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通史-盐产大增,巴蜀盐业的变化

四川通史-盐产大增,巴蜀盐业的变化

【摘要】:秦至蜀汉,巴蜀盐业的最大变化是,出现并普及了盐井。仅宣帝时期便在临邛、蒲江新开盐井20所。江阳(今泸州)的富义、富世盐井,盐产量极高,商旅辐辏,百姓因其富饶,因名“富义”。秦李冰时,“纵广三十丈”,称之为“盐井诸陂池”;入西汉后井口大幅度缩小,不再称盐井为“池”。汶山郡则主要以咸土、咸石煎盐,亦基本满足了当地百姓和牲口之需。

古代巴蜀以井盐闻名。秦汉时期是巴蜀井盐大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产品除自供本区外,还大量输出到周边广大地区,实为巴蜀外贸大宗。

秦至蜀汉,巴蜀盐业的最大变化是,出现并普及了盐井。巴蜀地区的盐官始设于秦。秦建成都城时,便在城中置有盐官。西汉时期,又在南安、临邛、蒲江增设盐官。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时期巴郡临江县(今忠县一带)、犍为郡南广等亦设有盐官。

据《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巴蜀地区的盐井,创凿于李冰任蜀守期间。李冰曾“穿广都盐井诸陂池”,“平南安盐溉”。前者系新开凿盐井,后者系治理自然盐泉周围的环境,平掉乱河滩,疏通江道。但在秦统治期间,盐井尚未普及,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广都县(今双流地)。西汉时期,盐井大幅度增加。至西汉晚期,巴蜀已有10余个县产盐。仅宣帝时期便在临邛、蒲江新开盐井20所。除井盐外,在南安,仍利用盐泉煮盐。

西汉成、哀间,在全国实行盐铁官营的背景下,成都人罗裒经商于成都、京师之间,获取暴利,买通京师权贵和地方官吏等,以“千余万”为本钱,“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24],成为西汉晚期全国罕见的大商人和大实业家。这也说明当时西蜀井盐曾运销全国各地。

迄东汉三国时期,内地井盐大发展,达到“家有盐铜之利”。

《华阳国志》卷1《巴志》说:

临江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

朐忍县,西二百九十里……木盐井。

汉发县,有盐井。

南充国县,有盐井。

《华阳国志》卷3《蜀志》:

孝宣帝地节三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广都县,有盐井、渔田之饶,大豪冯氏有鱼池、盐井。县凡有小井十数所及渔田之饶。

什邡县,有盐井。

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

南安县,汉有盐井。

牛鞞县,相阳明盐井。

江阳县,有富义盐井。

汉安县,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沃。

新乐县,有盐井。

《华阳国志》卷10下:

张寿,字伯僖,涪人也。少给县丞杨放为佐,放为梁贼所得。寿求之,积六年,始知其生存,乃卖家盐井,得三十万,市马五疋,往赎放。

一口盐井值30万,相当于成都附近最好的良田150亩(亩价2000钱)的价值。

诸葛忠武书》卷9:鱼复县盐井以西,石迹平旷,盻望四远,积细石为垒,方可数百步。垒西郭又聚石,为八行,相去二丈许,谓之八阵图。

图8-17 盐井画像砖

秦汉时期,巴蜀豪门,往往有私人盐井。江阳(今泸州)的富义、富世盐井,盐产量极高,商旅辐辏,百姓因其富饶,因名“富义”。郪县(今三台南)盐井名“富国”,可想其利。汉安县(今内江)则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汉发为今酉阳,建安六年(201)从涪陵分治。此外,西充国(今阆中西)、巫县、临邛等县皆有盐井。

秦至蜀汉,巴蜀盐井,是我国的第一批盐井,在全国井盐史上具有开先河的意义。当时巴蜀各地井盐的共同特征是:大口浅井。开井前须经勘探考察(巫师看“风水”)。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险性。开一口盐井,往往需要5~7人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劳动才能成功。普通人家,甚至一般小地主、小商人承担不起开井费用。即使开井成功后,一般人家也难以应付各种名目的敲诈。故当时盐井的开凿和经营主要为有一定官场背景的豪族大姓所控制。

当时盐井井身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有束腰式、立桶式、坑洼式等。由秦至蜀汉,盐井井口由大到小,有一逐步发展过程。秦李冰时,“纵广三十丈”,称之为“盐井诸陂池”;入西汉后井口大幅度缩小,不再称盐井为“池”。据画像砖资料,到东汉时期,井口只能容1~2个直径约40厘米的汲卤桶出入,井口直径约在60~130厘米之间。到蜀汉时,又在广都县开凿“小井”成功。

除井盐外,越嶲郡的定笮及汶山郡等边地亦大量产盐。定笮有著名的盐池,当地民族把盐水浇在柴薪上,然后焚烧,边烧边浇盐水,最后在炭灰中取盐,行销于周围民族之中。汶山郡则主要以咸土、咸石煎盐,亦基本满足了当地百姓和牲口之需。

西蜀是全世界最早利用天然气煮盐的地区。《华阳国志·蜀志》说:临邛县有火井,“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斛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该地至迟从东汉至蜀汉一直用天然气煮盐,晋张华《博物志》卷2说: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盆盖井上煮盐得盐,入于家火即灭。迄今不复燃也。《诸葛忠武书》卷9说: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盛则赫炽,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孔明一窥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即灭,其年蜀并于魏。诸葛亮对火井甚为重视,亲往查看,利用其煮盐等,对当时开发利用天然气起了很好的作用。其他地区,从画像砖的灶眼等资料看,主要是利用木柴煮盐。

图8-18 涪陵小田溪出土秦治巴蜀时期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