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木偶解围:真实的解脱之路

木偶解围:真实的解脱之路

【摘要】:李周假冒番兵,混入番营,用金钱买通左右,见了阏氏,把珠宝献上,说是汉王奉赠的,并取出美人图,请阏氏转达冒顿。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仕女挨到傍晚,陈平已下令全体将士做好突围准备,将那十多个木偶美人推上城头去,用扯线摆弄“美人”动作。过去有的研究者认为西汉陈平用木偶解围纯属“无稽之谈”,可是近年来山东莱西提线木偶的出土,有的研究者觉得已为这个历史传说“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实物依据”。

西汉时,韩王姬信勾结匈奴冒顿造反,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中了冒顿的空城计,被困在白登城。虽然左右谋臣猛将很多,但孤军被困,外无援兵,内乏粮草,天寒地冻,苦难齐来,束手无策。这时军中最有智谋的陈平,亦想不出什么好计,但劝高祖暂时忍耐,慢慢想办法。转眼间已被围六天了,高祖越觉烦闷,自思陈平多智,尚无计议,看来要困死在白登城了。正惶急间,陈平到来,高祖告诉他想冒险突围,希望能死里逃生。

陈平却说:“匈奴兵是强悍的,喜争乐斗,和他正面冲突,只有全军覆没,现在只可以计取,不可以力敌。”

“计将安出?已想了六天了!”高祖说。

陈平附耳告诉高祖,说:“听说匈奴王冒顿平日最宠爱阏氏,凡事必听她摆布,寸步不离,始终不敢纳别室,现在可在阏氏身上打主意。我身边有一个画家李周,已连夜叫他画了一幅美人图,非常漂亮,只要给他一些金银珠宝,混进番营去活动,乘机将珠宝和美人图献给阏氏,乞她转告冒顿,愿献此美人给他,这就可以解围了。”

陈平像

高祖依计,即刻派李周去安排。

李周假冒番兵,混入番营,用金钱买通左右,见了阏氏,把珠宝献上,说是汉王奉赠的,并取出美人图,请阏氏转达冒顿。

阏氏原是女流,见了这批珠宝,已是目眩心迷,一经到手,立即收下,顺手展开画图,见绘的是一个美人儿,不禁起了妒意,便问:“这幅美人图有什么用?”

李周答:“汉帝为冒顿所困,即愿罢兵言和,所以把珠宝送给你,将身边的第一美人献给冒顿。”

阏氏面有愠色,说:“我知道了,你把图带回去吧,回去告诉汉帝,尽管放心!”阏氏见了冒顿,便说:“听说汉朝已尽起大兵,前来救主,明天就要到达了。”

“有这么回事?”冒顿问。

“难道我的情报比不上你?我会说假话?”阏氏一面靠近他,撒娇似的说,“两主相斗,两败俱伤,汉朝地大人多,纵使这场仗打胜了,不外多得些东西,永不能把他征服;万一被打败了,你我就无法长相厮守了。”说罢饮泣起来。

这一套眼泪攻势下来,冒顿终于心软了,问:“照你的意见要怎样?”

“照我看,汉帝已被困六七日了,军中并不惊扰,恐怕有神灵相助,虽危亦安。我们何必违天行事?不如放他走吧,以免战祸。”

“你说的也是,明天相机行事便了。”

第二天,韩王姬信得情报知冒顿有放汉帝走的意思,便赶来相见,对冒顿说:“刘邦已被围七天了,眼见就要困死他,要放走他,无异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听说刘邦差人献美女给你,你只问他,见了美女才可撤兵,若无美女,下令攻城,我相信他没有这个美女,就是有,刘邦这个好色之徒也不会献给你,这不外想诳诳你,放他走路罢了。”

冒顿听了此话,便差人到城下答话:“你汉家既说有美人,可叫她站在城头给我大主看看,有便放走;否则决不饶人!”

此话奏知高祖,又召陈平议:“冒顿要真人了,怎么办?”

陈平笑着说:“我早料他有此一着了。已叫匠人做好了几个木偶人,打扮得好似天仙一样,既然他要看,到近晚时分,摆在城头上,叫他灯下看美人,我不相信他不神魂颠倒!”

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仕女

挨到傍晚,陈平已下令全体将士做好突围准备,将那十多个木偶美人推上城头去,用扯线摆弄“美人”动作。

冒顿在城下向上一望,觉得这些美人儿是天上来的,从没见过这般漂亮的美人儿,晕乎乎便立即下令:“让路!”刘邦这班人,一见已让出一条路了,便似老虎出柙一样,快马加鞭,匆匆冲了出去。

跑到半路上,陈平又令大将樊哙等四人断后埋伏,以防冒顿追兵。

冒顿见汉兵已退了,上城去取美人,近前一看,灯光底下只有十几个木偶靠在城垛上,禁不住怒火上升,忙下令:“追!”

追了三十里,却不防樊哙等四员埋兵拦腰出击,被打得狼狈大败。

汉高祖这才放下心,收拾了残兵剩卒,慢慢地“班师回朝”。

据说,这些退敌有功的木偶,深受刘邦的青睐,他将它们珍藏于宫内,遇到高兴时,就让这些“美女”木偶表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戏剧,叫作“傀儡戏”。

白登之战遗址纪念碑

这个故事见于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所述情节与《史记》《汉书》的记载并不相同,仅仅是传说而已。但是,由于这个传说离奇、生动,所以影响很大。因此,高承《事物纪原》卷九中记载说,后世相传,用木头制作傀儡进行表演,就起源于陈平的这条计策。

过去有的研究者认为西汉陈平用木偶解围纯属“无稽之谈”,可是近年来山东莱西提线木偶的出土,有的研究者觉得已为这个历史传说“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实物依据”。当然,断语未免还粗糙了一点。但是,既然实物发掘证实了上述更可靠的历史记载,那么,这一传闻故事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也就大大地增加了。至少,那时的人们确已能够制造这种与真人相似、活动自如的木偶了。这种木偶的出现,为木偶戏的萌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这样灵巧的木偶用于娱乐演出,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因此,我们论断,能自如活动的大型木偶的制造,绝不会与木偶进入娱乐表演的形态相距太远,这两项技艺工作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虽然汉代活动的歌舞俑的出现,为木偶用于娱乐演出打下了基础,但也不是绝对地说,只有到木偶能够灵活地被操纵时才成为一种娱乐形态。秦末汉初有一种被称为“插笏”的木偶,颇似“泥塑戏人”,简单而不能活动,艺人演唱到某个角色,便把这个角色的木偶插入“斗”中。不过,严格地说,这还只能说是一种演唱艺术的辅佐,不是表演。只有到了能自如活动的木偶成功制作以后,木偶才正式进入娱乐表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