、背景与沿革
现代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正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同志所讲,职业教育与经济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为一的关系。我国职业教育最早是实业教育,是为发展实业而办的教育,是实业家办的教育,最早的职业教育家多是实业家。如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实业家陈嘉庚先生,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还在集美创办了航海学校、水产学校、商科学校、农林学校等各种职业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再如在民族轻工业方面贡献卓著的企业张謇,他从1902年创办国内第一所民办通州师范学校开始,20年间共创办学校30所,其中各类职业学校达17所。我国职业教育的前辈黄炎培一生倡导职业教育,并亲自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他也是团结和依靠了一大批著名的实业家。
(二)发达国家私营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
世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往往也离不开私营企业的直接参与。世界工厂德国的“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就是以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它是指学生一周有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2/3的时间在企业实训,即办学以企业为主,教学以实践为主。在这一体制中,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投入的主体也是决策的主体。在经济强国日本,职业教育是以大企业内部培训为特色的,许多著名企业都设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或研修所。如丰田公司有两个研修中心、两个技能训练中心、一所三年制的技工学校(设14个专业)、一所工业大学并附研究生院,下属100多个小企业也通过自设的工业高中来培养一线员工。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虽然在职业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为49%,企业为43%,但是在国家培训委员会中,企业所占的席位和拥有的权力却是占主导地位的,保证了在职业教育中行业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重点——企业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行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这几个国家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德职业教育项目合作的背景是80年代初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给中央报告提出的,几十个项目都有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参与。90年代初,中加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企业相关岗位人员为开发主体。2002年启动的中澳职业教育重庆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了校企结合,因为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决策部门国家培训署是以企业界为主体的。
二、要落实民营企业的职业教育主要权益者地位
(一)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企业是职业院校的最大的顾客,是职业教育的参与伙伴,也是办学中重要的权益者。因此,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很多优秀的院校本来就是著名企业培植的,由此,职业教育被进一步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学校以外教育资源的最大提供者也是企业,职业教育特色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企业需求驱动、企业价值导向和企业介入。企业参与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共识,同时也纳入职业教育的法规和重要政策文件。
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然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规、政策一直未能落到实处。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我看来要抓住两大关键,一是要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内在要求的角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二是要赋予企业在职业教育管理决策中的参与权,维护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有的权益,使我们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权益者。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提升,从配角变为主角,在职业教育中也将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配角变为主角。这个舞台就是建设工业化、现代化强国中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大舞台,就是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也是现代学习化企业建设的大舞台。
(二)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但增加了我国经济的总量,而且促进了就业,也明显拉动了职业教育的需求。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个服务”,即:“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同时在发展路子上继续强调企业参与。《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与高等学校联合举办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型企业应依托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工培训和后备职工培养。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并积极为职业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在《决定》精神指导下,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以改革为动力”,企业参与力度明显加大。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召开四次中高职的产教结合经验交流会和工学结合座谈会,总结了近些年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经验与做法,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几种成功模式
一是企业独立办学,如东软集团、托普公司等创办的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既为本企业服务,同时也为客户和社会服务;二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如新疆职业技术学院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牛公司的合作办学、浙江诸暨轻工技校与当地八家大中型企业成立的“企业冠名班”等等;三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如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与国外企业合办的实习基地,不少企业还在师资和实训设备方面给予学校援助;四是民办企业的行业协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如温州鞋革协会、服装商会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的“中国鞋都技术学院”和“温州服装学院”;五是民办企业与学校、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如长春川王福集团与当地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扶贫办合作,采取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成功进行了库区移民职业教育项目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这些合作不仅为知名大中型企业提供了高素质员工,更减少了广大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这些企业参与办职业教育,不仅扩大了职业教育的资源、开拓了职业教育的市场,而且跟踪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的劳动组织并吸收了企业的先进文化和竞争机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相关性、有效性和灵活性,直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这些合作不仅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解决城乡居民就业问题,特别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这些合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四条经验:
1.产教结合要建立学校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发展依靠教育的紧密关系,做到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互动、互惠和双赢。
2.要根据需要,建立行业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建立有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校董事会,建立有生产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3.要在实习设备、实习场地和专业师资等相关办学资源方面,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享。
4.要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应用方面,通过双方签订协议、订单来实现。
三、建立民营企业与职业教育界伙伴关系
我国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体制尚未形成。民营企业与职业教育界的对话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我们的企业界朋友、教育界人士和政府部门齐心协力,深入合作,共同开创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为建立民营企业与职业教育界伙伴关系,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发展对话机制,沟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
就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中央、省、市等不同层面开展民营企业家与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院校及研究部门的对话。建立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机制,使双方得到更多的相互理解。双方对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教育界更加全面、动态的掌握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使企业界更加全面的掌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及院校所需要的企业支持。
(二)建立建全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经济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
在相互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作为长期的战略合作,职业教育界与民营企业界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如职业教育委员会、联合办学委员会、合作办学董事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合作中应有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多元办学体制,建立长效双赢的制度保障,以保证经济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校企合作的平台
为民营企业界和职业教育界的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法律基础促进民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要为民企与职业院校的合作牵线搭桥,要创造一个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以往的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为主的基础上,有些已不能适用市场经济和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特别是在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因此,必须在研究新问题、探索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新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的法律保障。
[1] 本文是作者2005年10月在“中国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论坛”上的演讲稿,论坛由中国财政部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
有关职教改革前沿的探索的文章
我认为,所谓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影响其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涉及其发展规律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是回避不开的,是由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因此,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是由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功能两个方面组成,它们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说明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本质联系得很紧密,学徒制本身反映了本质。......
2023-10-03
200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一书出版。部分职业院校以《学会做事》为蓝本进行了选修课试验,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初步成效。......
2023-10-03
新形势下,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无论采取输出地培训还是输入地培训,其数量都是巨大的。教育部一直很重视职业培训工作,1996年发文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并认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今后5年的任务之一就是,调整职业教育相对单一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今年5月教育部又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2023-10-03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切实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这种状况造成农村职业学校普遍缺乏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机制僵化,封闭办学,且办学形式单一,课程和教材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且多数是专科教材的压缩版,偏难、偏全,难以有效地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作用。......
2023-10-03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项目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苏省教科所在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创业教育系列丛书》传播推广了实验成果。四川省的一些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了创业教育并在该省几个农村地区开展了创业教育试验。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普遍开展还须解放思想,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2023-10-03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建设的先驱。学习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仅为了继承发扬他的思想,同时也要以他的成功之路激励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新一代教育家加快成长。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复苏,黄炎培奋力于职业教育事业,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计。黄炎培先生的思想和行动生前曾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赞许,老先生逝世40年后,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仍然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
2023-10-03
在这一背景下,根据法国的国家承担教育的传统,职业教育就逐渐转化为国家主要承担的体制。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就业制度,特别是企业用人、就业和劳动市场政策,也是决定职业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3-10-03
通过较为系统了解韩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对比,感到有不少启发。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借鉴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再次,韩国职业教育研究具有较高水平,开展两国合作十分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韩国职业教育研究,仅从国家级科研机构看,至少具有两个特点。韩国职业院校教育由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部管理,在部内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归口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司管理。......
2023-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