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书第二节在排列音乐构成要素的时候是按照音的要素和乐的要素进行分类的,但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融入音乐构成要素开展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九大音乐构成要素实施时的顺序问题。最后,旋律和曲式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对复杂的音乐构成要素。[13]久石让认为旋律、节奏﹑和声是音乐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
2025-09-29
(一)强弱
相比中班,大班加入了渐强和渐弱。中班的强弱变化“弱—中强—强”是阶梯性的,但是大班的渐强和渐弱是抛物线形的,逐渐一点点变强或逐渐一点点变弱,没有阶梯性。
1.体态律动
教师在演奏单音的时候加入渐强和渐弱,幼儿根据渐强和渐弱的听觉感受做相应的身体动作。幼儿可能会在渐强的时候慢慢接近老师弹钢琴的位置,然后在渐弱的时候,渐渐远离教师。又可能,随着单音的渐强幼儿动作幅度慢慢变大,反之,慢慢变小。
2.视唱练耳
教师弹奏渐强和渐弱时,若幼儿以慢慢站起的动作表示渐强,以慢慢蹲下的动作表示渐弱,则代表幼儿能够分辨出渐强和渐弱,同时也就完成了大班阶段强弱要素的视唱练耳任务。若进一步加深难度,则在渐强和渐弱的基础上,再加入前期已学的强、中强、弱三种不同的力度,让幼儿分辨各种不同的力度变化并以身体动作表示出来。
3.即兴演奏
教师可以依据目前已出现过的强、中强、弱、渐强、渐弱五种不同的力度进行即兴演奏,让幼儿边听边做即兴体态律动或者说即兴演奏。也可以挑选具备上述不同力度变化的现成音乐给幼儿欣赏,甚至可以用这五种不同的力度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幼儿聆听不同力度版本的相同乐曲,并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即兴演奏方式。
(二)速度
大班速度的感受和分辨重在渐快(Accelerando)和渐慢(Ritardando),同时也可以加入之前快速、中速、慢速三种不同的速度以增加听辨上的难度。
1.体态律动
教师使用钢琴演奏旋律或单音,以单音为例,教师需要在演奏的时候渐渐加快速度和渐渐减慢速度,让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渐快和渐慢的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可能采用加速跑和减速跑的方式做空间移动动作。
2.视唱练耳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听到的渐快或渐慢做出对应的动作就说明幼儿已经掌握了分辨渐快和渐慢的能力。因为是大班阶段,可以再加入快速、中速、慢速,以五种不同的速度变化让幼儿去辨认。因为五种速度不同,所以对应的五种肢体动作也应是不一样的。
3.即兴演奏
教师可以选择已有的包含渐快和渐慢要素的音乐作品。例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中就有明显的渐快和渐慢要素,让幼儿聆听这首音乐并根据音乐中的渐快和渐慢用肢体动作做出合乎音乐氛围的即兴演奏。教师同样可以自己亲自演奏乐曲,如用208拍/分的速度弹奏四分音符构成的单音,然后做一个渐慢,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即兴演奏。幼儿可能会根据音乐听觉形象用肢体动作表现一个火车慢慢进站的场景。
(三)节拍
1.体态律动
大班阶段重点是拍,用身体表现“强—弱—弱”的规律。因为
拍本来是舞蹈性音乐常用的一个节拍,所以听到这种舞蹈性极强的节拍,幼儿可能会做出背着手屈腿先向左伸直然后曲腿再向右伸直的类似舞蹈的身体动作。
2.视唱练耳
大班阶段教师可以在视唱练耳环节采用弹奏单音的方式让幼儿去听辨拍、
拍、
拍,然后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三种不同的节拍。如果幼儿能够做出对应三种不同节拍的身体动作则代表幼儿能够分辨出三种节拍的不同。
3.即兴演奏
教师既可以选择自己即兴演奏的拍音乐,也可以选择已有的
拍音乐。其实
拍的音乐本身舞曲风格非常浓厚,直接选择现成的音乐是非常便捷的方式,可让幼儿听着
拍的音乐“翩翩起舞”做出自己所理解的即兴演奏。作品方面推荐欧洲的圆舞曲,圆舞曲多用
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华尔兹,可以多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中进行挖掘。
(四)节奏
切分节奏是大班阶段节奏的重点活动内容。切分节奏属于不规则的、非方正型节奏,是幼儿园阶段幼儿所接触到的最难的节奏型之一。
1.体态律动
教师弹奏切分节奏,让幼儿听辨,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呈现。有的幼儿可能会根据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做出左右脚使用不同力度交替踩点的身体动作。
2.视唱练耳
大班阶段节奏的视唱练耳难度升高,不仅要求幼儿能够分辨出切分节奏,还要能够分辨出小、中班阶段学过的所有节奏。为了确认幼儿是否具备了判断不同音符构成的节奏的能力,就要给不同音符构成的不同节奏型以固定的身体动作,以方便教师的判断。需要注意,虽然采用固定动作,但是这个动作的选择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节奏做出自己所理解的动作,然后将其固定下来。最后,教师观察幼儿做出的身体动作是否对应所弹的节奏。
3.即兴演奏
完成体态律动、视唱练耳的训练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进行节奏即兴演奏了。教师可以把切分节奏与小、中班阶段所有不同类型音符构成的节奏相结合,让幼儿聆听,然后幼儿根据自己对于整体节奏听觉的感受和节奏要素特性的理解用各种身体动作做即兴演奏。
(五)音色
1.体态律动
