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朝殖民事业与外患:杨东莼文集专著

明朝殖民事业与外患:杨东莼文集专著

【摘要】:和,本姓马,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宫中呼为三保,故有三保太监之称。其部下粤人施晋卿把这消息告诉郑和,郑和把他擒住,斩于京师。三曰婆罗国王,婆罗,《明史》称汶莱。中途打败西班牙水兵,遂直攻马尼剌,斩西班牙将高第。由是严修武备,并有杀尽华人之说。明年,华侨为救死计,便聚众起事,为西人所败,死二万四千余人,存者仅五百人。万历四十七年,荷人于爪哇建立巴塔维亚首府。

明初屡次遣使出国,然历地最多功业最著的,却要推郑和。和,本姓马,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宫中呼为三保,故有三保太监之称。永乐三年(1405),他和尚书王景宏同受命出使,造大船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载士卒三万七千八百余人,从苏州娄家港(即今浏河口)泛海,遍历诸番国,五年返国,自是至宣宗宣德八年(1433),前后凡航海七次,为海上生活者垂三十年。他航海的路线,系从苏州浏河口出海,南至印度支那半岛的西贡;航暹逻湾,循马来半岛,南下至新加坡;绕苏门答腊和爪哇群岛各一周;航孟加拉湾,北至恒河口,南至锡兰岛;再航阿剌伯海,入波斯湾;沿东岸北行,至底格里斯河口,再循西岸南行,至亚丁;越亚丁湾,入红海,北至麦加,循非洲东岸南行,至莫三鼻给海峡;掠马达加斯加岛的南端而东还。所到之国:有马来半岛以东诸国十五,麻剌甲诸国三。苏门答腊诸国七,印度诸国六,阿剌伯诸国五,非洲诸国三,合计三十九国。而台湾、吕宋、婆罗洲,也有郑和足迹,还不在内。所至之地,各国都遣使随和入朝,惟旧港酋陈祖义、锡兰王亚利苦奈何和苏门答腊王子苏干利三人不服,遂为和所擒归。

