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就是海底突然下陷而引发的地震海啸。当力量累积、岩石弯曲程度增大到岩石无法承受时,这段被锁住的断层突然断开,出现错动,苏门答腊西南缘地块反弹回原来位置,这就造成了一场可怕的地震海啸灾难的来临。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靠近苏门答腊沿海的一条地质断层带的地质活动多么活跃,因此地震频繁发生。也就是说,小于几百米的浅水处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很小。......
2025-09-30
海啸前兆的具体分类如下:
(1)地面强烈震动
地面强烈震动是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地震波与海啸因为传播速度不同,中间会有一个时间差,这非常有利于人们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地震是海啸的“先锋队”,感觉到较强震动的时候,不要轻易靠近海边或是江河入海口。在沿海地区,如果得知附近即将发生地震,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海啸有时也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几千千米远的地方。
(2)浅海区域突然出现一道“水墙”
在海边的时候,如果看到在离海岸不远的海面,海水突然变成了白色,同时在它的前方出现一道“水墙”。这种情况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因为地球的断层出现破裂,并垂直移位数米,将巨浪海水排出海床,把海浪推出数千千米,形成“水墙”。海啸形成之后,海啸波已由远海传至近海,前浪的波速会逐渐减慢,但后浪的波速仍然很快,当两股浪潮融合在一起时,海水陡然增高,就会出现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巨浪。海啸的排浪不同于通常的涨潮,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道“水墙”。这样的排浪是海啸的专有特征,看到这样的预兆需要尽快设法逃生。
有记载的第一次引发大海啸的大地震,是发生在2025年5月22日的智利太平洋沿岸的9.6级地震。该次地震世所罕见,不仅震级第一,破裂长度第一,而且还造成了海底地壳变形范围达到700平方千米。在智利500千米长的海岸上,海啸造成的波浪最高达到25米,平均波浪高度也有8~9米。海啸以最快的速度横越太平洋,在地震之后14小时在日本登陆,并形成6~8米的大浪袭击了日本沿岸,使日本沿海受灾十分严重。
第二次的发生还让人记忆犹新,2025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近海的8.9级地震,这次地震是除智利地震以外有记载的最大的地震了。地震引起的海啸浪高达10米,横扫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和泰国沿岸。地震所引起的海啸需要半个小时才到斯里兰卡,到泰国和马来西亚西海岸则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人们只要15分钟就能走到内陆安全地区,却因当地缺乏报警系统和人们对灾难异象的无知而导致惨痛悲剧的发生。
(3)海水突然出现暴涨和暴退现象
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当海底发生地震,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会形成强大的波浪。而海底的突然下沉,海面上的水流也会相应地流向下沉的方向,出现快速的退潮。这种现象在距震中数百千米以内的沿海经常能够看到,一般发生在大地震后的10~20分钟。当海水出现这种异常现象时,一般距海啸的时间最短只有几分钟,最长可达几十分钟。由于海啸的能量释放是通过作用于水来传播的,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海啸来临前的最佳逃生时间。
海啸来袭之前,海水一般总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又重新上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地震发生时会造成海底地壳大幅度沉降或隆起,使海水大量聚集转移而形成的。(https://www.chuimin.cn)
通常情况下,出现海平面下降的现象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是波浪剖面低于静水面的部分,如果它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所以在波谷登陆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波峰才能抵达。但是,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它的形成就另有原因了。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出现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会随之抬升和下降,从而形成海啸。
2025年印尼大海啸之前的几天,在马来西亚的吉打,来自沿海村落的渔民打到的鱼是平日的10多倍,他们只是认为这种异常的现象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海水的情况也很奇怪,涨潮的时候比平时涨得高,退潮的时候也比平时退得远。海啸的最后一个预兆出现在海啸发生当天,当时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罕见鱼类纷纷被海水抛落到海滩上,海面也开始“奇怪”地翻滚。当渔民看到岸边的海浪突然后退了100米,几分钟之后几层楼高的滔天巨浪向岸边汹涌扑过来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灾难降临了。
(4)大量的鱼游至岸边
浅海出现大量深海鱼类。深海和浅海不同,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环境差别,深海鱼类更适合在深海生存,绝不会自己游到浅海,出现此种反常现象,就是一个预兆,它们很可能是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到浅海的。例如,印尼地震发生前几天,出海打渔的渔民每天打鱼的数量剧增,而且有许多平时罕见的鱼类。当地的沙滩上也出现了很多本应该生活在2000以下深海中的鱼类。所以说,深海鱼出现在近海的异常现象,就是海啸来临前的预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
(5)海面上冒出很多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响声
