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分布上,氐人主要占据平坝、河谷、浅山地带,夷人主要活动在高寒山区,羌人主要占据草原。广汉羌,又称白马羌,主要分布在绵阳地区北部及甘肃相邻地区的草原地带及山上。蜀郡徼外羌,分布在两汉蜀郡西部边关以外地区,主要集中在今雅安地区西部及甘孜州,其中部分又称青衣羌。越嶲羌,又称旄牛羌,主要活动在汉代越嶲地区,与当地旄牛夷杂处。[17]罗开玉:《秦汉三国湔氐道、湔县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2023-09-30
分封制是一种按宗法血缘关系进行等级分配的制度。秦在商鞅变法时废分封(保留食邑性的分封,封君只食邑而不临地治民),但对新占领的民族地区例外,往往让其首领继续统治一段时间,以便过渡。秦入蜀之初,曾让率军伐蜀的司马错兼任蜀郡第一任郡守。当巴蜀完全平定后,秦政府鉴于巴蜀的不同情况,在巴地置郡,在蜀地分封。扬雄《蜀都赋》曰:“王基既夷,蜀侯尚丛。”秦先后分封蜀侯三人。
司马错当了两三年蜀郡守后,又回咸阳。据朝廷旨意,他离蜀前物色了蜀王的一个儿子“通”(又称繇通、通国),由朝廷封为蜀侯。《秦本纪》说在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公子通封于蜀。《华阳国志·蜀志》说:周赧王元年,秦惠王文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第一任蜀侯为公子通[4]。秦同时在蜀大量驻军,并大量移民,以控制蜀地。蜀侯通显然不满这种处境。《水经·叶榆水注》说: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可见蜀王族在亡国后,仍然控制着自己的部落和大量军队。他们与秦派来的蜀相陈壮发生了冲突。这时,活动在今荥经、汉源、雅安一带的丹、犁部落来投奔蜀侯。蜀侯实力陡增,与陈壮矛盾更加尖锐。《华阳国志·蜀志》说:(周赧王)六年(前309),陈壮反,杀蜀侯通国,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
近年在四川青川县秦墓中发现一块木牍,上面书写着主要针对巴蜀地区,在秦国原《田律》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为田律》,其曰:
图1-1 青川秦牍摹本
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日,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取譬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顷,一千(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埒,正疆畔,及芟阡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除浍。十月为桥,修坡堤,利津隘。鲜草,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5]。
田律中的“二年”,按《历代长术辑要》推算,为秦武王二年(前309),这年十一月为己酉朔。戊与茂通,丞相戊即丞相甘茂。时间上,《田律》与《华阳国志·蜀志》吻合。秦制,郡府可制定地方法律[6]。甘茂入蜀时,蜀相已叛,修律权由甘茂暂代。《为田律》的发现,确证甘茂曾入蜀地。陈壮杀了蜀侯,背叛朝廷,大举造反,试图割据。秦王廷派即将任相的甘茂率重兵,很快平息叛乱,押陈壮回咸阳,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将其诛杀。
公元前308年,秦王廷又封蜀王(或蜀侯通)另一名叫“恽”的儿子为蜀侯。这时,秦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蜀的控制,先后在成都平原修建了成都、郫、临邛三城,并继续往这里移民。秦政府监视着蜀侯(此间当有蜀相,佚名)的一举一动。后来秦政府果真得知蜀侯恽要造反的消息,派大将司马错入蜀杀恽[7]。《蜀王本纪》说:秦王诛蜀侯恽,后迎葬咸阳。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故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8]。为什么秦王诛蜀侯恽后,欲把其尸迎葬咸阳呢?
