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明永乐年间,还有一位叫亦失哈的宫中太监,多次受命率员开赴东北海疆,规模虽不如郑和,但亦是大型船队、一千至数千官兵。亦失哈一生的主要业绩,是作为钦差首领太监,率领庞大船队抵达黑龙江下游的恒滚河口,宣读朝廷恩命,宣布建立奴儿干都司。元代曾在松花江的大曲折处设“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海西辽东鹰坊万户府”等,此地的女真部落遂有“海西女真”之称。......
2025-09-30
应该说,就在努尔哈赤派兵登岛抓壮丁时,库页岛已在新崛起的后金政权管辖之下。后来的皇太极和顺康之世,清朝统治者与太祖皇帝一样,将岛上部落视为同种同族,认为乃大陆生女真部众移居海岛者,多加招徕。黑龙江下江与库页岛氏族也颇有主动归顺和赴京进贡者,其中就包括库页岛人。《清圣祖实录》卷一四九:“归顺奇勒尔、飞牙喀、库耶、鄂伦春四处头目进贡。赏赉如例。”[1]库耶,即库页。此前数年间清军水陆并进,收复雅克萨,扫清窜扰黑龙江左岸的哥萨克,也拔除了其在下江盘踞的据点,迫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声威大震,极大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此类投顺一般以氏族村屯为单位,而库页岛上费雅喀、库页、鄂伦春等各有聚居区域,互不统摄,是以各有各的选择,归顺新朝的事件续有发生。雍正间总理户部事务的和硕果亲王允礼,也曾在一件题本中提及“康熙五十一年库页费雅喀初来投顺”[2],当是指其他氏族的前来。那时的下江地区与库页岛隶属宁古塔将军衙门,实施较为松散的管理,但也不是完全不管,虽尚未见高官登岛抚民的记载,但可确知一般官员兵役时常越海而来,处理各项事务。库页岛氏族首领前往京师进贡,必也有宁古塔等衙门所做的大量工作,招抚,引导,乃至派人一路护送,否则也不能成行。久而久之,衙门中也就有了熟悉岛上情况的人员,时常登岛办理各项事务。
雍正十年(1732)春,三姓副都统所属骁骑校伊布格讷提出请求,表示愿意去库页岛收服尚未归顺朝廷的特门、奇图山等村屯,他说:
我从前渡海效力二十八次,原居住海岛未降服之特门、奇图山等十四屯,俱曾到达。我愿前往招降此等人等。[3]
骁骑校,乃八旗佐领之副手,正六品,协助管理户籍、田宅等。据文中透露的信息可知,伊布格讷不知犯了什么事,正处于革职留任期间,提此建议显然是想立功赎过。宁古塔将军常德显然很支持这一想法,即行飞奏朝廷。雍正帝于四月二十三日收到密奏,命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鄂尔泰主持讨论拟议,而鄂尔泰仅隔一天就奏称此事可行,曰:
查得,于特门、奇图山等屯居住者,俱系满洲,此等人等居住海岛后,相距窎远,未曾内附。今三姓骁骑校伊布格讷既呈文该将军称,伊从前曾亲自渡海效力,今情愿前往招抚此等生人,即照伊所请,前往说服可也。
在鄂尔泰等人认为,岛上的部落不管是库页,还是费雅喀,“俱系满洲”,即都属于女真的分支,而且也都是从大陆移居到海岛的。而称其为“生人”,当为生女真之义。众大臣还特别提出,伊布格讷此行若能成功收服六姓之人,即请将他的处分撤销,雍正帝当即批复。(https://www.chuimin.cn)
当年五月,伊布格讷自三姓城出发,以当地赫哲人推色尼克奇等为向导,前往该岛招抚,七月间抵达库页岛的特门、奇图山等地。据伊布格讷报告,他在抵达后——
召集绰敏姓、陶姓、苏隆古鲁姓、雅丹姓之库页人,并耨德姓、杜瓦哈姓之费雅喀等,将皇帝养育万民施恩之处一一传谕。四姓库页人达哈塔塔等人及二姓费雅喀瓦哈布努等皆欢喜,告称:愿依附圣主,每年进贡貂皮。其六姓十八村一百四十六户四百五十丁,每年进贡貂皮一百四十六张……[4]
由于记载欠详,无法得知伊布格讷此行带了多少兵丁,推想不会不带,也不会太多,参考后来乾隆年间公务登岛之例,大约二三十人。以这样一个较短的时间,他们应该是直趋文中提到的六姓十八村等地。此时生活在下江地区的赫哲、费雅喀部落已经归顺清朝,库页人属于新附部族,以故鄂尔泰特地补充说明:“库页人达哈塔塔等既与赫哲、费雅喀一样每年贡貂,于此等人,亦请照赫哲、费雅喀之例赏给财物衣服等。”表示要一视同仁。
应该注意的是,此处点名归附的岛上六姓,为“四姓库页人”与“二姓费雅喀”。伊布格讷招抚成功的主要标志,或者说库页岛上部族归附清朝的必要程序,是贡缴貂皮,每户一张,当年便如数上缴。转过年来,常德调往北路军营任靖边副将军,署任宁古塔将军杜赉奏报库页六姓“倾心归化”,军机大臣提出以姓长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雍正帝予以批准,正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清世宗实录》记载:
办理军机大臣等议复:宁古塔将军杜赉奏称“海岛特门、奇图山等处绰敏等六姓,仰慕皇仁,倾心归化,每年纳贡貂皮,请施恩赏,以示奖劝”,应如所请,照例赏给。嗣后六姓之人,交该将军处每姓各立头目一人,以为约束。每年所贡貂皮,分别解送。从之。[5]
文中所说的“海岛”自然是库页岛,而“六姓”,指的是岛上四姓库页人与二姓费雅喀氏族。至于“特门、奇图山”等地名,难以具体考定,但知雅丹氏在库页岛南部地区的西岸。这是清廷对库页岛正式实行管辖的记录,经过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员招抚,宁古塔将军呈报,军机大臣合议,最后由雍正帝御批,程序严格,载入实录。
相关文章
而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就在明永乐年间,还有一位叫亦失哈的宫中太监,多次受命率员开赴东北海疆,规模虽不如郑和,但亦是大型船队、一千至数千官兵。亦失哈一生的主要业绩,是作为钦差首领太监,率领庞大船队抵达黑龙江下游的恒滚河口,宣读朝廷恩命,宣布建立奴儿干都司。元代曾在松花江的大曲折处设“辽东海西道提刑按察司”“海西辽东鹰坊万户府”等,此地的女真部落遂有“海西女真”之称。......
