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5-09-30
建筑学中的基础设施研究形成了一套术语体系,一方面从相邻的城市社会学吸收概念,另一方面也从环境、地理、景观、工程等学科领域借鉴工具与方法,这些术语包括两类,一类尝试定义一种新空间类型,如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塞内特的“竞夺空间”(Contested Space)、德赛都(Michel de Certeau)与马克·奥吉(Marc Auge)的“非场所”等(Non-place),另一类术语尝试定义上述空间类型的功能与行为,如连通、可达、流动等。例如,弗兰普顿所提出的“巨型地形”(Megaform)概念是继班纳姆(Reyner Banham)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之后,第一次对当代的建成环境现象进行普遍描述的工具,是对巨型建筑与巨型景观结合所构成的新空间类型的归纳。弗兰普顿发现地形已经取代结构,成为当代大体量的空间干预的重要领域[10]。曼努埃尔·德索拉-莫拉莱斯(Manuel de Solà-Morales)与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的莱拉购物中心是巨型地形的典型代表,这个建筑占据了数个街区,并融入街道环境,形成了自身的地形面貌(图2-3)。根据弗兰普顿的描述,巨型地形的特征是混合功能、连续地表与水平延展,这些概念正好归纳了前者的功能与行为,并与已经沿用一段时间的巨型结构概念相区别。
图2-3 德索拉-莫拉雷斯与莫内欧的莱拉购物中心是巨型地形的代表(https://www.chuimin.cn)
当代的基础设施研究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术语系统,它应当既包括经典现代建筑历史中的环境、技术与空间现象,也包含那些地域性的现代建筑研究中的独特案例,并且应当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之余夯实学科内的知识。这些术语必须围绕现代性讨论中的公共价值与效能标准,借此基础设施研究才能够获取建筑学学科层面的正当性。
从广泛的建成环境学科借鉴概念是基础设施研究建立其话语体系的一个捷径,学界对于建成环境史的关注相对滞后,但是从建筑学研究逐渐转向更广泛的建成环境研究已经是一个全球趋势,这些研究关注整个人类居住地表的重塑活动,包括它的各种建成物对象与系统以及其影响波及的地形、气候、生态与媒介环境。由于基础设施涉及广泛的建成环境领域,必须对其所关注的关键术语进行适当的知识考古,以厘清不同概念之间的承继、演变与交叉关系。下文将以基础设施研究中常用的“地形”“边界”“全景”与“触媒”等空间类型为例,讨论它的研究范畴变迁以及其对建筑学科的贡献。上述几种空间类型也表达了基础设施在城市环境中的多样表现及其形成动因。
相关文章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5-09-30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2025-09-30
城市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当代区划法的持续反思上的。新城市主义的“形式导则”虽然以批判区划法的刻板单一为前提,但是依然尊重以私人物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新城市主义的“精明增长”规范即是一种改良发展了的区划法。从19世纪末期发端的城市美化运动,到当代的新城市主义者,一代代的城市学者一直在探索抗拒无限蔓延的美式城乡网格的策略,以创造更具场所性与环境质量的城市空间。......
2025-09-30
新城市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商业符号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话语。在新城市主义成为一种极其多产的形式生产工具的同时,需要反思它的本土化与适应性问题,即新城市主义思想如何能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适度的空间体量管控和形式管理,对既有僵化规范的突破,街道活动的激发,公私领域的灵活渗透等几乎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共识,这些原则都是新城市主义的具体运用。......
2025-09-30
仅当新城市主义描绘了一种可以普遍化的社区形式,并仅当它所描绘的理论具有被验证或实践的可能时,它的方法论意义与对本土实践的参照意义才是有效的。那么新城市主义的规范性在何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呢?当代中国的城市设计实践是消解还是强化了新城市主义的指导意义?城市设计脱胎于现代主义思潮,是功能主义的延伸。而城市主义的概念明显来自于新城市主义对经典欧洲大陆城市主义的回访,是一系列反思现代主义的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2025-09-30
在城市学与建筑学的讨论中,基础设施是以分配公共资源、协调公共关系、改善公共环境为目的的服务性设施的统称。近年来,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也经常被称为“基础设施”,但与市政基础设施相比,后者往往是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基础设施需要被分解、转译并在互动中逐渐显示其面目。......
2025-09-30
佩里给出了邻里单位所需遵守的6大规则,并绘制了一系列图解以说明邻里单位的典型形态。许多对邻里单位的反思都认为它是一种中产阶级社区环境的营造手段,是一种设计工具而非社会真实组织形式的反映。一些规划史学者对邻里单位逐步成为住宅开发商的生产工具的过程颇多感慨。......
2025-09-30
新城市主义是完整地表现了功能、规范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城市研究与实践方法。比如,新城市主义者希望重拾一种普遍的城市范式,他们认为欧洲的传统小城镇与美国郊区化之前的城市更具有宜居性与普适性,这种城市范式在历史中已经被反复验证。城市主义是一个欧美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学术范畴,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则为广义城市主义蒙上了一层北美文化色彩。......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