自国人远至南洋,开辟草莱,久居其地以后,于是那做“蛮夷大长”的,便大有人在,现在把明代从事拓殖的伟人,分述如次:一曰梁道明、陈祖义、施晋卿、张琏。爪哇于太祖初年,西侵三佛齐〔314〕,三佛齐大乱。时粤、闽人移居其地的很多;有南海人梁道明召而部勒之,保有三佛齐北境,以拒爪哇。不十年,闽、粤军民泛海投奔道明的,多至数千家,推道明为长。成祖时,道明入朝,会其时有海盗粤人陈祖义为道明所抚,得为旧港头目。郑和出使时,曾遣人招谕,祖义伪应,而潜谋劫略。其部下粤人施晋卿把这消息告诉郑和,郑和把他擒住,斩于京师。明于其地设旧港宣慰使,即以晋卿为使。世宗时,粤人张琏作乱,后为明廷所平,张琏远遁三佛齐,到神宗时,做了三佛齐的番舶长(即市舶司之意)。二曰爪哇新村主。爪哇之地凡四处:一处是满者伯夷(Mojopahit),爪哇国王所居,有粤、闽人很多。一处在满者伯夷东北,叫做苏卢马益,即今泗水,有千余家,多半是中国人。一处在苏卢马益之北,叫做厮村,中国人客居这里,成为聚落,遂名新村,约千余家,村主为粤人。一处在厮村之西,叫做杜板,有千余家,多漳州人。按厮村本为荒地,由中国人开辟草莱,始成聚落。三曰婆罗国王,婆罗,《明史》称汶莱。其国王为闽人,佚其姓名,后西班牙人来袭,王率国人走入山谷中,放药水流出,毒杀西班牙人无数。又神宗时,有漳州人姓张的,仕婆罗女王,官至那督〔315〕。四曰林道乾、潘和五。《明史·吕宋传》谓:“先是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至者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即可见国人移殖吕宋之多。及西班牙人侵略菲岛,遂有林道乾〔316〕攻略马尼剌之事。道乾本潮州海盗,以兵图闽、粤不成,于神宗时,率众南图吕宋。中途打败西班牙水兵,遂直攻马尼剌,斩西班牙将高第。后西人援兵至,道乾战不利,才引军从海道至马来半岛的大港(Patani),略地以居,遂名其地为道乾港。其余众逃入斐岛深山中,即今伊哥罗德支那人(Igorote-Chinese)的始祖。又有潘和五,留居吕宋。神宗时,西班牙人进攻美洛加,用战舰载西人百名,斐人一千四百名,而以华人二百五十名为水手,和五诸人为哨官。和五以不堪西人苛待,于夜半乘西人熟睡举事,尽杀西人,和五收其金宝甲杖,后遂留寓于安南不返。此外如马来半岛的满剌加(即今麻剌甲)和柔佛,婆罗洲的文郎马神(即今马辰)和交栏山(今婆罗洲西南岸的小岛),斐律宾群岛的沙瑶和苏禄,也多有国人的移居者。上面所述,仅就南洋群岛而言,至于暹罗、缅甸、安南各国,中国人移殖留居的,也大有人在。英宗时有汀州人谢文彬以取盐下海,飘至暹罗,仕至坤岳(和明的学士相同)。而清乾隆时的郑昭,竟做了暹罗的国王;和昭同时的吴某(福建人),也做了宋卡(Singara)的吴王。缅甸在明初,置缅甸宣慰使,以缅王任之,到了明末桂王奔缅以后,于是明遗臣之在缅甸经营事业的便更加多了。中国人移殖安南的,始于汉代,唐代以后,中国人赴其地者益多。宋亡以后,其遗臣流离海外的,或仕占婆,或婿交趾,又有赵忠归越南,且助越南以御元兵;又有宋遗臣逃入占城,乞兵复国。郑和出使,也到过占城、真腊各地。明末粤人郑玖航海至南圻的河仙(Hatien),开辟其地,自为部长,后为越南王所招抚,官至总兵。至于越南历代帝王,如黎季犁、莫登庸、阮潢,也都是中国人。这样看来,今后印度半岛诸国,我国人从事拓殖的,也不算少数。

当华人势力在南洋各地日益雄厚之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也逐渐向东方拓殖。嘉靖四十四年(1565),西人占领斐岛,夺取华人在斐势力,致有林道乾进攻马尼剌之役。那时斐岛还很荒凉,虽经是役,西人还是欢迎华侨,替他们从事开辟工作。自是华人来的日多,至万历十六年,竟增至一万余人。三十年,张嶷等言吕宋机易山产金,奏请神宗开采。神宗命海澄丞等至机易山,西人就借此散布谣言,说中国遣使,是探听吕宋虚实。由是严修武备,并有杀尽华人之说。明年,华侨为救死计,便聚众起事,为西人所败,死二万四千余人,存者仅五百人。其后华人仍旧陆续至斐岛,至崇祯十二年(1639),便增至三万余人。时西人强迫华人作苦工,华人忍无可忍,又相率反抗西人。华人不敌,被西人杀死二万余。自是以后,于清康熙元年(1662),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又有三次惨杀。继西班牙人而起的,是荷兰人。万历四十七年,荷人于爪哇建立巴塔维亚首府。乾隆五年,荷政府颁布新例,向华侨富商索诈,并逮捕无业华人,华人约期举事,事泄,为荷人所乘,巴塔维亚城中华人被杀者万余人,流血所被,河水为赤,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红河之役。以上所述,系外人虐待华人最大的惨杀事件,他如纳税的繁重,法律的不平,也在在摧残华人的势力。不过华人本其坚忍不拔的精神,虽备受外人压迫,却依旧在南洋方面继续拓殖,且其势力也日益扩大。现在把清初的拓殖情形,分述如下:(一)爪哇方面。清乾隆时,有福建漳州人陈历至爪哇,继其兄陈映为巴塔维亚甲必丹〔317〕。又有连富,也做过巴塔维亚的甲必丹。(二)斐岛方面。有三合会首领厦门人侯亚保,为清廷所迫,遁走马尼剌。马尼剌三合会徒奉为领袖。后于光绪时助斐岛土人革命,事败复返厦门,不知所终。(三)婆罗洲方面。乾隆时,广东梅县人罗芳伯至婆罗洲,有众三四万人,自称大唐客长。至光绪十年始为荷人所灭。又有梅县人吴元盛,为芳伯部下,做了戴燕国王,元盛死,妻袭其位,荷人来侵,降为甲必丹。又有张杰诸,广东潮安人,做了安班澜岛(Ampenan)王,招徕华人很多,至光绪八年为荷人所灭。(四)马来半岛方面。有广东梅县人叶来,于同、光间随其族人流寓于吉隆坡,打败了土人,取得其政权。后英人来侵,封为甲必丹,死后,族人阿石继任,阿石死,叶观盛继任。后遂废此职。(https://www.chuimin.cn)