2025-09-30
吉列迷、乞列迷,是明代文献中对库页岛上主要民族的称呼。他们并非朝廷在奴儿干的第一批卫官,囊哈儿也不是库页岛上的第一个明朝卫所。据学者研究,永乐八年底批准设立的兀列河卫,就在库页岛中部的奴列河畔。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明代卷,将库页岛标名“苦兀”,与永宁寺碑记所称“苦夷”相类。经此一役,明朝国势大挫,而在库页岛仍有新的建置。......
2025-09-30
大真,又作东夏、东真,或寓有东部女真之义,创立于金贞祐三年,属地最大时西北至上京,东北越过黑龙江口,西南至婆速路,东南到曷懒路与恤品路,海中的库页岛亦在版图之内。而蒙古皇太弟斡赤斤对东真肆意苛索,臣服纳贡实非该国所愿,1224年年初,蒲鲜万奴闻知成吉思汗西征受挫,立即宣布与之绝交。东真国地域辽阔,库页岛也在其管辖之内。那些个金代古城遗址,应出于东真国存续时期。......
2025-09-30
下江有一条从外兴安岭蜿蜒而下的大河,名叫恒滚河,是黑龙江下游左岸最为重要的支流,交汇处就在满泾,即明朝水陆驿站的最后一站。迫于清军的搜剿和部民的主动出击,哥萨克武装沿江往下游败退,就在恒滚河口一带与从海上来的罗刹会合一处,不得不躲在江中小岛上,但仍不愿离开。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闻讯后,派出两名得力下属,率领300名官兵,携带四门红衣大炮,前往讨伐盘踞在牛满江口岛屿的哥萨克。......
2025-09-30
如该岛南部一些家庭或个人的悲惨命运,就都与乌头草相关。乌头草,又作草乌头、北乌头,是一种活力充盈的野生草本植物,我国北方地区多可见到。在南部的科尔萨科夫哨所,契诃夫收到一个苦役犯的申请书,信中附了一首短诗,题目就叫《乌头草》。乌头草茎叶鲜亮,花朵淡雅,块根能入药,有镇痛麻醉作用,但毒性极大,几乎无解。而此处则写二人宁愿服食乌头草自尽,也不去遭受行刑之辱。......
2025-09-30
到契诃夫打算赴该岛考察时,黑龙江左岸、乌苏里江以东的庞大国土已然“易姓”,库页岛已成为沙俄的萨哈林。1893年6月,在结束库页行约三年后,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才最后定稿。曾经的我对库页岛几乎一无所知,正是读了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才引发对那块土地的牵念。......
2025-09-30
18世纪晚期,基本上统一称为萨哈林。康熙皇帝亲自规划大清全图的测绘制作,就此揭开东方大国的神秘面纱,也让欧洲知道了“萨哈林”。如果说克鲁逊什特恩最先在俄国地图上标注“萨哈林”,则已到了19世纪初。那些被称为“阿穆尔歹徒”或“哥萨克匪帮”的亡命之辈,仅从当地人口中知道那是个岛,至于他们是经过还是登临,并不详悉。黑龙江中下游有萨哈连部,即黑水部;在三姓辖区又有“萨哈连窝集”,意谓黑森林。......
2025-09-30
两个小时后,索额图等人登船过河,清军水陆并进,将尼布楚的交通完全切断,将士擐甲持械,排成作战行列。十天后,两国在尼布楚签署了正式的边界条约。[23]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划时代的边界协约,也是当时局势下所能达到的较好结果,从而保障了我东北边疆160余年的和平安定。更为严重的是,这份条约留下一个尾巴、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最东端乌第河一带的待议地区。......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