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国际新闻简析

从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国际新闻简析

【摘要】: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消息,苏联和平外交胜利的消息,都不断地从报纸上传出来。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消息,可以日德军事同盟的新闻,作为很好的例子。更因帝国主义势力关系的变动和矛盾的尖锐化,有些国家要借重苏联的力量来维持现状,使苏联在国际的地位越发提高了。苏联的和平外交,虽然获得很大的胜利;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如果仍然存在的话,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是不会停止的。

现在不是一个世界,而是两个世界,远在1917年11月间就有1/6的世界从资本主义世界分裂出来。苏联的产生是国际关系转变的枢纽,国际最基本的矛盾,已是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的矛盾,一切资本主义的矛盾都集中在这两个体系的矛盾上。自从1929年世界经济恐慌以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更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没落,使这两个世界的矛盾越发尖锐起来。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消息,苏联和平外交胜利的消息,都不断地从报纸上传出来。

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原因,至少我们可以指出以下五点:第一,苏联首先获得社会革命的胜利,为世界革命的前途,奠下了一块巩固的基石;第二,苏联本身飞跃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革命危机日益加深;第三,苏联革命的胜利,增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帝运动的力量和勇气;第四,苏联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为帝国主义垂涎的目的物;第五,苏联是世界和平的殿堂,竖起反战反法西斯的大旗,获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同情与拥护;同时也引起帝国主义强盗们的顾忌与愤怒。上面五个原因,特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三个原因可说是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的基础的,所以帝国主义者们要联合起来,组织反苏战线,而向苏联进攻了。

帝国主义向苏联进攻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直接武装干涉时期,那时大战刚刚终止,帝国主义国家如英、美、法、日等国,援助白俄,实行共同武力干涉。1918年到1919年就是这个时期。第二从1919年起,一直到1921年止,为经济封锁时期。第三从1923年到1932年,为外交围攻时期。例如1925年罗加诺会议,就是英国领导的反苏统一战线。第四是二次武装干涉的准备时期,从希特拉夺得政权起,一直到现在为止。

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消息,可以日德军事同盟的新闻,作为很好的例子。1934年10月6日上海《申报》载有如下的消息:

中联社:法国哈瓦斯社前发表巴黎各报所传日德同盟消息,惟其电文简单,无由测知其内容。据大阪《每日新闻》巴黎特派员专电,巴黎各大报所载《日德同盟密约》内容全文如后:

日本对苏外交失败后,进行联德计划,由日要人德川公爵、前陆相荒木及今夏访问德陆海军当局之松下中将进行日德秘密同盟,8月密约成立,内容要点:一、德国承认日本在贝凯湖以东西伯利亚一带之特殊利益;二、日本承认德国在乌黑兰一带之殖民地计划;三、两国约定政治上军事上互相援助;四、该约期限为五年。……

1935年12月28日哈瓦斯柏林电传:法国《人道报》载有日德商订军事协定的消息。同年同月30日塔斯社也发出如下的消息:

塔斯社莫斯科30日电:伦敦电讯,称伦敦政界对于日德在柏林谈判缔结军事互助协定一节,仍极注意。谈判详情逐渐暴露,此番日德共有二约,一为军事密约,一为对付共产国际之公开协定。……

今年1月5日美联社也发出日德军事同盟的新闻:

伦敦5日国民电:据极可靠之英国某非官场方面今日向美联社称:德日两国于四个月前,已草签军事联盟之秘密协定一件,其最主要之目标为对付苏联。惟此项报告未能证实,且经若干方面否认。按类此之消息,已流传二年之久。上述之某非官场方面谓,此项协定本可公布,惟因日德两国共同反对共产活动之外,尚有秘密条款一项,其中有对于苏联攻击任何一国两国实行军事合作之详细办法云。据称此项条约计十六款。……

此外,××帝国主义几年来不断地向苏联越境挑战的新闻,希特拉主张反苏的新闻,实在太多,这里用不着举例了。

日德军事同盟的进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和德国自然是反苏战争的急先锋了;不过反苏战线的策动者和真正的组织者还是老谋深算的英国绅士。我们无论从英国的对日妥协,或英国援助德国恢复军备,缔结英德海军协定,抑制法国的霸权等等,都可以看出来。然而英国绅士的计划,因为日德的过分要求和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威胁,受了不少的打击;因此英国绅士的反苏阴谋,究竟还要等待一下了。

苏联怎样拆散帝国主义的包围战线呢?苏联一向都采取和平的外交政策,就是在击破了帝国主义的直接武装进攻之后,还是一贯的运用和平外交的手腕,来跟帝国主义者周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根本上尽管不同而且对立,但帝国主义国家不能不和苏联发生经济关系。在和平外交活动之下,各国都先后承认苏联政府,恢复正常的经济关系。在政治上,苏联多边不侵略条约的解围运动,拆散了帝国主义的包围战线。土耳其、阿富汗、立陶宛、波斯、芬兰、爱沙尼亚、波兰和意大利等国都先后和苏联缔结互不侵略及中立条约。由于第一、第二次五年计划的继续成功,苏联本身的经济政治国防也日益强大和巩固,这样就加强了和平外交的主观力量。更因帝国主义势力关系的变动和矛盾的尖锐化,有些国家要借重苏联的力量来维持现状,使苏联在国际的地位越发提高了。

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是法国要借重它的结果。近年来,苏联的和平外交已经获得巨大的胜利;《苏捷协定》、《法苏协定》的缔结,可说是苏联外交史上极大的成功。今年3月间法国因德国进兵莱茵不设防区域,受了莫大的威胁,已迅速地将《法苏协定》加以批准。当时我们在报纸上读到这样的一则新闻:

莫斯科15日路透电:法参院之通过《法苏互助协定》,苏联各报皆为欢悦,称之为集体安全链之又一连环。《伊斯维斯蒂亚报》认此为苏联政府之大手笔,并警告德国,法苏两国虽遭种种阴谋,已决议保卫和平云。《真理报》谓该协定完全为和平起见,非志在抵抗任何国云。

此外,苏联和东欧各小国的外交关系,可以下面二条新闻为例:

莫斯科5日国民电:苏联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及立陶宛三国,决定将前订之不侵略条约延期十年之新约,业已于星期三日经苏联外交委员长李维诺夫及三国公使,在此间共同签字。此约之有效期间延至1945年止。(1934年1月5日)

……

莫斯科7日塔斯电:苏联与芬兰所订互不侵略及和平解决争端之公约,决予展期至1945年年底。此项文书今日于此间签字。

苏联的和平外交,虽然获得很大的胜利;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如果仍然存在的话,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是不会停止的。反苏战线的发展和构成这个战线的分子的变动,是依据下列三个要素的强度和现实性来决定的:第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与和平外交的运用;第二,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及其势力关系的变动;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强弱。要从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来读国际新闻,应该注意上述三点,不能机械地断定,而应该灵活地去运用;不过两个体系的冲突终于要爆发是毫无疑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