当你在海边游玩或嬉戏时,如果突然发现海水像“开锅”一样,海面上冒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气泡,这种现象是海啸将要出现的征兆。
(6)动物出现异常行为
动物比人类敏感,在各种灾害到来之前能够比人类更早地察觉到这种危险的存在,所以种种动物的异常行为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作为灾害来临前的先兆。比如,当众多的海鸟突然从你的头上惊恐飞过,你应该有所警觉,这很有可能是它们受到远海狂浪的惊吓所致,或许它们已提前感受到此海区的异常。曾有一次海啸来临前,大象惊恐,发出不同寻常的刺耳吼声,引起人们的注意,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逃生,从而拯救了数十位国外旅游者的生命。还有人看到几百只黑羚羊,群体狂奔上山,在山上躲过了一场海啸。
(7)发生海啸时,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即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的“隆隆”声
相关文章
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就是海底突然下陷而引发的地震海啸。当力量累积、岩石弯曲程度增大到岩石无法承受时,这段被锁住的断层突然断开,出现错动,苏门答腊西南缘地块反弹回原来位置,这就造成了一场可怕的地震海啸灾难的来临。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靠近苏门答腊沿海的一条地质断层带的地质活动多么活跃,因此地震频繁发生。也就是说,小于几百米的浅水处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很小。......
2025-09-30
人们永远忘不了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印度洋大海啸给东南亚诸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遇难及失踪人员超过29万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这次海啸虽然不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啸,但它是有史以来有记录的地震海啸所造成的最惨重的损失。印度洋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海啸缺乏防范意识。告诉民众海啸来临前的防御方法及海啸发生时如何自救。......
2025-09-30
但如果溯源至CPI的计算公式,我们知道,CPI=x100。例如,若200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1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1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CPI=1000/800x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一般来说,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55岁,以平均寿命统计,人们至少还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活。......
2025-09-29
看得坤道以静为主,震动实乖其常。除痛加修省,及申饬文武诸臣矢心慎毖,共图消弭外。臣等于玄象虽非所知,然于人事实切隐忧。稽之象占,有曰地震其民扰[3]。江南赋税最重,犹曰则壤之供,义无所逃。去岁奸人马文元造妖言以煽惑愚民。此皆就江南防未然之咎征[6],而实上关朝政之缺失。伏乞圣明留意修省,俯念军国宫府之需,无一不资于江南,必江南安而后京师安。将兆庶[7]之欢呼,为清宁之维轴。[7]兆庶:即兆民。......
2025-09-29
21世纪全球最恐怖的自然灾害是东南亚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这次海啸导致数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在人们感慨自然力量可怕的同时,科学家指出,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海啸对人类的威胁。依赖于石化燃料的现代工业,不断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原因。所以说,全球变暖肯定会导致地壳沿太平洋海岸线断裂,环太平洋会发生更强烈、更多的地震和海啸不是耸人听闻的猜测!......
2025-09-30
掌握海啸的科学知识对于减轻海啸灾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海啸灾害。而减轻海啸灾害,我们还需要关注很多问题,如哪些地方是海啸灾害多发区?了解了这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害的预防,以减轻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通常这被叫作灾害的区域划分,也被称为灾害预测。社会公众要有防灾意识和常识,社会团体和各级政府应该有应急预案,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
2025-09-30
引起海啸的原因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或岸坡)塌陷和滑坡、气象因素、核爆炸、天体坠落等。这次火山爆发摧毁了桑托林岛的文明。桑托林的一个严重威胁是火山地震。地震海啸是指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导致海啸发生。海底突然变形,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从而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西南方印度洋深海发生了历史上有地震记录以来的第二大地震海啸。......
2025-09-30
国防项目应当建立项目风险预警管理,对项目过程进行监控,采取超前和预先防范的管理方式,一旦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有发生风险的征兆立即采取措施并发出报警信号:甲、乙方都要对项目研制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在线监控,识别风险要素。一旦发现项目进展不顺,即转入所谓的“预警管理”程序,由乙方进行纠偏干预;若情况依旧,甲方要及时向机关发出警报,以便机关及时干预和决策。......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