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体现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化的气象信息为基础而生产提供的气象服务及其衍生品。从现代西方经济学角度来说,气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气象资源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的社会科学。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从经济学基本原理来探讨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气象服务问题时,必须从私人商品和公共产品两个角度来对气......
2025-09-30
关于全社会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将朝着专业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那么,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是否可以在数量和结构上均给与满足?为此,我们分别对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关系和以私人为供给主体的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保证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有效供给方式或方式组合。
(一)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分析
纵观各国气象服务产品的历史变革过程,我们发现,社会早期阶段的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公共品的两个典型特点: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是由于气象服务产品的公共属性,最初各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均由国家政府部门生产提供。各国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取部分税收财政收入,补偿国家公共气象部门和地方气象部门的生产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然而,气象服务产品的政府供给模式同样避免不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失衡:
其一,当今社会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层次和结构已大大超越以往政府所能提供的产品范围(吴向阳2007)。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各主体包括公众、企业和各级政府自身日渐认识到气象在其生活、生产及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普通公众更为关心健康、环境等因素,要求公众气象产品能包含此类信息,同时还提高了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如对天气预报精确度)的要求。而各行业的企业正逐渐将气象服务产品作为其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中间投入要素,以降低企业总体生产成本或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由于不同行业生产过程相异,气象服务产品与其他投入要素的结合方式不同,其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和专业化。面对多元化的需求结构,政府提供的结构单一、质量平平的气象服务产品显然无法回应。
其二,政府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不可能满足社会日益膨胀的多样化需求(吴向阳2007)。财政收入是政府公共产品提供能力的决定因素。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财政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在弥补政府工资等费用之后,真正用于气象服务产品开发、质量改进的资金投入必然只有很少一部分。并且,若要满足企业多样化、专业化的定制需求,政府需对公共气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这一过程必将投入高技术仪器设备、专业科技人才等要素,极大地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近20年来西方国家形成气象服务的商业化趋势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政府财政收入的有限性,而我国也从1985开始在保证无偿性气气象服务产品供应的前提下,对部分气象服务产品实施有偿性收费,用于弥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对气象部门投入的不足。
其三,政府垄断经营方式及寻租行为造成气象服务产品提供的低效率。在政府垄断经营模式下,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造成政府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低劣。同时,由于政府缺少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假设条件下,政府的寻租行为[3]滋生,这使得社会可利用资源减少。因此,气象服务产品的政府提供往往伴随着低效率。
上述分析表明,如果单一由政府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则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失衡状态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具体表现在政府供给结构单一、质量低劣,“过度供给”与“供给不足”并存,无法满足社会多样性、专业性的气象服务产品需求。
(二)私人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分析
当气象服务产品具有私人商品属性时,便可以由私人气象部门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提供。此时,与其他任何商品市场的供求变动一样,市场化运作下的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可以实现平衡。(https://www.chuimin.cn)
1.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如图2-8所示,S表示市场上全体气象部门对某一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即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数量。它是气象服务产品价格的递增函数,表示当气象服务产品价格上升时,气象部门愿意提供更多的气象服务产品。D表示市场上全体气象服务产品消费者对该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即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它是气象服务产品价格的递减函数,表示当气象服务产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气象服务产品的数量。供给曲线S和需求曲线D的交点E即为该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均衡点,此时对应的价格P0为市场均衡价格,产量Q0为均衡产量。
图2-8 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
2.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图2-8讨论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平衡时,我们假设价格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变,如收入、其他产品的价格、技术等。而图2-9则说明了价格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变动对市场供求均衡状态的影响。
图2-9 气象服务产品供求平衡的变化
当新的技术发明使得气象服务产品的提供成本下降时,气象部门的供给曲线S向右移至S1,若市场需求仍为D,则新的均衡点为E1,新的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市场的需求曲线D将向右移至D1,若市场的供给S不变,新的均衡点为E2,新的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当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则新的均衡点有可能为E3,新的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政府为供给主体还是市场为供给主体,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供给的数量、范围和种类。从长期看,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是相对、动态平衡的,短期内由于供求背后影响因素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气象服务产品的供求失衡,气象供给无法满足气象需求。在以政府为供给主体时,由于内在固有的缺陷,供求失衡始终存在;在以市场为供给主体时,市场固有的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发挥作用,使得气象服务产品趋向供求平衡。
相关文章
气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体现天气过程和气候变化的气象信息为基础而生产提供的气象服务及其衍生品。从现代西方经济学角度来说,气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气象资源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行为选择的社会科学。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从经济学基本原理来探讨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气象服务问题时,必须从私人商品和公共产品两个角度来对气......
2025-09-30
据统计,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等问题日渐突出,气象行业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焦点。1976年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暴雨,造成140人丧生,使美国社会树立起“包括经济和人文科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应该越来越多地介入政府气象工作”的意识,并逐渐取得共识。......
2025-09-30
1994年9月,WMO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气象水文服务经济效益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鼓励国家气象部门与私人气象机构合作,出发点就是让气象服务在整体上利益最大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气象经济学的重要现实意义。初步探讨了气象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薛根元等则提出,气象经济学是对气象信息与知识的产品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运用过程中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2025-09-30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模式与英法模式更为靠近。由于没有私人部门进入气象服务领域,气象市场是由国家垄断提供,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市场是低效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缺乏特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鉴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和气象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建议采用类似于英、法两国为代表的以公益性产品服务为基础兼营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模式,作为我国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的模式选择。......
2025-09-30
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几代气象人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25-09-30
根据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调查,国家级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主要由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6家中国气象局直属业务部门提供,目前共计308种。......
2025-09-30
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气象服务,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该特征属性来源于基本气象服务作为公共产品的不可分性,也即基本气象服务不能分割为细小部分,只能作为一个整体由社会成员共享。......
2025-09-30
如前所述,由于气象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息息相关,气象及气候对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面广、影响度高,气象行业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气象对经济影响问题及气象经济就摆在社会各界面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被社会各界重视,有学者据此提出“气象经济”广义的观点,即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以及由于气候变化而引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改变与影响。气象经济概念的提出,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