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晋释钟仪抵楚,晋楚修好

晋释钟仪抵楚,晋楚修好

【摘要】: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钟仪在晋景公前直呼子重、子反之名,是对晋景公的尊敬。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召见并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致谢。晋景公采纳了范文子的意见,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代晋国求和。……十二月,楚共王派公子辰到晋国,回报钟仪的使命,请求恢复友好关系,缔结和约。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

十二月,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成公九年》

注 释

①军府:军用储藏库,用以囚禁战俘。

②钟仪:楚国郧县县尹,鲁成公七年(前584)为郑国所俘虏,郑国将其献给晋国

③南冠:春秋时楚人之冠。后泛指南人之冠。絷:拘囚,拘捕。

④税:通“脱”,解除刑具,释放出来。

⑤泠人:亦作伶人,乐官。

⑥师保:古时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奉:事奉。

⑦婴齐:令尹子重。侧:司马子反。

⑧土风:本乡本土的乐调,此指南音。

⑨抑:发语词,无义。无私:晋景公问楚君,钟仪答以楚君为太子时之事,表明楚君自幼而贤,以此表示其称赞楚军不是出于阿谀之私。

⑩名其二卿:依当时礼,在君主前,他臣纵然是自己的父亲,皆直呼其名。钟仪在晋景公前直呼子重、子反之名,是对晋景公的尊敬。

⑪公子辰:字子商,官太宰。

译 文

晋景公视察军用府库,见到钟仪,问看管的人说:“那个戴着南方人帽子被拘禁的人是谁?”主管官吏回答说:“是郑国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召见并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致谢。晋景公问他世系职业,他回答说:“是乐官。”晋景公问:“能奏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父的官职,我岂敢从事其他工作呢?”晋景公让人给他琴,他弹奏南方的乐调。晋景公说:“你们君王为人怎么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晋景公再三问他,钟仪回答说:“君王做太子时,师保事奉他,每天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请教。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晋景公把这件事告诉了范文子,范文子说:“这个楚国俘虏,是个君子。言辞中举出先人的职官,是不背弃根本;奏乐时奏家乡的乐调,是不忘故旧;列举楚君做太子时的事,是没有私心;对二卿直呼其名,是尊崇国君。不背弃根本,是仁;不忘故旧,是守信;没有私心,是忠诚;尊崇国君,是敏达。用仁德来处理事情,用信义来固守,用忠诚来完成,用敏达来推行,哪怕再大的事情,也必定能成功。国君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两国的友好。”晋景公采纳了范文子的意见,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代晋国求和。

……

十二月,楚共王派公子辰到晋国,回报钟仪的使命,请求恢复友好关系,缔结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