日本到了唐宣宗末年(859)以后,皇室大权,落在武人藤原氏手中,直到宋神宗时,才把他罢黜。然武人平、源二氏又起来相互争夺。起初是平清盛得胜,后来源赖朝灭了平氏,掌握政权。旋足利氏又灭了源氏,遂分为南北朝(1333—1392)。所谓倭寇,即起于是时。原来自元征日本以后,日本才禁国人和中国交通;于是偷出海外来做买卖的,都是无赖的人,久之,便流为海盗。这就是我国所称的倭寇。日本南北朝时代,其势渐盛,等到南朝为北朝所并,南朝的遗民、武士和倭寇相合,就益加不可侮了。明兴之时,太祖灭了方国珍、张士诚,其党徒亡命海外的,也有勾结倭寇进犯山东沿海各地之事。成祖时,倭寇辽东,为刘荣所败。自是虽时扰沿海各地,但为害不甚,至世宗时,因大奸汪直、徐海、陈东、麻叶辈,附入倭寇,诱之入寇,其祸始照。世宗嘉靖三十二年,汪直引诸倭大举入寇,明命张经往剿,大胜。时严嵩当国,以其党赵文华督视军情,张经之胜,文华攘为己功以奏,于是张经被逮论死,易以周珫、杨宜诸人,都为倭所败。三十四年,倭犯南京,为曹邦辅所败。而文华与其党胡宗宪御倭,反为倭所败。会川军破倭周浦(今江苏奉贤县东南),俞大猷破倭海洋,文华竟以水陆大捷奏,而以宗宪督军讨倭。三十五年,宗宪歼倭于乍浦,杀徐海、陈东、麻叶诸人,明年,又诱杀汪直,于是江南、浙东西始定。又明年,江北诸倭,也为李遂所平。倭寇经此痛剿后,遂转掠闽、广,直到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才陆续为俞大猷、戚继光所平。

高丽自王建建国(918)以后,到了元代征服高丽,就成了元的属国。后来国势日弱,至王瑶时,为李成桂所代,是为朝鲜太祖,时洪武二十五年(1392)。成桂倾向中国,朝鲜遂为中国外藩。传到其第四十代主李昖时,就发生了中、日朝鲜之役。原来日本北朝并了南朝之后,国内虽然统一,但大权仍落在武人足利义满手里,足利氏衰,大权又落在织田信长手里;信长卒,大权又下移于信长的部将丰臣秀吉。秀吉促朝鲜入贡,且使为伐明的向导。李昖不从,秀吉遂发兵攻朝鲜。昖弃京城奔义州,遣使求救于明。时万历二十年。明命祖承训往援,平壤一役,承训仅以身免。又命李如松、宋应昌并率师援剿,如松大捷于平壤,追至汉阳西北的碧蹄馆,恃胜轻敌,反被日兵打败。二十五年,秀吉进攻,神宗命邢玠、麻贵、杨镐拒战,败于蔚山(朝鲜庆州西北),死亡甚众。明年,秀吉死,日兵驾舟东归,明将陈璘、刘等追击,才大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