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在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其二,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给考生提供了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和才华的广阔空间。因此,话题作文所采用的开放的体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最大限度地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考生,更能看出考生的原创力,更能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这样更科学,更人道,也更能体现做为国考的高考选拔人才的真谛。......
2025-09-29
师:同学们,“不落俗套,写出新意”是我们作文中的一大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想想解决的办法,看看能不能有一点收效。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饶有兴趣地直起身子倾听。)
〔点评:直入教学目标,简捷明快;由故事引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皮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地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
故事说到这儿,同学们想一想,老人会说些什么?大家张开想像的翅膀吧,如果你是那位老人,你会怎样想呢?
(教师顺势打开投影仪,把故事内容打出。抛出的问题使学生眼前一亮,兴致盎然,陷入思考中。)
〔点评:故事戛然而止,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生1:只剩下一只鞋,留着也没有什么用,还不如扔掉。
生2:新买的鞋竟掉了一只,提着剩下的一只,让人看了笑话,不如扔掉。
(教师板书,学生七嘴八舌,所想所说大同小异。)
师:大家再看看投影,这位老人扔掉鞋时,是一脸的坦然,会不会有其他的想法呢?
(学生相互交流。)
生3:掉下去的一只如果被人捡到了呢?我有一只没用,他捡到一只也没用,我扔下去,他再捡到,他不就有一双新鞋了吗?
(学生们似有所悟,有的竟为之鼓掌。)
师:大家说,刚才这位同学的想像有没有道理?是不是超出了我们一般的思维呢?这就是创新火花的迸发。如果我们写作文在选材上能做到另辟蹊径,打破思维常规,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再想一想,如果一般的老人,他刚买的新鞋掉下去一只会有怎样的表现?
(学生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同桌间相互讨论,有的动笔书写。教师巡视,并略作点拨。)
〔点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随机点拨,开启学生的思维。〕
生4:懊恼不已。
生5:会责怪自己粗心。
师:太概括了,能不能再具体些?可适当地运用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生6:会痛哭流涕。
生7:他把头探出窗外,脸涨得通红,眼睛直瞪瞪地注视着远去的那只新鞋……
生8:他猛然站起身来,大叫“停车、停车”,可是飞驰的火车又怎能因此而停下呢?
生9:我接着上一位同学说。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直直地坐了下去,头重重地打在座位后背上。
生10:他望着窗外的那只新鞋,说:“唉,倒霉,真倒霉,一个月的辛苦钱泡汤了。”他眼泪汪汪,跺脚捶胸……
〔点评:学生已经完全进入状态,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概括到具体,关注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一比较,是不是凸现出前面那位老人精神的可贵?大家说说,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怎样的精神境界?
生11:他心好呗,老想着别人。
生1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https://www.chuimin.cn)
生13:有奉献精神,自己的鞋掉了,把另一只也献给了别人。
(其他学生大笑。)
生14:这太牵强了。我觉得还是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生15:我以为,这双新鞋如果不掉下去一只,这位老人是否会把这双鞋送给别人,这不得而知,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人的不同寻常之处,我认为,是他那种开阔的胸怀。
(教师颔首,其他学生安静下来,似乎在品味。)
师: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也有道理,我们确实从中看出了老人为别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又有些不同一般,朴素中富有哲理,给人以震撼,也给人以新的启示。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16:刚才这位同学的话,我很赞同,跟我们想的不同。他的话启发了我,其实,这位老人在失去一只新鞋后依然十分坦然,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一种思想境界。
师: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人有一种“坦然面对失去”的品质(板书)。与“为别人着想”相比,这无疑又是一种创新。谁能概括一下,我们的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同座、前后桌之间讨论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点评:教师话不多,设置的问题却恰到好处,激发学生思维。其实,学生的思想有时就像泉水,一旦泉眼打开,就会奔涌出汩汩清泉,给人惊喜,给人快乐。〕
生17:要出新就要想别人想不到的,写别人没写的。
生18:要善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面对题目大家都会想到的角度,自己就要尽量避免,不选不写。
生19:选材出新是一方面,立意也可以出新。旧瓶可以装上新酒,老材料,可以写出新的主题来。
师:刚才几位同学所讲的都很有道理。作文要出新,一是选材出新,二是立意出新。选材要善于另辟蹊径,避免“第一思想”,“第一思想”往往是大家都会想到的;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捕捉细节,在不经意处出神奇。立意要善于升格,善于提炼主题。所谓升格,简言之,就是把一般的主题、平淡的主题加以提炼、升华,使其格调更高,更有意义,更有创新性。刚才我们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炼主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升格主题的过程。要在不断的筛选中,选出有时代感有个性的主题思想来。
下面我们来看两部动画短片:《龟兔赛跑》和《狐狸与乌鸦》。大家一边看,一边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小作家,让你重新构思,会是怎样的结果?可以重新编排,也可以续编故事等。一、三组重点看《龟兔赛跑》,二、四组重点看《狐狸与乌鸦》,同桌间可以合作完成。
(教师播放VCD,学生凝神观看。看完短片,学生开始讨论交流。场面活跃。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点评:再一次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嘴;想、说、写结合,检验了教学效果。〕
师:下面交流创作成果,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作家风采?
