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工露头和各勘探坑、孔揭示,堆积体由块碎石夹粘土、块碎石土和粘土夹块碎石组成。初步估计观音坪、灯盏坪、葫豆坪堆积体方量为2500万~3000万m3,观音坪、灯盏坪、葫豆坪一带,由白云质灰岩、灰岩块碎石组成,内夹粘土条带及团块,风化强烈。整体结构密实,接近地表偶见架空现象。图5-1 堆积体分区示意图Q①块碎石土:以细颗粒为主,块碎石悬浮于细粒之中,块碎石成分为泥灰岩、灰岩、炭质页岩。图5-2 堆积体纵1—1剖面示意图......
2025-09-30
堆积体在构造部位上处于飞来峰与须家河砂页岩(底座)交界处。厚度大,在垂向上具一定层次。由后山(近源)灰岩块碎石夹粘土组成,寿溪河支库左岸在相似构造部位亦有类似堆积。根据调查和前人资料对其成因分析于后。
岷江上游属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加之飞来峰“推覆作用”,使前沿灰岩破碎。新构造振荡运动强烈,第四纪冰川发育,在中更新世(Q2)中期,由于地壳抬升,岷江主河道和支谷中冰川运动,产生强烈刨蚀、下切,其最大下切深度大约在现代岷江谷底。晚更新世末期(Q3),气候开始转暖,冰川退缩、消融,河道中和斜坡上遗留大量冰碛物(松散块碎石和土),同时,在河床低凹处局部地段变为静水湖泊和沼泽地,草木丛生。据粘土中孢粉分析结果,其时生长的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草本植物为主,如水龙骨科、瘤足蕨、菊科、藜科等,木本植物如松、铁杉等所占比例很小。除松科的松属质坚耐寒,在山区生长发育外,其余植物孢粉均指示当时为温湿性气候,化学风化较为强烈。静水的湖相、沼泽相沉积物中含有较多有机质,形成以细粒物质为主的粘土层,由于崩塌作用,湖周冰碛形成的块碎石亦散落于湖中,成为Q①层砾质重壤土。茂密的植物群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枯枝残留在静水湖泊的粘土层之中,与空气隔绝,如今在Q①层粘土层中尚见有众多的“碳化木”,“碳化木”经14C年龄测定为年(表5-1)。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岷江中水流作用逐渐占主导地位,静水湖泊被破坏。
表5-1 14C年龄测定成果表
(https://www.chuimin.cn)
此时堆积在斜坡之上的被冰胶结而成的各种破碎灰岩及砂页岩由于冰的融化,水夹块石、粘土、泥形成泥石流,顺斜坡而下,堆积在凹地之中,堆积物物质来源于近源基岩,粒径悬殊,大至数十米的巨漂,小至粉粒、粘粒,混杂堆积在一起。冻融泥石流的堆积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地史时期,分期形成,使堆积物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垂向上具有成层性,具典型的融冻泥石流堆积特征。在堆积过程中,伴有少量岩体崩塌堆积。形成泥石流堆积Q②、Q③、Q④、Q⑤后,堆积曾一度停顿,气候变得较为干燥,孢粉分析中发现粘土中存在小麻黄植物孢粉,此属干旱气候下特有植物,说明当时气候曾一度变得较为干燥。由于季风吹扬作用,将远处的黄土带至川西南地区,在谷坡形成一层厚4.0~6.5m之黄褐色纯粘土(Q⑥)层,直至葫豆坪与灯盏坪斜坡之上,水流作用下沉积了河床的漂卵石层,现今灯盏坪前沿斜坡上和葫豆坪尚残留少量河床漂卵石就是证明。之后岷江从堆积体上下切,以堆积体为基座,形成阶地。堆积体个别平台与岷江阶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见表5-2。
表5-2 岷江上游阶地与堆积体各平台高程对比表
岷江在下切过程中,河水位不断下降,灯盏坪前沿碎石土沿Q①层底部产生过数次次生蠕滑。形成原因是由于Q①层粉粒、粘粒含量高(21%~51%),透水性小(渗透系数K=7.5×10-8~2.0×10-5cm/s),当冻融泥石流依次堆积时,上部土体开始排水压密,使下渗水集中于该层表面,基岩面陡缓相交,在上覆土体自重作用下沿Q①层产生次生蠕滑。蠕滑的范围约0.1km2,即从灯盏坪前沿915~917m高程至现代河床,最大长度550m,上、下游分别止于汤家林沟和贾家沟,最宽处300m。蠕滑残余的块碎石土方量100万~120万m3。次生蠕滑的证据之一是在1号竖井中发现Q①层与基岩接触处为一平直滑面,由0.5~15cm厚之砾质重壤土组成,其上有一组顺倾向擦痕;另外,勘探证实,在葫豆坪前沿碎石土超覆于岷江冲积形成的古老漂卵石层上,最新的漂卵石盖于碎石土之上。从碎石土超覆于漂卵石层的距离判断,数次蠕滑累积滑落距离约200m。
