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文化:临危受命,应时而生

凉州文化:临危受命,应时而生

【摘要】:650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开始致力于军事扩张。670年,吐蕃攻占安西四镇,从而构成了对唐朝一向重视的河西走廊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的战略地位立即凸显出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河西节度使是大唐设置的第一个节度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责任重大,由此可看出唐朝对河西的重视。

武威,古又称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社会条件,自然便成为历代中原王朝所锐意进取和经略的战略要地,古代就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之说。唐初,由于不断开疆拓土,军事上呈攻势,先后击破了东、西突厥,降伏漠北诸部,伐百济,平高丽,扩张势头强劲。然而,从唐高宗仪凤年间开始,到唐睿宗景云之际,由于吐蕃势力逐渐强大,边疆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唐朝由攻变守,如何守卫开拓的疆土成为大唐王朝的主要目的。

吐蕃王朝于7世纪初在青藏高原兴起,起初一直与大唐保持良好的关系。650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开始致力于军事扩张。670年,吐蕃攻占安西四镇(即龟兹、焉耆、疏勒、于阗),从而构成了对唐朝一向重视的河西走廊的威胁。武则天临朝执政后,虽然收复了安西四镇,但当时的形势仍然极为严峻,因为吐蕃势力依旧强大,且不断侵扰河西:696年,“吐蕃四万众奄至凉州城下”;700年,吐蕃“又遣其将趋莽布支寇凉州,围逼昌松县”;710年,吐蕃控制了河西九曲之地,史载“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始率兵入寇”。若吐蕃控制了河陇,即可切断唐朝与西域的联系,进而兵锋直指唐朝政治中心。而且北方的突厥、回纥等势力也不容小觑,如果吐蕃与突厥、回纥领地连为一片,结为军事联盟,将对唐朝构成更大的威胁,唐朝西北边防将面临崩溃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河西的战略地位立即凸显出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有效地抵御吐蕃的进攻,进一步整合与加强防务,隔断吐蕃与回纥可能的联系,唐朝于睿宗景云二年(711),对西北防务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整合,即从陇右道中分出黄河以西为河西道,领凉、甘、肃、瓜、沙、伊、西7州。并于这年四月,“为诸将节度,以定其乱”,委任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驻武威。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河西节度使是大唐设置的第一个节度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责任重大,由此可看出唐朝对河西的重视。从此,开启了河西节度使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