生20:乌龟和兔子赛跑又开始了。这一次兔子可是憋足了劲。发令枪一响,兔子就一溜烟跑了。可是没想到,这一次不在森林里,而在山上,乌龟头一缩,从山顶滚到山脚。结果,比赛还是乌龟赢了。兔子的眼睛更红了。其实,兔子不知道,除了有力气有本领之外,还需要用脑子。
(学生报以掌声。)
师:新编《龟兔赛跑》情节有新意,更可贵的是最后一句话,很有教育意义。
生21:……狐狸自以为聪明,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乌鸦嘴里掉下去的那块肉里有毒。狡猾的狐狸终于被毒死了。不劳而获的果实往往并不可口.
师:这位同学把原来的故事改换了一下,也别有一番情趣。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能为了求“新”,而脱离生活实际。
讨论交流就到这里,请大家看投影,按要求作文。针对老题目《我的老师》,看看谁能写出新意来。
(教师投影出作文要求,学生开始写作。)
〔点评:归结要点,要言不烦,瓜熟蒂落。〕
总评:
本堂课所要解决的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授课教师始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渐次层进,环环相扣,随机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中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火花,这是教学细节不断优化的结果,也是教学超越知识的结果,更是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结果。作文指导难,如何克难,这同样需要教师的创新。这堂课选材新颖,富有创意,拉近了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主动表现的状态之中,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学生表现自我的快乐,这正是成功的教学带给他们的享受。这样的课堂让我们相信,享受教育并不遥远。
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在形式上具有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其二,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给考生提供了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和才华的广阔空间。因此,话题作文所采用的开放的体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最大限度地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考生,更能看出考生的原创力,更能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这样更科学,更人道,也更能体现做为国考的高考选拔人才的真谛。......
2025-09-29
求异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打破思维惯性,寻求新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活动,其本质在于创新,其表现方式常常是标新立异。求异与求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统一在一起,在话题作文中的体现是全方位的。就求异而言,要求有新意,有特色:第一,立意要有独到的观点。当然,这方方面面的求异不可能孤立存在,也不是越异越好,求异必须有一定的度,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在同中求异,异中趋同。......
2025-09-29
不同的文体各有自身的表达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富有理性的议论文常常显得形象性不足,文采不够。但是,记叙类文体如果仅仅是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在立意构思和行文时缺乏理性的光芒,文章也难以出水准。以上两类文章是应试中考生最常用的,其他文体,考生采用的较少,也要辨清其优势。......
2025-09-29
随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有一次带学生去工厂社会实践,回校后我让同学以“路途见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好多同学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小小竹叶船”的文章:假日里,我和友人去郊游,我们被山涧中汩汩奔流的泉水吸引住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我猛然领悟了这小小竹叶船的启示:不迷恋于一时的成功而在原地徘徊。......
2025-09-29
无论是“新表达”还是“发展等级”,其中都涉及到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即语言要生动、形象、鲜明、新颖,用一个字来涵概,那就是“靓”。那么,如何使作文的语言靓起来呢?“辞格”也称“修辞格”,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各种修辞方式,诸如比喻、排比、对偶、通感等。下面,我们来看一首民歌,初步体会一下辞格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025-09-29
辅导学生作文,特别是小作文,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列举班上的一些小事:好的、坏的一概不论,只管提来。对此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所以说凡事三思,收益匪浅,小中见大就会更上一层楼。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两个循坏的实践表明,三点一线,循序渐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25-09-29
所谓发散思维,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如以“流水”为文题(或话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A由题目到教材的联想。......
2025-09-29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我们处理真情画面常见的两种方法:特写镜头,放大细节;细化动作,延其过程。(教师巡看,个人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