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陇西成纪李翱,是韩愈的侄婿,又尝学文于愈,所以他很受韩愈的影响。当韩氏以排佛自任时,他也作《去佛齐论》,其言曰:“惑之者,溺于其教;而排之者,不知其心,虽辩而不当,不能使其徒无哗而劝来者,故使其术若彼之炽也。”从这一点看来,可见他懂得佛教。
李翱与佛学
从韩氏游三年以后(799年),泗州开元寺僧澄观,要他作一个钟铭,他便回信给澄观说:“吾之铭是钟也,吾将明圣人之道焉,则于释氏无益也。吾将顺释氏之教而述焉,则惑乎天下甚矣,何贵乎吾之先觉也。”(《答泗州开元寺僧澄观书》)澄观是当时华严宗的高僧,而且就在这一年得了国师的尊号,他能够与高僧来往,可见他于佛学颇有造就。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是韩氏因谏佛骨被贬潮州的后一年,他做了朗州刺史。这年他问道药山禅师,药山答曰:“云在青天水在瓶。”他因拜谢药山,而述一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由这一点看来,又可见他和药山禅师的思想有点关系。
以上把李翱的思想的来源,简略地说过了。现在要进而说他的《复性书》。《复性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讲性情的关系,中篇讲复性灭情的方法,下篇讲复性的归结。
复性书
他开首就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这就是说,七情交来,足以惑性,而不足以充实性。接着他又用水火来比喻这个说法,其言曰:“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混,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以上上篇)这就是说,水的性,原来是清澈的;水之所以浑,就是因为沙泥的缘故;当水混浊时,水的性并不是随之无有;只要久而不动,沙泥自沉,于是那清明之性,便鉴于天地,而决不是自外而来的。因此,在水混浊时,水的性本没有失,当它复归于清澈的时候,水的性也没有生;人的性,就是这样的。如此,情又是什么呢?他说:“情者性之动也。”(上篇)又说:“情者性之邪也。”(中篇)又说:“无性则情无所生矣。是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上篇)惟其如此,所以他认为我们终局的目的,就在于灭邪妄之情,以复天命之性。
但是,灭情复性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他的方法就是:“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也。”但只用这方法还是不行,所以他接着又批评这种方法,其言曰:“此斋戒其心者也,犹未离于静焉。有静必有动,有动必有静,动静不息,是乃情也。”“方静之时,知心无思者,是斋戒也。”这“斋戒其心”的办法,既不足以复性,于是他接着又说:“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要办到这一步,才能“本性清明,周流六虚”(以上中篇),才能“广大清明,照乎天地”(上篇)。这就是复性。
如果能够复性,就会办到“万物与我为一”“休作与共”的境地,这就是他的复性的归结。其言曰:“昼而作夕而休者凡人也。作乎作者,与万物皆作;休乎休者,与万物皆休。吾则不类于凡人,昼无所作,夕无所休。作非吾作也,作有物;休非吾休也,休有物。作耶休耶,二者离而不存。予之所存者,终不亡且离也。人之不力于道者,昏不思也。天地之间,万物生焉。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下篇)
以上所述,是《复性书》的大意。我们从《复性书》中,可以窥见李翱的思想,在表面上固然挂着儒学的招牌,但骨子里面却全是释、老的思想。
李翱与中庸
第一,他认《中庸》为性命之书,其言曰:“呜呼!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老、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上篇)他因学者不明,于是用他的见地去解释《中庸》,其言曰:“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中篇)他很以他的解释,能够阐发“诚”“明”的精义,所以他竟说:“呜呼!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上篇)——从这一点看来,他的思想实在是理学的前驱,而以《中庸》为性命之书,更是理学谈性命之所本。
第二,他以佛说说《中庸》。上面说的“我以心通”,便是禅宗的功夫。《复性书》中性与情的对立,便是本于佛教的真如与无明之说。他言“动静皆离”,便是禅宗除去动静的执着的意思。至于他说:“不睹不闻,是非人也。视听昭昭,而不起于见闻者,斯可矣。无不知也,无弗为也,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诚之明也。”(中篇)则更是用一些禅宗的话头,去解释至诚之明。——他这种以佛教的精神去解释儒教经典,更是后来理学家所喜做的,而弄成理学为儒表佛里的东西。
第三,他《复性书》中,又夹杂着老、庄思想。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李翱本着这种一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所以也说:“作乎作者,与万物皆作,休乎休者,与万物皆休。……昼无所作,夕无所休。作非吾作也,作有物;休非吾休也,休有物。”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他也说:“人之于万物,一物也。”这便是《复性书》中含有老、庄思想之处。不过他恐怕人家说他入于老、庄,所以他接着又说:“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这异于禽兽虫鱼的道德之性,便完全是儒家的说法,而与“人物一体”的见解相反。惟其他这样的夹杂,所以他的思想,又不免是儒表道里的了。
理学的前驱
总之:李翱的思想,完全是宋代理学的前驱,而他的援释入儒,更是儒表佛里的理学的前驱;不过他虽援释入儒,却不见援释入儒之迹罢了。
有关杨东莼文集·专著卷(上中下)的文章
考据学的启蒙运动者为顾炎武,然同时还有阎若璩、胡渭、姚际恒三人,都是替考据学辟坦道的人。这三人的工作,虽杂而不纯,但其为后此考据学奠立一个极强固的基础,却要归功于他们。建立考据学的功臣,首推戴震。这一段故事,已足以说明戴氏治学的出发点,而戴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学派的建立者,亦即在其治学方法。清代考据学的特盛,已如前述,而其一代学术的中坚,则在于诸经都各有新疏,观阮元所辑的《......
