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只有当出版物的整个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2023-08-04
出版企业的成本概念主要有: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总成本等。每个成本概念分别分析特定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机会成本
(1)什么是出版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实际上是一种取舍成本,出版企业在决策时,都会面临出版机会成本问题。例如,出版企业在投入一笔货币资金进行出版产品的策划、生产前,总会面临一些选择决策,是出版经济类的出版产品,还是出版政治类的出版产品,或者是出版其他类型的出版产品;即使在出版同类出版产品时,也面临不同选题的选择:它们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如何?由于出版企业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将有限的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资源投入到经济类出版产品的出版上,则意味着将放弃对其他类型的出版产品进行出版资源配置,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出版其他类型出版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所以,出版机会成本是指出版企业将出版要素资源投入到某出版产品的生产时,不得不放弃其他出版生产活动或投资可能带来的最高价值收益。
我们可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出版机会成本。假定某出版企业现有一笔闲置资金10万元,决定存入银行以获得相应的利息,以年利率5%计,可获得5 000元利息;但如果投资于一个优秀选题能使该笔资金的收益最大,比如说可获得10 000元的利润,这笔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10 000元。
因此,某一出版产品的机会成本是以所放弃的其他出版产品或其他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最高货币收入(利润)表示的。如果投入到某出版产品的出版要素资源(例如编辑、发行人员、资金、设备等)在别处使用时不会值更多,那么,投入到该出版生产的出版要素资源的使用就是最有效的。
(2)机会成本的进一步说明:零经济利润。在经济学中,出版企业在出版发行过程中的所有成本都以机会成本估算,与出版机会成本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出版经济利润。由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而总成本又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实际发生了资金投入的成本,隐性成本是没有发生资金投入的成本,会计利润只计算显性成本,经济利润则不仅计算显性成本,还计算隐形成本,由于机会成本是一种隐形成本,因此,出版会计利润永远大于出版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例如,假定某出版企业有一笔资金10万元,存入银行,获取了5 000元利息;如果投资于一个优秀选题能使该笔资金的收益最大,比如说可获得10 000元的利润。那么:
在上例中,存入银行的10万元资金和5 000元利息是实际发生了的资金流动,因而是显性成本;而用于投资某选题的10万元和可能获得的10 000元利润并未发生资金流动,尤其10 000元利润只是假设,所以是隐性成本,即机会成本。
因此,只要经济利润为零,出版企业继续从事出版产品的出版活动就是值得的。因为机会成本是用出版企业所有的投入及可能得到的最高价值来评价所有出版要素资源的,如果出版收入恰好能弥补全部成本,那么,说明所有出版资源是以有效的方式在使用,因为他们在别处使用也不会值更多。因此,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为出版企业所有的出版要素资源提供了正常利润,即劳动获得了工资,土地获得了租金,资本获得了利息。所以,当我们说出版企业获得了零经济利润时,并不是说出版企业没有赚钱,而是说出版企业赚的钱刚好能弥补出版企业各种投入的机会成本。
2.出版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沉没成本
出版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分为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固定投入不依赖出版产品的生产经营数量水平,如厂房、机器和管理人员等;而可变投入随出版产品生产经营数量的增减而增减,如纸张等原材料。与此对应,全部出版产品的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项。出版企业在从事出版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支付不随出版产品生产经营数量而变化的成本,也要支付随着出版产品生产经营数量变化的成本。
(1)出版固定成本(FC:Fixed Cost)。所谓出版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着出版产品生产数量变化的支出。例如,出版企业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办公生产场所、设备、技术研发等,这些投入在一定时间内(即短期)并不随出版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不随出版产品生产数量的减少而减少,一经投入,不论生产与否,不论生产的数量是多少,都要支付这些相应的成本。
(2)出版可变成本(VC:Variable Cost)。所谓出版可变成本,是指随着出版产品的生产数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支出。
(3)出版沉没成本。出版沉没成本是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联系的一个成本概念。出版沉没成本是指在出版产品生产过程中,已经支付并且不论做何种选择都无法收回的支出。它既包括无法收回的固定成本,也包括无法收回的可变成本。例如,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或决策失误等原因,已经进入出版市场的出版产品,长期无法销售出去,即使大幅降价销售,也只能收回部分成本,如果维持原价销售,则库存产品将报废,那么,包含在出版产品中的部分或全部成本就会无法收回,这些无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3.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出版总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总和即为出版该产品的总成本(TC:Total Cost)。可以用公式表示为:TC=FC+VC。
(2)出版平均成本(AC:Average Cost)。出版平均成本包括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有时简称平均成本)是指分摊到每单位出版产品的总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AC=TC/Q。
平均可变成本(AVC:Average Variable Cost)是指分摊到每一个出版产品的可变成本,可用公式表示为:AVC=VC/Q。
平均不变成本(AFC:Average Fixed Cost)是指分摊到每一个出版产品的不变成本,计算公式为:AFC=FC/Q。
(3)出版边际成本。出版边际成本是与出版总成本和可变成本概念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指出版企业增加生产一个出版产品所增加的支出,即出版企业生产的出版产品数量为Q+1时的总成本减去生产数量为Q时的成本。因为出版产品的固定成本不随出版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出版边际成本实际上是新增可变成本的单位增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有关出版经济学教程的文章
此时,预计销售收入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预计销售收入=∑[某类出版物预计可实现销售码洋×该类出版物预期销售折扣÷]根据预计销售收入和目标利润计算的出版企业的目标成本,是一个总额指标。......
2023-08-04
我国企业实行的目标成本法通常与全面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相结合,先制定企业的成本总目标,然后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具体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法是成本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相较而言,出版企业更适合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倒推成本目标,正是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内涵。标准成本对外部市场可接受的出版物价格考虑不足,而目标成本法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2023-08-04
目标成本的分解,应当坚持可控性原则,依据该原则将各项可控成本分解到相关责任中心。出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组织机构和成本形成过程的具体状况,选择采取。出版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先要按经济用途分解为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三个部分。出版企业可以在同一管理层次按职能部门分解期间费用。按照出版物成本构成和可控性原则分派生产成本和税金。......
2023-08-04
成本控制是指出版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二是合理支出成本。出版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压低成本,而牺牲出版物质量,或者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的策划、组稿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事前控制。......
2023-08-04
SFC符号详细说明见表7-2。图7-15 SFC程序编辑画面运行输出顺序控制步步中的组成元素,一个块中最多建立2k步的程序,每个步内均无限制。......
2023-06-16
质量成本控制要求树立质量成本导向的思想。出版企业实施质量成本控制,主要措施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出版物质量事前控制机制,并改进出版物质量事后监管机制。预防性控制的关键,除强化出版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之外,就是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出版企业内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预防性控制系统,目的是不让不合要求的选题立项,不让不合格的书稿流入下一个环节。......
2023-08-04
薪酬水平设计对出版企业吸引并留住员工、控制劳动力成本都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薪酬水平设计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市场跟随型薪酬水平策略。市场跟随型薪酬水平策略是指出版企业采取根据整个出版业或本地区出版业或主要竞争对手薪酬水平核定其员工薪酬水平的策略。比如对于关键出版人才和核心岗位采用市场领先型薪酬水平策略;对于普通的岗位、一般人才则采用其他的薪酬水平策略。......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