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文化:盛极之作!

凉州文化:盛极之作!

【摘要】:河西节度使的设立,使唐朝稳固了西部边防,大大减少了边患。从开元二年秋开始,吐蕃连年犯边,朝廷委派得力将领郭知运、崔希逸等相继为河西节度使,以保卫河西,使得吐蕃始终未能越过河西一步。九月,吐蕃攻陷瓜州城,玄宗命兵部尚书萧嵩为河西节度使,以建康军使、左金吾将军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修筑州城。后唐朝又以萧炅为户部侍郎判凉州事,代崔希逸为河西节度使,以讨吐蕃,并毁其分界之碑。

河西节度使的设立,使唐朝稳固了西部边防,大大减少了边患。从设立之初(711)至安史之乱(755)的40多年,由于河西节度使的强势存在,唐朝在河西地区军事上一直保持优势。从开元二年(714)秋开始,吐蕃连年犯边,朝廷委派得力将领郭知运、崔希逸等相继为河西节度使,以保卫河西,使得吐蕃始终未能越过河西一步。开元十五年(727)正月,河西节度使率兵破吐蕃于青海之西,虏其辎重及羊马而还。九月,吐蕃攻陷瓜州城,玄宗命兵部尚书萧嵩为河西节度使,以建康军使、左金吾将军张守珪为瓜州刺史,修筑州城。开元十六年(728),河西节度使萧嵩派遣将军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大战于祁连城下,从早上一直战到晚上,终于击溃吐蕃军队,史载:“贼败,散走投山,哭声四合。”

吐蕃在连年损兵折将之后,终于认识到唐军之强大,便于开元十七年(729)频频遣使到长安请和,玄宗同意双方停战讲和,唐朝西部边疆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此后几年,双方互派使者访问,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与吐蕃分界立碑。但和平局面只维持了8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吐蕃西击勃律,玄宗诏令其罢兵,但遭到了吐蕃的拒绝,玄宗大怒,令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击吐蕃,在青海西大破吐蕃,杀获甚众,吐蕃首领只身逃走。自此,唐重启与吐蕃之战。后唐朝又以萧炅为户部侍郎判凉州事,代崔希逸为河西节度使,以讨吐蕃,并毁其分界之碑。此后,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展开长期的拉锯战,互有胜负,但整体上唐军以进攻为主,吐蕃被动防守,唐军优势比较明显。对于吐蕃来说,在河西节度使的镇守下,河西之地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牢固的守卫着大唐的西部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