相关文章
据人工露头和各勘探坑、孔揭示,堆积体由块碎石夹粘土、块碎石土和粘土夹块碎石组成。初步估计观音坪、灯盏坪、葫豆坪堆积体方量为2500万~3000万m3,观音坪、灯盏坪、葫豆坪一带,由白云质灰岩、灰岩块碎石组成,内夹粘土条带及团块,风化强烈。整体结构密实,接近地表偶见架空现象。图5-1 堆积体分区示意图Q①块碎石土:以细颗粒为主,块碎石悬浮于细粒之中,块碎石成分为泥灰岩、灰岩、炭质页岩。图5-2 堆积体纵1—1剖面示意图......
2025-09-30
飞来峰条形山脊地势较陡峻,地形坡度较大,地表分水岭罗家垭口一带山岭高程1350~1650m,相对高差600~850m,地表呈现出构造侵蚀一溶蚀中山地貌特征。表4-1 龙溪河—白沙河河间地块地层岩性特征表地质构造包括断裂、褶皱和节理裂隙等不仅对岩溶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水库向邻谷产生岩溶渗漏也起着一定控制作用。主要构造型式为碳酸盐岩建造组成的飞来峰岩体,以及滑脱面前、后缘边界的茅亭断裂、龙溪断裂。......
2025-09-30
从图3-5可见,本区和邻近地区由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组成的Y形构造图案,形成了由褶皱带或深大断裂围限的构造块体,在断块边界上发生一系列强震,以下对主要构造区的地震地质背景作简要描述。鲜水河断裂带是本区最活动的边界,中强地震频频发生,自1700年以来发生了10次7级以上地震。本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强震区。......
2025-09-30
区内地层除早古生代初期地壳上升隆起而普遍缺失外,元古界至第四系皆有分布。晋宁一澄江运动使其褶皱基底岩系普遍发生变质作用并有大遍岩浆岩入侵,形成彭灌杂岩、宝兴杂岩、和牟托花岗岩体。因本区侏罗系至下第三系间为连续沉积,可见推覆主要为喜山期。......
2025-09-30
无论从岩性组合与构造型式表现上,还是从岩溶发育特征上,都反映出该河间地块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体的含水、透水性与岩溶的发育具有密切关系,根据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概略地将该河间地块的水文地质结构分为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两大类。......
2025-09-30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前左岸葫豆坪至灯盏坪一带岸坡为一大型松散堆积体。鉴于该堆积体距大坝和引水隧洞进口段近,规模巨大,堆积体稳定性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大规模失稳后果十分严重,将可能危及大坝安全和水库正常运行。提出了对前沿部分不稳定土体的处理建议意见和堆积体稳定性监测设计,建立了堆积体稳定性长期观测系统。......
2025-09-30
2001年3月29日,本工程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挡水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6.00m,坝底宽度417.79m,坝顶长度663.77m,坝顶高程884.00m,正常蓄水位877.00m,汛期限制水位850.00m,死水位817.00m;正常蓄水位相应的库容为9.98亿m3,总库容11.12亿m3。......
2025-09-30
枢纽区地下水为多层裂隙水,煤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相对隔水层,砂岩透水。裂隙水以顺层运移为主,垂直层面方向水力联系微弱,含水总体不丰,多以滴水为主、少量线状流水。枢纽区两岸地下水位较低,在坝肩接头处的左岸ZK68孔仅为781.36m、右岸ZK61孔为791.67m,远低于正常蓄水位877m。经地下洞室开挖揭示,水文地质条件与前期勘察是一致的。区内地下水、河水、沟水水质分析表明,均属低矿化度碳酸钙镁水。......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