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傩乐礼器的考古发现及沿革,据目前考古发现来看,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为主。则“瞽鼓”与“击石拊石”均在夏之礼乐之列。夏朝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礼乐变革随之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职的音乐奴隶和乐官”的出现,而《韶》、《九歌》等综合乐舞形态的出现足以表现夏代礼乐制度的成熟。应该看到的是,周礼傩乐传承着夏人礼乐还远不止这些。......
2025-09-29
1.《点将》(龚向庚口述,龚自文记录,洪加智校订)
又名《刘先生点将》。蜀主刘备对征战有功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将进行封赠和派遣。表现蜀汉政权的显赫声势和将帅的威风。此剧为上演关索戏的仪式性剧目,演员排成游行队伍,到达演出场地时,按顺序绕场数周后,分两行站立,接受刘备、诸葛亮的封赠和派遣。每封赠一人,交换一次队形。全剧仅有刘备一人的演唱。如封官点将后,刘备唱二十个角色的唱词:“桃园弟兄千万古,张翼德开屠户。关云长卖豆腐,周仓大将和他比武。诸葛先生算定了赵子龙要过东吴。单刀赴会大吓鲁肃,刘备就把草鞋数。潼关的刀超想成都。黄忠老将把守长沙土。巴州的严颜地理熟。花关索黄山岳同巩固杀猪宰羊款待五虎。张邦、小军搬酒壶,张迁、秦蛟不佩服,肖龙大将怒气足,怕的是周仓马和斧。这些将帅出在中五虎,还有三娘和公主。众军请。”人物角色: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2.《古城会》(龚向庚、龚自文记录,洪加智校订)
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八回。关羽挂印封金,离开曹营护送甘、糜夫人行至古城与张飞相会。张飞怀疑关羽已真心降曹,背叛桃园结义,拒不开城门。适逢曹操部将蔡阳追至城下,关羽斩蔡阳以表忠心,张飞才打开城门迎关羽入城相会。人物角色有:关羽、张飞、蔡阳。
3.《取长沙》(龚向庚记录,洪加智校订)(https://www.chuimin.cn)
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三回。刘备派关羽攻取长沙,与守将黄忠几番交战,在交战中,关羽与黄忠各逞其能,而又互以义气为重,关羽不斩落马的黄忠,黄忠只射关羽的簪缨。长沙太守韩玄因此生疑,欲斩黄忠,因而激怒了另一守将魏延,杀死太守,与黄忠共同降汉。人物角色有:关羽、黄忠、魏延。
4.《山岳认兄》(龚向庚记录,洪加智校订)
马腾一家为曹操所杀,其子马超因在外得免,后依附蜀汉为将。马腾被杀时,尚有一子被奶娘抱出,由黄员外收养,取名黄山岳,长大后,由黑天神传授武艺,经过一番周折,到西川去寻兄。这一出戏就是表演马超弟兄相认的故事。人物角色有:马超、黄山岳。
相关文章
夏朝傩乐礼器的考古发现及沿革,据目前考古发现来看,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为主。则“瞽鼓”与“击石拊石”均在夏之礼乐之列。夏朝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礼乐变革随之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职的音乐奴隶和乐官”的出现,而《韶》、《九歌》等综合乐舞形态的出现足以表现夏代礼乐制度的成熟。应该看到的是,周礼傩乐传承着夏人礼乐还远不止这些。......
2025-09-29
“纳顿”为土族语“娱乐”“游戏”之意,与蒙古族“那达慕”皆音同义,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的节庆祭仪活动。“纳顿”活动中最具戏剧表演色彩的部分,是在“会手舞”结束后的“庄稼其”、“三将”、“五将”、“杀虎将”等傩戏,其中以《庄稼其》最具代表意义。......
2025-09-29
四川成都地区把巫师庆坛演戏称“端公戏”,蜀俗信鬼好巫,清及近代尤甚,其唱腔和伴奏称[端公腔]和“端公锣鼓”。成都端公傩戏的角色以“鬼神”居多,在开始的“礼请”迎神戏之中,保存有“青蛙”、“白鹤”等动物神灵角色表演。成都端公傩戏声腔,融合了民间小调和灯调的因素。因此,成都端公傩戏与川剧之间有相互渗入与借鉴的机制,促进地方地曲的多元性融合和发展。......
2025-09-29
陕西境内的傩戏,在清及近代以“社火”歌舞表演小戏为主。[25]因此,从传承上来看,陕西境内傩戏具有鲜明的社赛特色。陕西境内傩戏,多在冬腊新春演出,一般连续四天,少则几个庄子群体参加,多则三四十个村社共同举行。陕西傩戏一个较具代表性的小戏节目《斩旱魃》,在各地的表演也略显不同:西乡一带的坛戏《斩旱魃》,例于正月十三与暑季旱天舞雩祈雨时演出。......
2025-09-29
清朝傩祭的“还愿戏”形态成为特色,《孟姜女》傩戏即是一例。又如清同治六年版《通城县志》载:“三春之月,迎傩神演戏,谓之‘还香火’。”可见在清中晚期以后,湖南省境内较多出现“还傩愿”民间祭仪状况以及伴随的“演傩神戏”活动,而“傩神戏”的重要剧目就是《孟姜女》。又因为西南地区多为中部地区的移民,特别是明代军屯文化影响,贵州安顺地戏就是这类傩戏的典型。......
2025-09-29
[11]将“丧家乐”、“木偶戏”纳入“傩戏”表征范畴。[14]庹氏的傩戏观以傩祭为本质、以傩歌舞为表征,也是立足田野调查为基础、类同曲氏观点。综合上述学界重要观点:傩戏的本质为礼,内涵为驱疫逐祟,表征呈现为面具装扮、巫教仪式、巫优歌舞表演、武功演示等。[18]则曲氏将“傩戏”范畴延伸至民俗祭祀表演的各个方面,认为“傩戏”的重要表征是“吟诵体”。......
2025-09-29
周礼方相氏率百隶而时傩,其中方相氏“蒙熊皮”与“黄金四目”的怪异装扮,学界仍存较大争论。[206]按此种观点,则傩戏蕴含着“黄帝打蚩尤”的传说故事。[207]这类神话传说故事,显然与祈雨祷旱的农时活动相关,折射着神话传说时代部族间战争的信息。......
2025-09-29
傩、傩舞、傩戏、傩祭、傩仪、傩礼等概念在学界未见定论,相当大程度上呈现出模糊状态。[5]提出“傩戏”为宗教歌舞剧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戏曲形态。“二、傩戏汇蓄和积淀了从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三、面具是傩戏艺术的重要手段。”“四、早期傩戏的演职员多由巫师们兼任。”“五、宗教是傩戏的母体。”曲氏的“傩戏”概念,是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并综合西方戏剧美学观而形成的。......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