进入大班阶段,幼儿所听到的音色种类进一步丰富,但都在人声、乐器声、自然声的范畴之内。教师可以再给出一些幼儿先前没有接触过的更加丰富、更有特点的音色让幼儿试着用身体动作去表现。例如卡巴萨(葡萄牙语:cabasa),也有人将之翻译为铁沙锤,就是一件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卡巴萨属于无固定音高乐器,发出类似“哧、哧、哧”的声音,幼儿听到这种声音可能会用摩擦双手的方式来模仿其音色。同时,这件乐器的音色也特别像夏天时,风吹拂树叶发出的沙沙声,相信幼儿会对类似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情有独钟。(https://www.chuimin.cn)
2.视唱练耳
音色的视唱练耳范围扩大到各种人声、乐器声、自然声,教师可以任意选择各种人声、乐器声、自然声让幼儿听辨,并让其根据不同音色的特征做出合乎此种音色特点的身体动作。要表现不同的音色所使用的身体动作也要具有明显的不同。
3.即兴演奏
选择歌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般歌曲中肯定是包含乐器音色和人声音色的[5]。乐器音色一般会出现在前奏、间奏、尾声,并贯穿于歌手演唱的整个过程中。因为歌手演唱歌曲的过程主要听到的是人声,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算作人声部分。播放歌曲作品,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听到的人声歌唱音色和乐器伴奏音色分别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是音色要素,所以播放歌曲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把注意力放在音色而非旋律的区分上,也就是要区分人声音色和乐器声音色,然后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这是音色即兴演奏的重点。
(六)音高
1.体态律动
大班阶段的幼儿能够歌唱的音域进一步扩大,在b到c2之间,但学习重点应放在c1到c2即一个八度之间,所以这一时期的体态律动的身体动作表现可以此音域的音展开,当听到这些不同音高的音时,幼儿要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
2.视唱练耳
当幼儿听到这些不同音高的音时,能够分别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说明他能够分辨这些不同音高的音了。
3.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环节教师可以选择现成的音乐。有一首歌曲特别适合作为大班阶段感受音高的作品,就是经典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Do、Re、Mi》。这首作品主要以音阶的上下行写作而成,而且相比小、中班阶段,这首作品还包含了一些大小跳音程,这些大小跳音程的难度适中,特别适合大班阶段的幼儿感知和听辨音高。通过此种类型的作品,让幼儿听辨音高并加入身体动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于音高的理解和感知。
(七)时值
1.体态律动
大班阶段需要用身体动作表现出例如八分和四分音符这种时值更加接近的音符以增加难度,让幼儿倾听判断并用动作表现。例如在八分音符上采用踏步走的动作,在四分音符上采用左右滑步的动作。
2.视唱练耳
为了让幼儿判断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值的长短,教师可以采用连续弹奏八分音符和连续弹奏四分音符的方法。实际听觉感受上的区别还是较为明显的,幼儿听出区别后需要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两种不同音符时值的长短。
3.即兴演奏
教师应选择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构成的音乐作品,让幼儿进一步加强感知两种不同时值音符的长短。经典儿歌《数鸭子》就是一首代表性作品,里面充斥着八分和四分音符,有助于幼儿区分八分和四分这种对于幼儿来说时值极为接近的音符以感受其长短。同样教师要引导幼儿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听辨音符时值的长短,而不是旋律上。
(八)旋律
1.体态律动
大班阶段一般选择一个八度内的音所构成的旋律实施音乐活动,也可以适当出现一些大跳音程,即三度及三度以上的音程。经过中班阶段的学习,幼儿已经掌握了民族音乐的旋律特性并能够根据其音乐特点做出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身体动作。大班阶段则可以要求幼儿根据西方大小调式写成的旋律做出一些具有西方舞蹈特色的身体动作,如参考一些简单的芭蕾舞舞蹈动作。
2.视唱练耳
因为幼儿前期的积累不足,让他们通过听西方大小调式写成的音乐做相应具有西方舞蹈特色的身体动作难度较大,所以此阶段重在感受。如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作的一些圆舞曲音乐就是极具西方大小调音乐色彩的旋律,可以用于大班的活动。而且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不属于严肃音乐,属于欧洲19世纪的轻音乐,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欣赏过后,教师甚至还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听圆舞曲时跳的交谊舞动作,以区别中班阶段听民族音乐时所使用的具有民族舞蹈风情的身体动作。等幼儿具备了判断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旋律的能力,知晓民族和西方标志性身体动作的先前经验和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幼儿进行旋律的视唱练耳了,当然这个视唱练耳同样是基于体态律动身体动作的。
3.即兴演奏
当幼儿熟悉了一首圆舞曲的音乐旋律风格后,再挑选另外一首让幼儿欣赏,并让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所构成的形象用身体动作将旋律表现出来。当然,不必局限于圆舞曲风格,只要是西方大小调式的音乐旋律都可以拿来使用。大班阶段五声音阶构成的旋律仍可使用,但是重点应放在西方大小调式写成的旋律上。
(九)曲式
1.体态律动