2023-08-17
十五日,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口实,要求德国舰队即时退出日本、中国海洋方面,否则解除其武装,并将胶州湾租借地全部,以还付中国为目的,于九月十五日以前,无条件交付日本。二十六日,日军占领潍县车站。十八日,日本外相加藤训令日置益径向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案。......
2023-08-17
突厥属回族,系匈奴别种,其始祖姓阿史那氏。唐之兵力,至是西尽波斯。至长寿王,与北魏和亲,北魏始省称之为高丽。五传至平原王,正当隋文帝代周之时,高丽遣使朝贡于隋。唐兴,时婴阳王已死,异母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遣使入朝。太宗贞观十六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专国政,杀建武,立其侄藏为王,是为宝藏王。九传至义慈王,正唐高宗时,义慈王与高丽结合,绝新罗朝贡于唐之路,新罗因求救于唐高宗。......
2023-08-17
中山先生拟定《实业计划》,是在欧战告终的时候。所以中山先生主张国际合作开发中国实业,同时拟定具体的《实业计划》,分送国内外当局,征求意见,并向民间作广大的宣传。本来中山先生的计划,虽然提出于欧战告终的时期,实际是早已成竹在胸的了。他的伟大的《实业计划》,不待说,是为了发展国家资本而写的。第一计划第一计划是以北方为对象的,包含五部分。......
2023-08-17
以诗体论,原来五言、七言、乐府诸体,均起于汉代,至唐又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作诗之体,至是大备。以诗家论,初唐以宋之问、沈佺期为首。盛唐以李白、杜甫为首,李有诗仙之称,杜有诗圣之称。中唐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白以平易相尚,务令老妪能解。......
2023-08-17
时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正在日夜企图当选为正式大总统。十月六日,依照《大总统选举法》,由两院议员组织大总统选举会,在众议院举行选举。五日,两院开会,世凯派军警到两院检查,被撤销的议员,都不能入院,于是两院不足法定人数,不能开会。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政治会议议决约法会议组织条例,由大总统公布之。六日,又下令停办京师自治,所有京师地方自治制度,由内务部一并厘订,汇案办理。......
2023-08-17
清代的学术,可以叫做朴学〔134〕时代;其勃兴,可以说是王学的反动。这时期以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为代表。炎武虽反对王学,但不攻击程、朱,即不攻击宋学,而其大倡“舍经学无理学”之说,则为清代朴学的先声。这时期还有黄宗羲、王夫之、颜元诸人,虽和朴学无关,但于清初学术界亦占重要地位。清代学者说经一尊东汉家法,着重名物训诂,自不免于支离破碎。清代开今文学的先声的,是乾隆时的庄存与。......
2023-08-17
以下先述七七事变,次述全面抗战:七七事变的爆发,原出于日寇的预定计划;即企图以占领沈阳的方式占领平、津,夺取华北,实现其灭亡中国的迷梦。以事变发生于卢沟桥。故又称为卢沟桥事变。这样一来,华北战事便随之扩大,直到八月十三日上海战事爆发,神圣的全面抗战也就从此展开了。全面抗战之局由是揭幕。......
2023-08-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