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发生前还会有深海鱼类出现在浅海甚至海滩等异常现象,如果这些异常征兆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的话,灾难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大大减轻了。在地震发生之后22小时,海啸波才传到日本并造成巨大灾害。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一多半,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2023-08-18
21世纪全球最恐怖的自然灾害是东南亚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这次海啸导致数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在人们感慨自然力量可怕的同时,科学家指出,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海啸对人类的威胁。污染严重、全球变暖、珊瑚礁的破坏导致海岸缺乏抵御龙卷风和海啸的良性生态环境,沿岸的居民在灾害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渺小、软弱无力。
布拉德·史密斯是国际“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官员,他曾说:“许多国家的海岸线都处于危险之中,一些亚洲沿海国家不断在海边修路、圈海养鱼、开垦农田和开发旅游业,导致沿海的天然屏障不断遭到破坏。”人类过度地开发海洋,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受到严重破坏,这些天然屏障包括沿海湿地中的树林和浅海中的珊瑚礁。湿地森林和珊瑚礁的消失,不能有效地减缓风浪对陆地的破坏力,也不能减缓海浪冲向海岸的速度和力量。
依赖于石化燃料的现代工业,不断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原因。那么全球变暖有哪些危害呢?在陆地上,它可以引发气候灾害,在沿海地区它的威胁也非常明显。
第一,全球变暖导致两级冰层逐渐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不断侵蚀海岸。
第二,海洋大风暴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中,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中,如果海平面还能保持19世纪那样的高度,那么东南亚的损失将会减少很多。
理查德·克莱因是德国波茨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认为,通常情况下,自然灾害对贫穷国家的破坏会更大些。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能为自己的沿海地区建设更坚固、更高的堤坝来对抗风浪,例如荷兰,它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理查德·克莱因建议一些发展中国家除了要重视建设海岸屏障外,还要开发更好的龙卷风、海啸等海洋灾害的预警系统。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海啸来临前获得确切的警报信息,就会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岛国来说,更大的危险不是会沉没在海洋中,而是海啸卷入的海水会污染淡水水库,他们又无力购买昂贵的海水净化设备,居民没有水喝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东南亚遇灾国家来说,海啸之后重建家园遇到了重重困难。
还有一方面也许在现代科技面前还只是一个预言,但是,它却不是没有根据的预言,全球气候变暖,很可能导致地壳沿太平洋海岸线断裂。那么环太平洋会发生更多更强烈的海啸和地震!
新的计算结果表明,到2100年,就全球来看,海平面还会上升9~88厘米。对于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恐怕可能远远不只是陆地萎缩、海岛被淹没那么简单!
如果海平面没有升高,在纵向太平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受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可是,如今海平面已经升高了,力的平衡也就被打破了。最新的卫星测绘数据表明,现在太平洋的水域面积约为1.79亿平方千米,如果按海平面升高40厘米算,海水对海底地壳的压力也会增加68万亿吨!由于地壳之下的地幔是流质的,因此,海底增加的这部分压力,就会全部分摊在太平洋海岸线的地壳上。我们按太平洋板块周长为7万千米估算,太平洋海岸线承受的剪切应力为每千米10亿吨左右。
陆地水总量减少会导致对大陆板块压力的减少,如果考虑这一因素,那么这种因为海平面总的升高在太平洋海岸线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产生的剪切应力就会翻一倍,在每千米20亿吨左右!剪切应力这么大,足以对太平洋海岸线的地壳产生很大的破坏,严重的会导致地壳沿天平洋海岸线断裂。
其实,这一预言可以通过大水库蓄水时,会伴随发生中轻级地震的现象来证明。例如,印度柯伊那水库地区原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1962年水库开始蓄水,当贮水量未达到总容量的一半时,这里就频繁出现小地震。在1967年,这里发生了一次6.4级的地震,导致大坝受到损害,造成严重损失。
这一预言还有一个有力证明,那就是环太平洋地区频繁发生的地震。
依据这一理论,可以预言海平面升高产生的地壳断裂、塌陷所造成的地震,与板块挤压造成的地震不一样:板块挤压造成的地震,地震过后,导致地震的应力会被释放。在同一地区,一次地震发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不会再发生地震。而海平面升高产生的地壳断裂、塌陷造成的地震,震后导致地震的应力不会被释放,因此,在不长的时间内,还会再发生地震。印尼同一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地震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所以说,全球变暖肯定会导致地壳沿太平洋海岸线断裂,环太平洋会发生更强烈、更多的地震和海啸不是耸人听闻的猜测!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各国政府要高度重视!
有关海啸的防范与自救的文章
海啸发生前还会有深海鱼类出现在浅海甚至海滩等异常现象,如果这些异常征兆能够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的话,灾难造成的损失就可以大大减轻了。在地震发生之后22小时,海啸波才传到日本并造成巨大灾害。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一多半,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最多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2023-08-18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为上午8时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后来,据国家地震网测定,此次地震的级数为里氏8.9级。不过,这场灾难并没有完结,它还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波及的区域包括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海啸的极大关注。了解海啸征兆和自救常识,并不只是知识面的扩充,关键时刻还可以挽救生命。......
2023-08-18
她和自己的丈夫以及三个孩子来度假,海啸发生时,她只有一个信念,必须救自己的孩子,于是出现了上面描述的一幕。18岁女子靠吃野果坚持45天印度洋海啸造成的灾难是难以想象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但也有奇迹发生。有一名女子在海啸发生的45天后获救, 45天对于一个刚刚经历过灾难洗劫的地方是个怎样的概念?信仰挽救了生命泰国有这样一群人,被周围的人称为“摩根海流浪者”。......
2023-08-18
引起海啸的原因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或岸坡)塌陷和滑坡、气象因素、核爆炸、天体坠落等。这次火山爆发摧毁了桑托林岛的文明。桑托林的一个严重威胁是火山地震。地震海啸是指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导致海啸发生。海底突然变形,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从而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西南方印度洋深海发生了历史上有地震记录以来的第二大地震海啸。......
2023-08-18
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以后,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同时,各国对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反省。同时,教育部门要把防灾减灾知识组织起来,并编制成课本,列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措施。所以,建议科技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防灾减灾研究课题,加大对这方面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2023-08-18
1783年2月5日,墨西拿海峡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洪水灾害,同年4月8日,地震再次影响到人们的生活,2个多月的地震和海啸的折磨,直接死亡人数3万多。1908年12月28日凌晨5时,墨西拿海峡再次发生大地震,震级7.5级,大地震同时引发巨大海啸,巨浪高达12米,此次海啸造成8.5万人丧生,是有史以来,欧洲因地震海啸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20世纪,世界因地震海啸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2023-08-18
海啸预警计划:为了更加全面地保护美国海岸安全,美国从2005年初开始扩建原有的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这个国际协调小组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评价海啸预警系统的进展情况、协调各个国家之间的活动、改善相关的服务。该中心组成系统很复杂,包括太平洋地区的24个地震监测站、52个警报发布点和通信联络、国家与地区海啸警报系统、卫星、电缆和53个验潮站。......
2023-08-18
为了有效地防范地震海啸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从1941年开始,日本就在国家的气象厅建立了自己的海啸预警系统。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有汽笛警报等预警系统,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地通知受灾地区的民众。为应对海啸灾害,制定计划在2011年前建立导弹、海啸自动预警系统。......
2023-0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