大班阶段可以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回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回旋曲式结构的作品有长型和短型两种。比较适合幼儿园阶段使用的回旋曲式结构是短型“ABACA”结构,也是回旋曲式结构中最基本、最短的结构。长型如“ABACADA”因为有三个插部B、C、D,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有点复杂,可能并不适用。当然,教师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自己班上的幼儿学有余力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以ABACA结构为例,要求幼儿能够在A段、B段、C段做不同的身体动作,更重要的是,能够听出A段的再现并在A段再现的时候做相同的身体动作。
2.视唱练耳
如果幼儿能够根据回旋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分别在A段、B段、C段做不同的身体动作,特别是能够在A段再现时重复做相同的动作就说明幼儿能够听懂并辨别音乐的回旋曲式结构,把握住了其结构特点。
3.即兴演奏
教师选择回旋曲式的音乐作品作为幼儿做即兴演奏的背景音乐。回旋曲式结构的作品比较多,如贝多芬的经典钢琴作品《献给爱丽丝》就是一首标准的ABACA回旋曲式结构。幼儿通过欣赏此作品如果能根据此作品的音乐结构和音乐形象即兴做出三种不同身体动作,即可看作幼儿顺利完成了聆听此作品的即兴演奏活动。这也说明幼儿听懂并理解了这首作品的回旋曲式结构。
相关文章
虽然本书第二节在排列音乐构成要素的时候是按照音的要素和乐的要素进行分类的,但是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融入音乐构成要素开展活动的时候还要注意九大音乐构成要素实施时的顺序问题。最后,旋律和曲式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对复杂的音乐构成要素。[13]久石让认为旋律、节奏﹑和声是音乐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
2025-09-29
音乐的力度与音乐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力度的各种变化,可以塑造出丰富的音乐形象。不同音高的音按照一定形式组织在一起后,给我们的听觉感受是音与音之间出现了高低起伏,而这种高低起伏也是构成旋律的基础。在音乐中有长的音也有短的音,音乐中用音符和休止符来表示音的长短。......
2025-09-29
节奏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为核心的音乐构成要素,即使只用节奏这一个要素也可以做出一首好听的音乐作品,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时间艺术,而节奏同样也是依存于时间而存在的。对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曲式这个音乐构成要素相对其他要素相对陌生,下面重点来谈一下曲式。表1-1音乐与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我们以下面这一段文字中各语言结构要素分别对应的音乐结构要素为例,分析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
2025-09-29
综上所述,我国一般会把旋律、节奏、音色等定义为音乐的元素、因素或者要素。本书综合各家之所长,将音乐构成要素的概念界定为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具体来说可以在《指南》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中将音乐构成要素解析出来。这里出现了高低、长短、强弱三个要素,高低和长短并非专门的音乐术语,这两个词对应的音乐构成要素的音乐术语是音高和时值。毫无疑问,这里音乐构成要素就是指节拍和节奏两个要素。......
2025-09-29
如教师分别以120拍/分的速度和58拍/分的速度弹奏《小星星》,两种不同速度下给人的听觉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如前所述听到速度120拍/分的《小星星》做欢快的动作,听到58拍/分的《小星星》做悠然自得的动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说明幼儿能够辨别音乐快慢的速度要素了。此阶段还可以加入小班幼儿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动物的声音音色进行分辨,如小猫和小狗的叫声......
2025-09-29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借用身体动作、肌肉感觉式的音乐教学法,其核心要素就是节奏。达尔克罗兹认为通过身体表现即使是细微的音乐变化也是可以捕捉到的。最终达尔克罗兹在1921年发布了对其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法的总结性经典著作《节奏、音乐和教育》[3]。......
2025-09-29
音高最重要的是要把音唱准,而音准其实对于整个幼儿园音乐教育阶段来说都是难点,小班幼儿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的脑中“写入”正确的音高。为了给幼儿从小种下准确的音高种子,作为辅助设备的钢琴是必备的。因此,在小班阶段,关于音高要素的活动内容要放在c1至a1这个区间。......
2025-09-29
而且柯达伊节奏音节是根据匈牙利人发音特点和习惯创造的,在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若想使用此类方法,还是要根据我国语言的发音特点以及幼儿发音的难易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后来,柯达伊把它借鉴到自己的音乐体系中来,并发扬光大。type=collect.以上7个基本音级do、re、mi、fa、sol、la、ti[26]的手势是国际公认的柯达伊手势,但是对于变化音级的手势国与国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