《华阳国志·蜀志》说:
赧王十四年(前301),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孝文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文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十七年(前298),闻恽无罪冤死,使使迎丧,入葬之郭内。初则炎旱,三月,后又霖雨;七月,车溺不得行。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
常璩等蜀儒认为这是一件冤假错案。这段记载也有矛盾,如把昭王误为孝文王(该事发生在昭王六年),把蜀侯写成秦人等,迎丧时旱灾、水灾的描写,更属神话。常璩的记载,也含有许多真实的成分。蜀侯虽为蜀人,祭山川后也应献馈于王,这合乎旧礼制,是臣属的表示。
第三任蜀侯公子绾。《华阳国志·蜀志》曰:“赧王十五年(前300、秦昭王七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三十年(前285、秦昭王二十二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第三任蜀侯在位时间最长,也仅15年。结局是在无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因“疑”被杀。经过30余年的过渡,在蜀土具备了设郡县的条件。为避免变生肘腋,铲除蜀土兵连祸结之根,取消蜀侯这个傀儡的时机业已成熟。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在地理分布上,氐人主要占据平坝、河谷、浅山地带,夷人主要活动在高寒山区,羌人主要占据草原。广汉羌,又称白马羌,主要分布在绵阳地区北部及甘肃相邻地区的草原地带及山上。蜀郡徼外羌,分布在两汉蜀郡西部边关以外地区,主要集中在今雅安地区西部及甘孜州,其中部分又称青衣羌。越嶲羌,又称旄牛羌,主要活动在汉代越嶲地区,与当地旄牛夷杂处。[17]罗开玉:《秦汉三国湔氐道、湔县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2023-09-30
东汉建立后,刘秀等鉴于西汉末年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加强中央集权。新设立的属国,级别为准郡级,与原属郡脱离行政关系,直属州刺史和朝廷领导。为加强最高集权,刘秀还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三公权力,扩大尚书台,将尚书台变成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此前朝廷贵戚阴氏的宾客,在广汉多次犯法,无人敢管。蜀中吏风迅速好转,行贿受贿之风大敛。成都城内,由于楼宇密集,为防火灾,旧制禁止百姓在夜间作业,但仍不时发生火灾。......
2023-09-30
刘备病逝前,蜀汉与东吴已经讲和。刘备死时,诸葛亮担心东吴趁火打劫,一方面让赵云担任镇东将军,驻军巴地,以备不时之需,一方面采纳尚书邓芝建议,主动派使者前往东吴重修友好关系。邓芝即上表孙权,声明此番前来也是为东吴着想。两国的外交关系逐步正常化[38]。东吴派使来蜀,同时尊称东吴与蜀汉两帝。这些都是曹魏辖地,所谓“交分”,不过只是一种仪式而已,是蜀汉、东吴互相承认二帝并存,否认、排斥第三帝(魏)的思想反映。......
2023-09-30
跟随刘焉入蜀的州帐下司马赵韪,在这关键时刻,联合以王商为代表的土著豪族势力,控制了益州局面。他们认为刘璋温仁而易控制,上表朝廷,要求刘璋接替父职。以朝廷的名义直接任命赵韪,目的是欲把赵韪的地位提高到接近州牧,给他兵权以削弱州牧势力,挑起他与刘璋间的矛盾。赵韪则另有图谋。“东州士”猛攻江州,赵韪为部将所杀,动乱遂平。最近发现的《建安四年正月中旬故监北江塴太守守史郭择、赵氾碑》也充分反映了刘璋的暗弱。......
2023-09-30
湔氐道的辖境包括今都江堰市城区在内,这是汉代至明代文献的一致记载。湔氐道辖地内以土著氐人为主,其境内多见带“湔”的地名,如“湔水”、“湔江”。李冰置湔氐道,西汉、东汉沿袭不变。后二者皆不限本县外县,不限籍贯、身份,往往立碑以褒奖之。李冰置湔氐道的同时,还专门在都江堰渠首设置了白沙邮。白沙邮由湔氐道管辖,位置在今都江堰城西8里,白沙河汇入岷江口岸上,即当时的鱼嘴上面。......
2023-09-30
李冰守蜀期间,曾多次对这一水路进行维修。可见“二江”首先是用于运输。李冰“穿”二江、“穿”石犀溪,建“七星桥”,皆有效地沟通了“二江”水陆交通,遂使成都西南成为成都交通枢纽,百货集散,物资云集,商业繁荣,人口增加,促进这一地区工商业高度发达。竹筏、木筏主要是用来运送自身物体,此外也可以运送少量货物。筏行至此,偶一不慎,撞击崖岸,危不可测。都江堰从根本上控制了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其免于洪灾或......
2023-09-30
故由秦入汉,在西蜀逐渐发展起一批全国著名的冶铁实业家。其中,巴郡宕渠道、越嶲郡台登、会无是东汉时期新开发的基地,反映出东汉蜀汉时期冶铁业朝边地发展的趋势。故赵国冶铁实业家卓氏在未入蜀前,早知蜀地临邛的铁矿。整个秦汉时期,蜀郡内地的冶铁业在西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主要基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蜀郡私营冶铁业的竞争。至东汉时期,蜀郡私营冶铁业复兴,产品再次行销边疆民族之中。......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盐业的最大变化是,出现并普及了盐井。仅宣帝时期便在临邛、蒲江新开盐井20所。江阳(今泸州)的富义、富世盐井,盐产量极高,商旅辐辏,百姓因其富饶,因名“富义”。秦李冰时,“纵广三十丈”,称之为“盐井诸陂池”;入西汉后井口大幅度缩小,不再称盐井为“池”。汶山郡则主要以咸土、咸石煎盐,亦基本满足了当地百姓和牲口之需。......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